猪瘟疫苗免疫接种失败原因及对策

2021-03-28 17:29:25吴世涛佘涛涛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5期
关键词:猪只猪群猪瘟

吴世涛,张 雷,佘涛涛

(1.陕西省蓝田县葛牌镇畜牧兽医站 710500;2.陕西省蓝田县小寨镇畜牧兽医站 710500;3.陕西省蓝田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10500)

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研制成功在世界上最优秀的生物制品之一——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对我国控制猪瘟这一烈性传染病的流行,保证我国养猪业持续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历经几十年,耗尽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什么没有将境内猪瘟消灭?免疫失败表现哪几种形式?是何原因造成的免疫失败?对免疫失败应采取何对策?这些沉重、严肃的问题,限于笔者水平和篇幅,谨对下列三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指正。

1 猪瘟的表现形式

1.1 急性型

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喜卧、弓背、寒颤及行站立不稳。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结膜会有发炎,流脓性分泌物,鼻流脓性鼻液,粪便恶臭,带有黏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全身皮肤、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喉头黏膜及扁桃体出血。膀胱黏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胃、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在局部地区偶尔发生由猪瘟野毒引起易感猪发病死亡。病死猪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符合急性型猪瘟的特征表现。

1.2 温和型

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有瘀血和坏死,食欲不振,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

在施行猪瘟免疫接种的地区、猪群,时而发生少量或个别的猪瘟病例,有发热、皮肤出血,其他症状较轻。病死率低,病理变化不特征,很容易和其他热性病相混淆,以致必须依赖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1.3 慢性型

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行走站立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坏死,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

在免疫的猪场或猪群内,见不到有临床表现的猪瘟病例,但有的猪带毒,还能排出病毒,在猪群中形成持续感染,只有进行实验诊断时才能发现部分猪只已被猪瘟病毒感染,由于猪体内有不同程度的抗猪瘟抗体,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很轻微或不显,而不被人们所注意。

1.4 母猪的繁殖障碍

在母猪妊娠期间,被猪瘟感染,病毒可经胎盘传染,引发流产、死胎,产生弱仔。出生后表现震颤,多在1周内死亡。存活下来的仔猪往往形成持续感染。

2 造成免疫失败的因素

2.1 进入猪只体内疫苗毒数量不足

2.1.1 出厂标准偏低

近年来,我国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通常是采用犊牛睾丸细胞培养。出厂检验以5万RID(能致兔体反应)为合格,免疫剂量为150RID(即将含5万RID 1mL原液,稀释成333mL,每毫升为一头份猪的免疫剂量。)兽医部门对新疫苗样品进行免疫效果检测时,也都是用1头份剂量疫苗免疫接种实验猪后,攻毒能临床保护(不发病,不死亡),即合格。而欧洲药典规定用C株(中国猪瘟兔化弱毒株)制苗,1mL培养原液需达13万RID,免疫剂量为400RID,免疫效果检测的标准能达到临床保护的效果。

2.1.2 疫苗在运输过程中、保存及使用方式不当

由于我国运输,保存疫苗的冷链不完备,基层和边远地区更差些,疫苗从出厂到用户周转环节众多,因此疫苗在稀释前,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在居住分散的山区疫苗稀释后损失更为严重。

2.2 免疫接种时机不佳

一般猪瘟需要2次免疫,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第二次免疫,在首次免疫质量差,抗体上升很少,很快消失的情况下,没有及时进行第二次免疫,造成免疫空档。

2.3 生产母猪在妊娠期间免疫

生产母猪在配种前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接种,安全、免疫效果确实,若推迟到妊娠期间免疫有可能造成前面提及妊娠母猪亚临床病毒持续感染。国外很多报道证实在妊娠早期接种,过去一直认为C株是最安全的。但是近几年有人报道用我国C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妊娠母猪也能引起胎盘感染及母猪繁殖障碍。

2.4 免疫抑制病及其他因素导致猪免疫反应低下

2.4.1 免疫抑制性疾病

很多研究成果已证实,至少猪圆环病毒(PCV)和猪呼吸和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的猪能严重地降低猪体的免疫机能,可显著影响猪瘟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

2.4.2 不良的饲养管理导致猪只免疫反应下降

猪只处在营养不良,尤其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不足或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过高及强烈的应激因素的条件下,同样会降低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2.4.3 环境中存在猪瘟野毒

所谓免疫失败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即在疫苗免疫接种后由于各种原因致猪群或猪只的各体免疫水平低下;环境中又存在猪瘟病毒使猪感染、发病等各种表现。

我国养猪环境中不同毒力的猪瘟病毒广泛存在,是造成免疫失败现象频繁出现及长期不能控制、消灭猪瘟的最根本原因。

3 对策

克服减少猪瘟免疫失败的对策,实际上就是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控制,消灭猪瘟近期和远期规划。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作,这里只能从技术层面,临床应用方面提出几点看法。

3.1 加强猪瘟诊断和免疫监制

提高临床兽医的责任、业务能力与强化实验诊断相结合,及时控制、消灭传染源,减少和消灭环境中猪瘟病毒的存在,在一个区域内,才可能实现预防和消灭猪瘟的目标。

也只有通过对种猪场的抗体监测才有可能发现(揭发)猪群中先天性免疫耐受的猪只,并清除之,以避免母猪群中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恶性循环。

3.2 转变养猪者的观念,改善猪场防病灭病的条件,提高兽医防疫人员素质和技能

不能认为接种过猪瘟疫苗就平安无事了,不能整天忙于请医、买药和治病上,要认真抓两件事:将猪瘟(含其他疫病更好)阻止在场门之外;尽快地把猪群内传染源揭发出来,并坚决果断地无害处理,不留后患。

必须制定:严格的门卫制度;从外地引进种苗种猪的管理制度;定期检疫、免疫监测净化制度;疫情报告及处理的责任制度,免疫接种和卫生消毒制度等。

兽医防疫人员应把工作中心转入制定、执行猪场的各项兽医卫生综合措施,抓好生猪的保健工作,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使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迅速适应现代养猪业的要求。

3.3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适当加大免疫剂量

在条件好的地区或猪场,可以根据当地的疫情实际状况,制定针对不同猪群的免疫程序,也可以参照猪场的生产流程,如28日龄早期断奶,70日龄转入肥育猪舍,试验制定28日龄首免,70日龄二免。

母猪的免疫应避开配种期和妊娠期,以免引起经胎盘感染。

在猪瘟威胁区,养猪条件,兽医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可以在7日龄,30日龄分别以3、2头份疫2次免疫。

根据我国目前猪瘟疫苗的出厂标准、运输、保存条件,适当提高免疫剂量有利于提高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减少免疫失败。

为了确保免疫质量应尽量应用猪瘟单苗,尤其是首免,不能用多联苗。

猜你喜欢
猪只猪群猪瘟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业科学(2022年11期)2022-12-17 08:43:54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幸福(2019年12期)2019-05-16 02:27:44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7:52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18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浅谈猪瘟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6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