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兵
(黑龙江齐齐哈尔甘南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162100)
大牲畜胃肠炎,属于一种非常多见的畜牧养殖业疾病。一旦患病,将会严重影响牲畜正常的健康成长,严重时将会诱发其他的疾病。文章首先分析大牲畜胃肠炎的发病原因,继而罗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有效地控制大牲畜胃肠炎的患病几率,提升牲畜的质量,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找出大牲畜胃肠炎发生的病因,是科学进行治疗的主要环节,所以,文章首先对此进行了研究。
在饲养大牲畜过程中,如果没有时刻关注饲料质量,让牲畜误食了变质腐败的饲料,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闷热潮湿的环境将会导致饲料发霉变质,如果饲料遭受化学物质的污染,也将会破坏饲料的质量,导致饲料无法被正常使用[1]。同时,如果家畜本身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或者家畜由于劳累过度而导致身体机能的下降,加之家畜的饲养环境恶劣,圈棚潮湿脏乱,无法将圈棚内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在适宜牲畜生长的范围之内,这一系列因素都将导致牲畜患有胃肠疾病。除此之外,牲畜进食后饮用了不干净的水,也会加重牲畜的胃肠疾病反应。
在牲畜的饲养过程中,为了确保牲畜的胃肠功能将会大量的使用健胃剂。过度使用将会对牲畜的胃肠黏膜造成严重的药物刺激。导致牲畜胃肠正常的酸碱环境造成损坏,导致牲畜胃肠菌群紊乱。常见的健胃剂有高锰酸钾、水合氯醛等等。
如果对大牲畜过度使用抗生素,将会严重扰乱牲畜消化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平衡,或者导致牲畜胃肠内产生严重的抗性,导致患畜胃肠出现双重感染,加速耐药菌株的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患畜出现严重的胃肠炎症疾病[2]。例如:分枝杆菌性肠炎、大肠杆菌性肠炎与坏死杆菌性肠炎等等。
患畜发病后食量会出现显著的降低。刚患病的牲畜体温较日常有降低,伴有食欲不振与消化不良的症状。部分患畜会出现口臭、口腔黏膜干燥与黄色舌苔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部分患畜还会存在便秘、粪便粘着黏液的情况,患病后期患畜拉带血的稀便,粪便中将伴有大量的黏液或假膜。另一方面,患畜的肠音将逐步减轻,拉稀之后增强。患畜喜欢趴在地面上,会有轻微腹痛。伴随着患病时间的增长,部分患畜停止反刍,不吃东西,精神迟缓,体温始终维持在38℃~40℃,脉搏每分钟60~80次。与此同时,如果是感染了急性胃肠炎的患畜,将会在24h之内死亡,通常不等饲主发现其拉稀症状就已经死亡。急性胃肠炎的患畜的舌苔通常为紫红色,患畜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急速上升,呼吸急促。
喂养牲畜需要加入适量的细料,但是主要还是以粗粮的饲养为主,例如:野草、秸秆与牧草等等,每次加入40%的细料即可。一般来说,牲畜的喂料,应每日3次。如果想要牲畜在短时间内增加肥膘,需要每天进行5~6次的饲料喂养,并且保证每一次的喂养应间隔在3h以上。通过科学的喂养与合理的时间控制,可以让牲畜胃肠进行充分的休息,同时其内的食物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在进行科学喂养的过程中应拒绝牲畜暴饮暴食,同时在进食时向患者提供充足干净的饮用水。
与大牲畜内科疾病的发病概率相比较,其胃肠疾病的患病几率相对较大。因此,对于这一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以此才可以有效预防大牲畜患有胃肠疾病[3]。积极做好牲畜群体的管理,严禁牲畜误食难以消化的食物与异物,避免牲畜饮食不当,消化不了留置在胃肠中,防止牲畜胃部肿胀。同时,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来喂养牲畜,如果在户外放养牲畜,需要严加看管,避免牲畜食用无法确保质量的草料,以免牲畜的胃肠出现病菌感染等症状。除此之外,需要在日常的饲料中适当加入豆制品,严格控制用量,与粗纤维饲料结合起来食用。牲畜的养殖环境必须重视其日常卫生的打扫,减轻病菌对牲畜的伤害,提高牲畜抵抗病毒的能力。在规划建设圈棚的初期,就选择合理的位置,科学布局,严格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保证牲畜充足的活动空间。定期消杀,确保圈棚清洁卫生。
总结全文,牲畜胃肠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的畜牧养殖疾病,无论季节均可发生,需要尽全力确保防治的效果。同时,全面分析其病因与症状,建立合理有效的疾病防御机制,严格控制牲畜胃肠疾病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