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的防治

2021-03-28 16:15郑小文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9期
关键词:副伤寒月龄断奶

郑小文

(灵台县上良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744405)

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多发于断奶后至6个月龄的小猪,而仔猪机体抗病能力较差,很容易发生感染,从而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发育受阻,严重威胁了养猪业的发展。现就副伤寒的发病原因、特点、症状、剖检及防治作如下介绍。

1 发病原因

当外界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当、断奶过早、寒冷潮湿、气候突变等引起猪的抵抗能力减弱,使平时生存于健康猪体内的沙门氏杆菌乘机繁殖,毒力增强而自体感染致病[1]。

2 流行特点

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能通过饮水、饲料、空气、运输等各种途径传入猪群。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在阴雨潮湿的季节更为多见,主要发生于6月龄以内仔猪,1~4月龄仔猪最易感染,成年猪及哺乳猪很少发生。成年猪感染该菌后很少发病,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携带有该病菌,当发生某些传染病(如猪瘟、蓝耳病)时,往往会并发该病或继发感染[2]。

3 主要症状

3.1 急性型(败血型)

当仔猪断奶后不久,抵抗力下降而病原菌毒力又很强时,感染该菌后可能迅速发展为败血症,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5℃~41.0℃,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病初便秘,2~3d后排出水样黄色稀粪,且恶臭;耳尖、胸部、腹部及四肢的皮肤上有紫红色斑点。病程一般2~4d,个别病猪出现症状后1d便死亡,当发生急性仔猪副伤寒时,死亡率很高,耐过猪可继续带菌,其粪便排菌至少达3个月[3]。

3.2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该两种类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是由急性型转变而来,病情与急性型相比较为缓和。体温升高,达到40.5℃,先便秘,后下痢,粪便色呈淡黄色或灰绿色水样,气味恶臭,猪粪便中混有坏死组织及血液等。眼部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角膜浑浊、溃疡。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持续数周,伴以消瘦、脱水而死。部分病猪在病中、后期出现皮肤弥漫性痂状湿疹。病程可持续数周,终致死亡或成僵猪[4]。

4 剖检变化

急性病猪,大肠黏膜肿胀,聚集成纵行的皱褶状;脾肿大,触之如橡皮状,呈暗紫色,切面呈红色;肝脏有小米粒大的灰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灶。慢性病猪,大肠黏膜增厚,有较大的坏死区,上面附有糠麸样假膜,其下有凹陷的溃疡面;肺脏有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病变,病变部肿大,坚实,呈灰红色,其内有干酪样变性,切面上散布灰黄色的结节。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措施

5.1.1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仔猪优质的饲料。同时,改善饲养环境,及时对圈舍内外进行清扫和消毒,可用10%的石灰乳或3%的火碱溶液进行地面消毒。

5.1.2 隔离病猪:对患病猪进行隔离。同时,对排出的的粪便和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食用病死猪肉,以防中毒。

5.1.3 免疫接种:对1月龄以上的哺乳仔猪或断奶仔猪用副伤寒冻干弱毒菌苗,经稀释后肌肉注射。

5.1.4 优化制度:为防止病菌传入,尽量坚持自繁自养。若需从外地引进时,严格落实隔离观察制度。

5.2 治疗措施

5.2.1 西药治疗:按1㎏体重磺胺嘧啶20~40㎎、三甲氧苄氨嘧啶4~8㎎,混合分2次喂服,连用1周;按1㎏体重1%盐酸强力霉素注射液0.3~0.5mL,一次性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d,按1㎏体重盐酸土霉素60~100㎎,分2~3次喂服。

5.2.2 中药治疗:黄连、木香各15g,白芍、茯苓各20g,槟榔、甘草各10g,滑石25g,水煎分3次服完,每日2次,连用2~3剂;黄芩、陈皮、连翘、槐木炭各6g,莱菔子、神曲、柴胡、金银花、苦参各9g,水煎分2次喂服,每日1剂,连用2~3剂。

6 小结

仔猪副伤寒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为了预防此病的发生,应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育的饲养模式,及时清理粪便,根据猪场疾病具体情况,定期科学使用消毒药品,对猪舍及易发生交叉感染的物品全面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保持圈舍干燥通风,对病死猪按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猜你喜欢
副伤寒月龄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鸡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