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绍萍(吉林省永吉县一拉溪镇综合服务中心畜牧站)
鸡坏死性肠炎又称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在蛋鸡养殖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夏季由于高温、高湿天气导致饲料霉变、饮水剧增、环境中的产气荚膜梭菌超过正常数量等易诱发该病的发生。该病一般发病较急,病鸡会出现突然死亡,只有通过解剖或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蛋鸡球虫可分为小肠球虫和盲肠球虫两种,小肠球虫一般感染在小肠段,常为隐性感染,盲肠球虫的感染部位在两侧盲肠,排血便是盲肠球虫的典型症状,盲肠球虫的死亡率较高,雨季高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在临床中蛋鸡坏死性肠炎和小肠球虫经常混合感染,如果治疗坏死性肠炎时,没添加治疗小肠球虫的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明显,病情不能得到较快缓解。
2021年7月,吉林省一拉溪镇一商品蛋鸡养殖户,饲养京红蛋鸡5000只300日龄,突然发病,发病初期表现粪便稀,排红色或未消化的饲料便,随后褐色粪便增多,个别病鸡出现精神不振,鸡冠发白且萎缩的症状。该养殖户咨询当地兽医,自行购买四味穿心莲散投喂进行治疗,投喂三天后腹泻症状并未见好转,反而严重,而且水便增多,每日有2~3只病鸡死亡,养殖户致电笔者,请求出诊治疗。
笔者接到电话后,立即驱车赶往发病养殖户,经现场检查发现,发病鸡精神沉郁,鸡冠发白、萎缩,排未完全消化的饲料粪便或红色的稀便,有的排黄白色稀粪、黄褐色糊状粪便,或者绯红色乃至黑褐色粪便,在鸡舍外可听见明显的水便落地的声音。食槽中剩余饲料明显,且有明显的吐水情况。此外,病死鸡肛门处羽毛被粪便污染严重。剖检病死鸡,打开腹腔后,可闻到明显的腐臭味道,小肠显著肿大至正常的2~3倍,肠管变短,肠道表面呈灰黑色,肠壁变薄,肠腔内充盈着灰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黏膜呈严重纤维素性坏死。在小肠浆膜表面可见到大量针尖状大小的出血点和灰白色小点,肠内充满黑红色渗出物,黏膜呈现更为严重的坏死。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小肠球虫和坏死性肠炎的混合感染,未进行实验室诊断。
上午饮水中添加30%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100克兑水150~200千克,饮水4~5小时,连续投喂4天;下午饮水中添加5%阿莫西林可溶性粉,100克兑水100千克,2小时饮完,连续使用4天;夜间饮水中添加保肝护肾口服液,300毫升兑水300千克,自由饮用不限时;饲料中添加鱼肝油预混剂和禽菌灵散,1千克兑料1吨,连续投喂7天。
治疗效果:5天后,笔者致电养殖户,根据养殖户描述,药物治疗三天后,鸡群恢复正常,无死亡发生,粪便正常。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感染而引起的,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等药物对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由于魏氏梭菌容易产生一定的耐药性,所以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尽量选择没使用过的或者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治疗时使用剂量要充足,争取一次治疗痊愈。临床上为了避免产生耐药性和抗生素在鸡蛋中的药物残留,可以选择微生态制剂类产品进行预防和治疗,一般在产蛋期或者夏季高温季节交替时,添加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可以有效控制鸡肠道和环境中魏氏梭菌的数量,达到平衡状态。霉菌超标也是诱发坏死性肠炎的因素,因此在蛋鸡养殖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霉变和霉菌超标的饲料,在夏天雨季,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解霉保肝的功能性产品,有较好的预防和保健效果。由于夏季高温,蛋鸡采食量降低,在饲喂鸡时不能一次性投入大量饲料,若食槽内有剩余饲料过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霉变情况,鸡只采食霉变饲料后,可诱发肠道疾病,例如腹泻、腺肌胃炎等,严重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
近年来,小肠球虫感染在蛋鸡养殖中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很多时候小肠球虫呈现隐性感染,临床上不能及时地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鸡群隐性感染小肠球虫,由于死亡率较低,没能得到养殖户和临床兽医的重视,并且国家对化药类饲料添加剂的禁用,使得饲料中没有抗球虫药物,因此球虫病发病率有所升高。临床中,养殖户可以选择使用青蒿素等中药类进行球虫的治疗和预防。近几年球虫疫苗的使用率也在增加,一些大型养殖集团或有条件的养殖户,选择使用球虫疫苗对小肠球虫或盲肠球虫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