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云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管理中心 510900)
非洲马瘟是由非洲马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的急性或者是亚急性虫媒传染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以发热、皮下水肿和病毒血症为主要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组织和脏器出血的现象。在马属动物当中,马是最易感动物,病死率可以达到90%以上,我国已经将其列为了一类动物疫病当中,需要对其防制进行重点关注。
非洲猪瘟疫病最早是从17世纪中在撒哈拉以南的地区有了首次的记录,然后蔓延到了摩洛哥和中东以及印度等地区,后来在欧洲南部和泰国地区也有感染的报道。在2020年3月的时候,泰国暴发了非洲马瘟的疫情,并且给当地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当处在自然条件下时,非洲马瘟一般不会直接的从病马身上传染给健康的马匹,需要有吸血性节肢动物作为媒介进行传播。非洲马瘟的主要传染源就是病马、带毒马及其所有分泌物和脱落的组织,马、骡、驴是该病毒的易感宿主。该病有非常明显的积极性和地域性特征,多见于温热潮湿的季节,经常会呈现出地方流行或者暴发性流行的特点,并且传播的速度也比较快速[1]。
非洲马瘟病毒经常会有7~14d的潜伏期,最短的为2d,家养的马匹甚至可以达到40d。马匹一旦感染病毒之后会经由血液入侵到心肺和淋巴结等重要的器官组织,容易引发高热、水肿和呼吸困难等常见的症状,一般根据病理特征和临床症状以及病变的部位可以将其分为四种基本的类型。
这种类型属于的是极急性型,经常会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出现突然的死亡,主要的表现就是精神沉郁,会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并且还会伴随着一定的呼吸困难症状,患病马匹还会出现鼻孔扩张的状态,并且伴有泡沫状的液体流出,病死率可以高达95%以上,对其剖检可以看出肺小叶间水肿和胸腹部会出现积水的现象。
这种类型属于亚急性,主要会有持续几周的发热现象,尤其会表现在头部、颈部和肺部以及眼眶上窝的水肿,病死率一般都在50%或者更高,剖检之后可以看到皮下、筋膜下和肌内组织和淋巴结的水肿。
这种类型是最为常见的非洲马瘟类型,主要是表现为轻度的肺部症状,还会伴有一定的水肿和渗出现象,病死率大都为70%左右。
这种类型的表现一般比较温和,并且主要的表现是发热和眶上窝水肿,一般不会出现死亡的现象,是斑马和非洲驴的表现类型。
各个地区都要对非洲马瘟的疫情动态进行关注,积极地开展相关的知识宣传和培训的工作,对流通环节进行强化,做好马病的临床研究。对于国内的非洲马瘟疫病防制来说,需要通过流行学调查、专项监测等方式来对其分布的动态进行掌握,尤其需要关注马匹集中区和容易流行区的监测,通过大范围的监测来做好有效地防控。
首先要对入境检疫进行关注,尤其是要注意与泰国之间的马属动物及其相关产品的输入,严格做好相关产品的入境检疫工作,强化对运输工具的监督、检查和消毒处理;其次是要对虫媒介进行控制,要对库蠓滋生地进行严格地消杀处理,并且要对马匹的放牧时间进严格地限制,使用驱虫剂或是杀虫剂来做好相应的控制;最后是要对饲养管理的水平进行提升,强化对饲料、饮水和垫料的管理,强化日常的检查工作,严格做好相应的监测[2]。
一旦发现有疑似病例,一定要将国家相关要求作为主要的依据来进行严格管理。首先是对疑似发病的马属动物进行隔离,对死亡的马属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同群马属动物的移动要进行严格限制,防止出现疫病的传播和扩散的现象;其次是要及时做好采样送检的工作,一旦确诊要按照要求立即做好疫情的处置和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三是对于病死和染病的动物要做好无害化的处理,同群未染病动物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和观察,强化饲养管理的工作之后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最后是要对媒介和野生动物的控制进行重视,彻底灭杀幼虫,做好检疫点动物的跟踪,必要时需要进行紧急免疫。
综上所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已经将非洲马瘟纳入到了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范畴当中,我国将其纳入到一类动物疫病名录当中,这就说明该病一旦在我国暴发就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我国虽然目前还没有流行该病,但是依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