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统,马双双
(方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473200)
生猪养殖规模化和集中化是整体趋势,有助于养殖收益的增长,同时也能推动养殖业快速发展,促进这部分经济效益持续性提升。生猪养殖风险主要有疫病,规模化养殖更要做好防控。由于养殖生猪数量多,出现疫病会快速传播,造成生猪集中染病和死亡。养殖场损失会非常大,同时也会影响肉类和加工品安全,故而当前要提高疫病防控能力,为规模化生猪养殖创造良好环境。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要最大限度管控疫病,就要完善疫病防控体系。明确生猪养殖常见疫病,分析出现原因,然后制定措施,从各个环节展开疫病防控。规模化生猪防疫重在预防,生猪出生后要做好免疫工作,加强对幼崽买卖的跟踪监督[1]。生猪要建立档案,在流动前要进行检查,确保没有疫病或者是其他问题。检查中发现生猪有问题应当原地治疗,采取的是隔离方式,防止因为流动而导致跨区域疫病暴发。地区要针对规模化养殖完善免疫制度,凡是养殖场内生猪都要进行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做好记录,对生猪进行跟踪,就接种后依然出现疫病应分析原因,做好免疫完善。生猪免疫要进行抗体检测,增强群体免疫水平,以达到良好抑制疫病的效果。建立健全生猪养殖免疫监督机制,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要对规模化生猪养殖动态监督,使养殖户明确免疫重要性,积极配合免疫工作,并要对所有生猪建立免疫标牌或者是信息,没有进行免疫接种生猪不能交易,以增强生猪免疫积极性。生猪养殖中要依据要求,按时打各种疫病预防针,间隔时间要合理,避免相互影响下影响疫病预防成效。
生猪集中养殖出现疫病,有很多是因为日常管理不到位引起的,故而要通过完善生猪养殖场管理防控疫病。生猪养殖场建设要合理,确保有良好通风性,这样可减少病原菌的滋生,使生猪始终在良好生长状态下,从而达到预防疫病目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要全面消毒,并且开展这项工作,以阻断病原菌的出现和传播。生猪养殖中每头都要建立档案,记录免疫接种情况,疫病预防针注射情况,还有则是要记下生猪过往出现疾病等,充分掌握与生猪相关情况后,预防就会有依据,疫病防控成果会更好。养殖场生猪数量多,产出粪便和尿液多,所含细菌多,易于引发疫病。所以要及时处理粪便和尿液,可通过合理设计饲养的圈舍,将粪便隔离处理[2]。采取发酵办法,清除有害细菌,使其成为无病害的农家肥,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养殖场经济收益。
夏天温度高属于病菌高发期,生猪易于出现疫病,故而要强化防控,利用降温设备使养殖场保持舒适温度,冬天随着温度降低要及时采取保暖措施,以控制细菌出现应激反应。为生猪创造好的生长环境,其将更为健壮,自身抵抗疫病能力会增强。及时对圈舍进行清洁,使其尽量保持干燥,日常还要做好驱除蚊虫和杀菌工作。观察生猪,发现生猪饮食异常或者是状态不好进行疾病检查,确定后隔离治疗,防止疫病传染和蔓延。生猪养殖中不能让无关人员随便进入,需要做到全进全出,坚持出去和进来前彻底全面消毒。
规模化生猪养殖需要做好分析,明确生猪常见疫病有哪些,出现时间和传播有哪些规律,在此基础上在疫病暴发之前有针对性采取各种措施预防[3]。提高养殖场疫病分辨与防控能力,根据生猪状态及时识别疫病并有效应对,防止由于错失机会导致染病生猪不断增加,使治疗成本上涨和生猪大量死亡,最终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生猪养殖中可在饲料中拌上预防疫病的药物,比如可添加亚硒酸钠、黄芪粉等。饲养生猪中要强化保健意识,帮助生猪增强自身免疫和对抗疾病能力,具有防控成本低和效果好的特点。
生猪养殖中经常会因为寄生虫引发疫病,也常常会出现仔猪白痢、猪肺疫等疫病。每种疫病都有特征,饲养中既要观察生猪,从表现初步判定疾病,然后采取隔离,邀请专业兽医针对病情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生猪规模化生产是整体方向,有助于养殖业发展。但大量生猪集中在一起,也使疫病风险提升,所以要做好防控,否则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也影响食品安全。养殖场生猪常见疫病预防要通过完善防控体系、日常管理防控、做好主要疫病预防等,有效减少疫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