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勇 施金虎 郑火青 │文
1 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杭州310021;2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 310058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与西方蜜蜂相比,具有诸多显著的优点。基于这些优点,中蜂产业在近年来快速发展,养殖中蜂群数量明显增加。以浙江省为例,2015年可统计的饲养中蜂群只有约10万群,但至2019年,饲养中蜂群数量已经快速增加至40多万群,蜂群数量成倍增长。
中蜂抗病性较强,但易受巢虫的危害,巢虫喜欢啃食巢脾,在巢脾中央钻洞取食,引起蜜蜂发育不良,严重者导致整个蜂群衰败或飞逃。此外,中蜂幼虫对病原物和环境刺激也更敏感,生产上蜂群常出现烂子症状。中蜂易感囊状幼虫病和欧幼病,虽然两者单独发病时症状有明显区别,但在生产上受经验所限,养蜂人常无法辨别两种疾病,在发生烂子症状后直接用药,造成蜂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给中蜂产业带来巨大隐患。本文针对中蜂病虫害的防控,提出以下基本原则。
蜂群的兴衰受诸多因素影响,如蜜源、环境、气候、蜂种、病虫害以及饲养技术等,这些因素互相制约,互为因果,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蜜蜂病虫害防控,首先要树立“蜜蜂病虫害防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树立“综合防控”的理念。
中蜂是本土蜂种,在我国分布范围广,但不同地区气候环境条件差异大,各地区中蜂对不同地理环境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抗病性的重要基础,如果中蜂被引种到与其自然分布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的地区,就会更容易发病。因此在选种时要尽量选用本土或相近生态区的蜂种。
除寄生虫病害外,蜜蜂病害与蜜源、环境和气候等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蜂群生病,并不一定是由病原引起的,很多情况是由病原以外的因素引起的。蜜蜂很多病原呈隐性感染,也就是说很多蜂群都感染有病原,但不发病,而只在特定条件下,才导致疾病爆发。因此,要维持蜂群健康,除考虑减少病原的因素外,还应该考虑蜜源、环境、气候、生产压力、营养等条件。例如,蜜源好的条件下,蜂群好养,而蜜源差的条件下蜂群容易生病;蜂场场址选在污染少、安静的环境,蜂群好养,而一些环境条件较差(如在公路边、污水边)的蜂场,蜂群容易生病。中蜂对环境条件特别敏感,在环境条件不好(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的情况下,容易得幼虫病。
蜂群是一个社会性群体,由很多个体组成。病虫害的症状明显时,个体的健康已经受到明显影响,任何治疗手段已经不能避免病虫害对个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发病严重时,这些个体已经濒临死亡,任何药物都挽救不了。当蜂群发病时,用药物治疗时已经很难避免病虫害的影响。即使蜂群康复,群势也会明显下降,部分或全部丧失生产能力。另外,药物对蜜蜂的毒性也不容忽视。蜂群患病后,在用药物杀灭病原的过程中,药物的毒性很可能也加速了患病蜜蜂个体的死亡,甚至对健康蜜蜂个体产生影响。因此,在蜜蜂病虫害防控的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发病前的防控对于避免巢虫的危害尤其重要。生产上通过清理蜡屑、淘汰老巢脾、消灭蜡螟等措施完全可以使蜂群免受巢虫的危害,避免使用任何药物。
蜂群发病后,用药物杀灭病原不是减少损失的唯一方式,更重要的是要综合利用蜂群的饲养管理减少病原数量、减少病原在蜂群内和蜂群间的传播、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等。例如,割弃烧毁患病子脾能大大减少蜂群内病原的数量,减少病原在蜂群内传播的机会;囚王断子能够减少幼虫病病原的进一步增殖;对患病蜂群进行更换蜂箱和巢脾,并对巢脾、蜂箱和蜂场地面进行消毒,能够减少病原的进一步传播。所以,对于病毒病和细菌病,正确的饲养管理操作在疾病防控中起到的作用甚至要高于药物的作用。
蜂群发病(尤其是幼虫病)可以看作是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蜂群在野外生存,需要面对低温、高温、病原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众多蜂群中,出现一些蜂群对外界不利因素敏感、无法适应的情况,属正常现象。在少量蜂群发病的情况下,首先考虑淘汰发病蜂群。中蜂在适宜条件下的繁殖速度很快,每年淘汰一定比例的蜂群并不会对生产造成明显影响,是经济上可接受的一种操作。持续性地这种优胜劣汰处理,可以提高蜂场蜂群整体的抗病性,使蜂群越来越好养。而如果一旦蜂群出现异常都首先考虑用药物治疗的话,会使得抗病性差的蜂群和病原长期共存,蜂场经常会有发病蜂群存在。
如果蜂场大面积发病,最后残存少量蜂群,那么这些少量蜂群就是具有优良抗病性状的蜂群,要充分加以利用,进行扩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日益增强,食品安全成为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和各国食品供求与消费的主调。蜂产品的安全问题也不例外,而蜂产品的质量安全关键在于药物残留的控制。《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更是把食品安全问题上升为一个法律问题。一旦病害发生,到非用药治疗不可时,必须做到绝不使用相关部门规定的禁用药,如农业农村部颁布的《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中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对于未禁止使用的药物,不但要做到采蜜期不使用,而且还要做到临近采蜜期的6周内不用药。如果将药物加在糖浆中饲喂,糖浆要适量,不宜太多,以免未吃完的含药糖浆被贮存在巢脾里,污染蜂蜜,导致残留超标。用药后,第一次打下的蜜可以留作饲料蜜,不可混入商品蜜中。另外,蜂场应做好蜂病防治用药记录,既便于自己对蜂病防治用药的控制,也有利于蜂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使用违禁药是触犯食品安全法的行为,近年来,已有食品生产企业和蜂农因所生产或销售的蜂蜜中含有严禁使用的药物而受到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