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黎明
我理想中的完美住宅,得有几个重要元素:一个偌大的阳台,一个宽敞的书房,以及敞亮的玻璃窗。历经千辛万苦,我终于拥有了这样一套房子。这套房子,基本满足了我的所有理想需求,其中,我尤其喜欢那个“特大号”的阳台。
阳台坐北朝南,阳光充足。我在阳台上来回踱步,琢磨着如何充分利用这个阳台,让他的价值最大化。思来想去,我最终决定,用它来构建一个绿色小菜园。正好这个时候,妹夫从老家过来,于是我叮嘱他从老家带些菜秧或者蔬菜种子过来栽种。他果然不负所望,从老家带来许多蔬菜种子和菜秧,有苦荬菜秧、地瓜秧、黄瓜秧、金瓜秧、白菜籽等,令我颇为兴奋。
随后,我从网上买来花盆,并从社区周围的庄稼地里,挖来大量泥土。这些泥土,一袋一袋从一楼搬到五楼,虽然很累,但我累得不亦乐乎。每个花盆种上一株菜秧,然后再一排一排摆放整齐。栽种完毕,当我再一次直起腰来,俯看这些排列整齐的蔬菜时,心里美得就像一位将军在阅兵。
接下来,我每天以一种夏天般的热情,殷勤地伺候着这些秧苗。忙起来时,可能会忘记吃饭,但一定不会忘记给这些菜苗施肥浇水。对它们的爱,就像一位母亲对自己亲生孩子的爱。每次出差在外,我总会情不自禁地牵挂和想念它们,就像一个出门在外的母亲,牵挂家中的孩子;每当出差回来,看见蔬菜长高了一截,心里总是美滋滋的,那种成就感,就像一位母亲,看见自己的孩子渐渐长高。
在我辛勤的侍弄下,那些蔬菜一天天的长大。豆角和四季豆的藤蔓,不知不觉间,爬满了阳台的围栏,并且开满了一朵朵红白相间的小花,看上去真的很美。这些花朵,不仅美在我的眼里,更是美在我的心头。我知道,它们正在用芬芳,来回报主人对它们的爱。我也美美地享受着,这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喜悦和回报。
每当我伏案而作,累了时,总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缓缓地推开落地玻璃门,这时迎面而来的,不仅有明媚的阳光,还有各种蔬菜吐露的芬芳。走进这个我亲手构建的菜园,我仔细端详着那些翠绿的蔬菜,欣赏着它们欣欣向荣的生命,就像一位母亲温情地看着茁壮成长的孩子们在嬉笑打闹,心里不免乐呵呵地笑开了花,不知不觉间,身上的疲倦早已烟消云散。
耕种这个菜园,不仅为了能吃上自己亲手栽种的绿色蔬菜,更是为了寄托自己心中的一种情怀。一种关于土地和乡村的情怀。每当走进这个栽种着蔬菜的阳台,对我来说,是从一种生活,步入另外一种生活。确切地说,是从城市生活,步入一种人工模拟的“乡村生活”。是的,土生土长于农村的我,一直有挥之不去的乡村情怀,以及解不开的土地情结。
18岁那年,我到省城去求学。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生我养我的乡村,也是第一次离开供养了我家祖祖辈辈的土地。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离开乡村,便代表着出息。如果毕业之后,能落户于他乡,并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这在乡亲们的眼里,那可是十足的成功。
转眼间,我已离开家乡十几年了。说不上出息,也谈不上成功。在我看来,只是在别人的故乡里漂泊、谋生。虽然不用再像我的祖辈那样,在土里刨食,但也得在都市的楼宇间辛勤奔波,才得以养家糊口。和我的祖辈相比,我并没有比他们更成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生活而已。他们过的是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亲近自然,绿色环保,每天享受着自己亲手栽种而来的绿色食品。而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则远离土地,远离自然。尤其我们这些从乡村里出来的人们,每当吃着那些充斥着各种添加剂的食品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念土地,怀念曾伴随我们生命成长的乡村生活,怀念那种自给自足、悠然自得的健康生活。
每天我穿行在城市街头巷尾,不免看见许多和我一样的人,他们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或者阳台上,搞几个盆,装点泥,栽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其实,那些小旮旯里栽种的蔬菜,并不能满足一个家庭的生活所需,但是,它们可以抚慰那些主人们浓郁的土地情怀,以及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
此时,我突然想起著名诗人海子的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是的,无论是栽花、种菜、喂马、劈柴,还是周游世界,都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确切地说,是各自感知幸福的方式。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我想每个渴望幸福和追求幸福的人,都应当如海子所言。除此之外,我想我们还得关心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与生命,关心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时代;关心我们共有的地球和世界;关心我们未来漫长的路,以及未知的未来。让我们在蓝天白云下,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呵护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