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内江猪保护开发助力产业振兴

2021-03-28 13:28胡红文夏运红李华雄易海燕杨帆欧阳丽娜陈亮罗丽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中国畜牧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内江市种猪养殖

文│胡红文 夏运红 李华雄 易海燕 杨帆 欧阳丽娜 陈亮 罗丽(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内江猪是我国四大著名地方猪种之一,已有1800多年的驯养历史。内江猪曾因配合力好、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粗饲和母性好等优势在国内大力推广。

20世纪末,我国地方种猪受外来种猪影响濒临灭绝,导致内江猪血缘丢失严重。内江猪肌间脂肪含量高、口感良好,是制作川菜回锅肉的优良食材。近年来,四川省内江市大力发展内江猪产业,启动10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发展项目,但受养殖成本高、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等,发展依旧艰难。笔者现就内江猪产业振兴面临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内江猪产业与市场脱轨。内江市在1938年成立了内江市种猪场,一是进行了资源保护,二是为本地内江猪养殖提供了种源。但一直以来,内江猪生产以散养、零售为主,加工甚微,环环脱节,没有形成全产业链模式。种源上,没有开发内江猪优质潜力,未能生产瘦肉率高、肌间脂肪多和风味好的产品。生产上,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猪周期、高成本等诸多不利因素,无法孕育出稳定的经营主体,内江猪产业化、规模化生产难以形成。销售上,内江猪商品猪肉缺乏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固定客户及形成品牌。

2.内江猪产业与科技脱轨。近20年来,我国省市级关于内江猪的论文、专利和技术等科研课题较少,无法应用现代养猪的科技力量促进生产力提高,另外企业投入到内江猪研究的资金几乎没有。阻碍生产的技术瓶颈一直未解决:内江猪杂交优势利用上缺乏最新研究数据,无法开发利用;呼吸道和肠道等疾病频发,相应的防控技术缺乏深入研究;没有统一的饲喂标准,未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未集成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科技理念未能引进与转化服务于内江猪产业。

3.内江猪产业与文化脱轨。内江猪不仅是祖辈留下的优良地方猪种,更是地域文化的宝贵财富。内江猪拥有独特的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但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几乎空白,区域特色品牌打造较为乏力。

二、发展建议

1.内江猪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多方联合,汇聚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借鉴国内样板,开展内江猪遗传资源的发掘与评价、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与遗传调控研究,实施内江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与材料创新,实现内江猪优质高产配套系的培育,服务于产业多元化生产,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2.构建完整的内江猪养殖标准体系。针对生产困局,制定健全的种猪生产标准,研究集成内江猪繁育、育肥等各个环节的关键养殖技术,引进与创新集成猪肉加工、副产品加工相关技术。开展主要疾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研制出纯种、杂种猪饲料配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产性能。开展内江猪圈舍设计与环境控制研究,增加动物福利,提高猪肉品质。集成智能化的养殖技术,为内江猪现代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打破技术壁垒。

3.强化内江猪品牌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优质猪肉特点,建立消费群。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构建多种形式的内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文化挖掘、品牌策划、市场营销,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内江猪优质、安全、高端肉食品牌,促进“内江猪”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推广。

4.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面向全国搭建内江猪产业综合性、开放性服务平台,整合内江猪研究与利用的技术专家,联合企业成立为产业发展服务的社会团体。针对地方种猪与外来种猪的差异性,探索生产模式,建立配套系,降低养殖和饲料成本,实现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生长较快、肉质好的商品猪生产。多方合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通加工与销售链条,延长产业链,平衡前后端利益,提高抗风险能力。

猜你喜欢
内江市种猪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内江市:保民生促发展 做实做细就业创业工作
内江市:打造“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人社服务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猪市虐我千百遍 我视养殖如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