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方舱医院医患共同体的构建及启示

2021-03-28 03:30程辉袁柏春孙晖周琼刘小莉傅新巧王晶晶张颖聪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方舱医患医务人员

程辉, 袁柏春, 孙晖, 周琼, 刘小莉, 傅新巧, 王晶晶, 张颖聪

2020年初,我国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当时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武汉在确诊病例持续增加,原有的定点医院无法承载救治任务的情况下,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迅速启动“方舱医院”建设,专项收治确诊轻症患者。共建有方舱医院16家,开放床位13 000多张[1],极大缓解了患者“收治难”问题的同时,也为防止疫情蔓延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3月10日,武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暂时退出抗疫一线。疫情期间,方舱医院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有序、和谐的医患关系,这实际上是医患共同体的重建与体现。本文通过对疫情期间方舱医院的医患关系进行归纳总结,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疫情期间医患共同体的构建及深层次原因。同时,探讨如何将新型医患共同体关系延续到常态社会及今后的医患关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医患共同体的内涵考量

从医学发展的目标、目的以及医学治病救人的过程来看,医生与患者是紧密联系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一方面体现在“利益的共同体”。陈竺[2]曾经指出,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因为“战胜病魔、早日康复”是医患的共同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医生精湛的医术和患者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体现在“精神的共同体”上,即和谐的医患关系离不开双方内在情感的凝聚力和相互团结的力量,彼此的信任以及对医疗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共同认识和价值判断。精神共同体是在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利益共同体,医患共同体就没有了支撑,没有精神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会失去维系的力量[3]。所以,医患共同体是利益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的有机结合[4]。

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方舱医院医患共同体的构建

“医患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执行过程中仍会遇到许多障碍,医患之间的消极刻板印象与对立仍然存在。社会心理学中的群际接触理论认为,群际刻板印象源自某一群体对另一群体缺乏充足的信息或存在错误信息[5]。群际接触则为获得新信息和澄清错误信息提供机会。吴雨婷等[6]认为,减少群际刻板印象离不开平等的地位、共同的目标以及外在的制度支持。方舱医院医患共同体的构建,正是一次医患群际接触的有效尝试。

2.1 方舱医院公益性为医患共同体构建提供物质支撑

方舱医院的公益性是医患共同体得以形成的重要前提,也为医患群际接触提供了物质支撑。方舱医院在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均体现以公益性为导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路[7]。财政部明确规定,对于确诊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8]。方舱医院内的患者,除了不需要支付医疗费用,床位、生活用品统一配备,生活开销由红十字会捐赠。此外,2020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2.3亿元资金,专项用于补助武汉市方舱医院完善设施、增添必要的医疗设备[9]。国家卫生健康委也组织编写了《方舱医院工作手册》,为各方舱医院运行提供了指引。这些不仅快速增强了方舱医院的收治能力,也解除了患者的费用负担和对医生过度治疗的顾虑,为医患共同体构建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

2.2 目标一致促进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在方舱医院,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即医患双方面临共同的疾病风险,彼此是一种共生关系,是高度统一的利益共同体。这为医患双方群际接触提供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医务人员充分履行职责,除了常规的诊疗,还充分运用新载体加强医患沟通,如建立微信群、广播站,进行网络直播等,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同时,把每次查房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作为重要任务,并及时关注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患者也充分履行义务,客观述说自己病情,及时寻求医务人员帮助,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相较于日常就医时患者反馈渠道的缺失,负面情绪的堆积,在方舱医院,医患之间拥有更多的相互交流,也使医护人员有精力聚焦于缓解病患精神压力、安抚病患焦躁情绪的工作。医患双方共同履行各自义务,真诚合作、利益共享,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

2.3 医患互信促进精神共同体的形成

医患信任缺失是影响医患和谐的最重要问题[10]。但在方舱医院内,医患地位平等、互相信任,促进双方精神共同体的形成。

一是医患之间不再互相猜疑。方舱医院一切医疗全部免费,患者不需要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也不用担心费用难以承担、医者因为“红包”而区别对待。医务人员也不再担忧患者因为医疗费用负担、医疗资源紧缺、治疗效果不及预期等可能引发的冲突。医患之间不再是被市场和资本所奴役的利益关系,自然消解了医患之间的相互猜疑。

二是医患彼此了解加深。日常的诊疗中,患者会因医生解释不多而心生不满。而方舱医院内医患互动频率增加,医务人员更能体会患者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也会付出更多时间精力解释病情,满足患者治疗与心理需求;患者则有机会观察到医护人员巨大的工作量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加深了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三是平等关系凸显共情。方舱内患者接受同样的治疗,身处同样的环境,不存在特殊化待遇,这种“平等主义”减少了患者因其他患者享有特权而带来的不平衡心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医务人员的误解。上述种种使得医患关系回归于纯粹的医疗本身,医患良性互动带来彼此高度信任,使得医患达到空前的和谐。

3 对今后医患共同体构建带来的启示

3.1 政府要为医患共同体构建提供环境支撑

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和医患双方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是影响医患关系的根源[2]。方舱医院启示我们公益性才是医患矛盾的答案之一,其推出的免费就医、应收尽收、平等对待等举措,将患者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降到最低,为和谐友好的医患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为建设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制度设计的参考。医患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平衡医患利益冲突[11]。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如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实施医保控费政策,推进分级诊疗等,以缓解患者就医负担。然而,目前,医疗价格服务的提高无法完全弥补药耗加成取消造成的医院收入减少,再加上政府补偿不到位,导致公立医院仍存在逐利行为。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理顺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继续加大对公立医院和医疗保障的投入,优化医务人员薪酬结构,确保医院正常运转、医务人员生活保障,从而有效调节医患之间由于经济负担引发的矛盾。同时,还要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遏制存在的逐利行为,利用DRGs等科学的管理工具,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切实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唯有为医患共同体构建提供环境支撑,医患关系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3.2 推进医患双方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方舱医院医患利益共同体的构建,目标一致是前提,医患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合理充分履行则是保障。长期以来,社会语境中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习惯于强调医务人员的义务与责任,同时过分强调患者的权利而忽略了其应尽的义务。医患之间权利与义务履行的不对等导致医患的对立状态,必然影响医患利益一致的实现。孙莹炜等[12]认为,厘清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建立正常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医务人员,享有对病人疾病诊断、治疗等的最终决定权。同时,作为医疗行为的实施者,应当发挥在医患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强化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净化执业动机,积极采取“参与-协商-指导”的新型医患模式,确保患者的知情同意与选择权利。患者作为“医患共同体”的直接参与者、运行维护者,也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与要求[13]。需要积极介入诊疗过程,尊重医生,认真遵守并执行医嘱,积极参加到医患共同决策。同时要自觉维护医疗秩序,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医院诊疗秩序和医生制定的诊疗流程。医患双方共同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诊疗才能有序进行和完成,从而确保双方共同目标的实现。

3.3 构建平等互信的医患关系

医患信任是医患关系和谐的基础和核心[14]。方舱医院医患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医患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分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部分医生缺乏共情,难以感受到患者的焦急悲伤;沟通交流中与患者地位不对等,不能充分解答患者的问题。患者由于对医疗知识的缺乏,医疗信息获取不足,导致对医生存有猜疑。造成的后果就是增加医患之间的疏离感。医务人员与患者本应是相互依存的统一关系。从互相理解开始,减少苛责,融化冷漠,医患互信才可以期待[15]。构建平等互信的医患关系,作为医务人员,需要提升共情能力,尊重与理解患者,从患者角度理解疾病过程,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如网络直播、抖音科普等,促进医患良性沟通与互动。作为患者,需要转变“医学皆万能”的认知,科学合理面对疾病治疗风险;以亲近信任的心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诊疗举措,相信医务人员的专业性,维护医务人员的权威性。

4 总结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我国百姓健康、社会秩序、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民共同抗疫的过程中,方舱医院为抗击疫情的“中国之治”增添了新经验,也为构建新型医患共同体提供了借鉴与思考。本文探讨了政府、医患双方在构建医患共同体中的角色与任务。但构建医患共同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今后,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医疗机构、医务社工、新闻媒体等在构建医患共同体中的作用,为重构和谐医患关系,共同推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方舱医患医务人员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方舱日记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一种整体式垂直扩展方舱结构设计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