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英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普外一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
甲状腺肿瘤在临床较为常见,女性是高发人群,患者甲状腺分泌功能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较为紊乱,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显著,因此临床较难发现甲状腺肿瘤[1]。一开始病变部位较硬,伴患者吞咽上下活动。如果未广泛关注并充分重视甲状腺肿瘤,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就会逐渐增大,对患者的吞咽、发声、呼吸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相关医学统计数据显示,甲状腺肿瘤有约20%的恶变率[3]。在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中,手术切除是临床采用的最有效方法,而要想使患者良好的预后得到有效保证,还应该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提升围术期护理质量[4]。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该院甲状腺肿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了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选取该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普外科手术护理要点分为综合护理组(n=50)、常规护理组(n=50)。综合护理组患者中男14例,女36例;年龄27~52岁,平均(36.9±7.3)岁;病程1~13年,平均(4.4±1.2)年;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27~44岁23例,45~52岁27例;在肿瘤类型方面:恶性肿瘤19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0例,滤泡癌4例,髓样癌3例,未分化癌2例,良性肿瘤31例,其中甲状腺腺瘤16例,甲状腺囊肿15例;在肿瘤部位方面:单侧33例,双侧17例。常规护理组患者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27~52岁,平均(37.5±7.1)岁;病程2~13年,平均(4.8±1.5)年;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27~44岁22例,45~52岁28例;在肿瘤类型方面:恶性肿瘤18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0例,滤泡癌3例,髓样癌4例,未分化癌1例,良性肿瘤32例,其中甲状腺腺瘤16例,甲状腺囊肿16例;在肿瘤部位方面:单侧31例,双侧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均经病史、B超、甲状腺功能、细针穿刺肿瘤细胞学检查等确诊为甲状腺肿瘤;②均具有正常的交流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有手术禁忌证。
1.3.1 常规护理组 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摆放科学体位,保持呼吸通畅。督促患者戒烟酒,教患者止咳方法。指导患者饮食,督促患者进食蛋白质、维生素高的食物,并进行各项运动。
1.3.2 综合护理组 ①术前护理:术前访视患者,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了解,将疾病知识、手术方法等普及给患者。同时,与患者家属交流,提升配合度。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训练,维持患者身心最佳状态。此外,依据手术需求准备相关急救药品,并督促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②术后护理:对患者术后身体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术后4 h患者极易有高热、呕吐等发生,应该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对患者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取平卧体位,对患者通畅的呼吸及引流进行维持。同时,依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将颈部康复锻炼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出来,帮助患者尽可能早地恢复正常生活。此外,待患者清醒后将其饮食从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普通食物,督促患者多进食热量、蛋白、维生素高的食物,严格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③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给予其个体化健康指导,将按摩手术部位的方法教给患者及其家属,督促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维持乐观的情绪状态、定期复诊等。
随访1个月。①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0~100分,表示无到严重[5];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③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完全不依从;④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总分0~10分,分为不满意(0~3分)、较满意(4~6分)、很满意(7~10分)3项;⑤住院时间。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方面,综合护理组患者护理前分别为(58.1±3.6)分、(56.4±3.2)分,护理后分别为(37.5±3.2)分、(37.2±3.5)分;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前分别为(57.5±3.3)分、(57.3±3.5)分,护理后分别为(47.5±4.3)分、(45.2±3.3)分。综合护理组患者护理后较护理前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92、11.760,P<0.05)。
综合护理组患者中,呕吐1例,腹泻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常规护理组患者中,高热2例,呕吐4例,腹泻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0/50)。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
综合护理组患者中,完全依从24例,部分依从25例,完全不依从1例,治疗依从性为98.0%(49/50);常规护理组患者中,完全依从20例,部分依从21例,完全不依从9例,治疗依从性为82.0%(41/50)。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P<0.05)。
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48/5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6.0%(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综合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6.1±1.2)d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8.8±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50,P<0.05)。
甲状腺肿瘤属于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分良性甲状腺肿瘤为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原发性甲状腺癌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95%以上[6],有转移瘤、恶性淋巴瘤出现的患者占总数的极小比例,年轻人是高发人群,其中和男性相比,女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具有较低的恶性程度、较为缓慢的生长速度,淋巴结转移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后患者具有较长的生存期、较为理想的预后[7]。但是,由于甲状腺的血管神经极为丰富和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具有较大的手术难度,手术具有有创性,如果在围手术期缺乏恰当的处理,那么患者就会发生严重并发症,从而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8]。因此,临床很有必要在围术期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给甲状腺肿瘤患者,从而降低患者痛苦感受值,缓解其恐惧、郁闷等不良心理,提升手术质量,改善患者治疗预后[9]。围术期综合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出院指导,维持患者舒适的身心状态,从整体上为围术期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改善患者治疗预后[10]。
相关研究表明,在采用普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后,对多样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落实能促进患者预后效果及满意程度(83.3%vs 96.7%)的有效提升,进而促进手术整体效果的提升,从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11-13]。该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护理组患者护理后较护理前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48/5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2.0%(41/50)。综合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6.1±1.2)d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8.8±1.2)d,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围术期综合护理能缓解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提升满意度,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综合护理对心理护理进行了强化,能将患者的顾虑消除,促进其病愈信心的增强。并将家属的配合积极争取过来,使患者在治疗前期积极配合,将术前准备充分做好。同时,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将科学的手术方案制定出来,术后将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制定出来,能促进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升[14-16]。
综上所述,和常规护理相比,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综合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