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蕊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山西 忻州)
糖尿病最显著的特征是高血糖,采用联合国(1980 年)的说法,将超过60 岁的糖尿病患者称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按发病时间来划分,可将其分为老年期起病者和青壮年起病延至老年者。结合糖尿病的发病特点,近几年针对糖尿病的防治也逐渐引起重视,并不断采取定期定时测量血糖水平的方式来预防和诊治,血糖标准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1-2]。糖尿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方式来调节,本次研究主要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达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我院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并将36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80例)和参照组(180 例),研究时间为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月。其中参照组中男102 例,女78 例,年龄50~70 岁,平均(61.25±4.31)岁;研究组男100 例,女80 例,年龄50~70 岁,平均(62.04±4.29)岁。
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常规用药指导和护理干预,平衡患者的饮食调理,控制血糖数值变化,实时测量血糖结果,检验护理效果。
研究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组建优质护理小组,细致观察病情变化。选取优质护理理念强、护理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的护理人员参与优质护理。选择能力出众、领导力强的护理人员作为护理小组长,合理分配组内成员的护理工作,一名护理人员护理4 例患者。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整理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病情变化,制定适合每位患者的护理方案,严格按照护理方案实行,并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在空腹和餐后两小时后分别测量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范围[3-4]。②心理干预。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缺乏对糖尿病的认识和了解,且长期忍受糖尿病的困扰,由此造成患者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时,会出现各种复杂多变的情绪(不安焦虑、紧张恐惧、哀伤、烦躁等),这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影响后期治疗和护理效果。护理人员根据此类情况制定护理计划,保持和患者的沟通交流频率,舒缓其烦躁易怒、不安焦急等情绪,及时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健康宣教:详细讲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灌输降低和控制血糖水平的方法,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③运动指导。控制运动强度,制定详细周密的运动计划,增强身体素质,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④饮食护理。通过饮食控制能有效控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减轻胰岛的负担。少食多餐,保证食物种类多样化,多吃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适当选取优质蛋白食物,多吃高纤维食物。⑤个体化优质护理[5-6]。依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为其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将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相互融合,指导用药的同时讲解药物不良反应,做好异常情况发生准备。为患者洗头、泡脚,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依据护理效果将其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评测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血糖水平测量时间包括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变化。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健康用药指导、护患沟通交流、血糖监测、用药方式方法讲解,每项分值25 分。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 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s),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测量变化低的一组均是研究组,血糖结果对比相当明显,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血糖水平变化(±s, mmol/L)
表1 血糖水平变化(±s, mmol/L)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水平 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入院前 干预后 入院前 干预后研究组 180 10.31±3.98 6.48±2.03 13.74±3.20 9.02±2.01参照组 180 10.27±4.02 8.41±3.30 13.81±3.76 10.82±3.15 t 0.094 6.683 0.190 6.462 P 0.924 0.000 0.849 0.000
依据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可知,对比数据形成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如下表2。
表2 护理质量评分(±s, 分)
表2 护理质量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护患沟通交流 用药方式方法讲解 健康用药指导 血糖监测研究组 180 23.02±0.63 23.15±0.47 22.53±0.58 22.96±0.52参照组 180 18.35±1.03 17.56±1.14 18.05±1.08 17.98±1.07 t 51.892 60.821 40.030 56.161 P 0.000 0.000 0.000 0.000
研究组与参照组均有18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研究组非常满意122 例,满意56 例,不满意2 例,总满意度98.89%,参照组非常满意110 例,满意42 例,不满意28 例,总满意度84.44%。χ2=13.638,P=0.000。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常因胰岛素功能障碍、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基础代谢率、人体组织改变引起,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发展,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泌尿系统感染、眼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等),甚至产生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8]。糖尿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视力模糊、疲累乏力、阳痿、外阴瘙痒等,也会出现因胰岛素药物等用量过大引起的低血糖症状。临床上将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合并,以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和效率,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上将优质护理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护理模式,优质护理干预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全面的为患者服务,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护理质量,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积极促进病情转归。本次研究将优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依据对比结果可知,两组血糖变化指数对比,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测量水平变化低的一组均是研究组,血糖水平结果对比相当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参照组护理质量对比,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质量(健康用药指导、护患沟通交流、血糖监测、用药方式方法讲解)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两组评分数据形成鲜明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概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实行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护理质量,逐步增强优质护理效果,缩短病程,积极促进病情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