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丽娜
(河北沧州沧县医院,河北 沧州)
肝硬化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且早期症状因不太明显经常被忽视,由此也造成漏诊导致肝硬化病情加重的情况。目前,临床上针对肝硬化的诊断指标一般依据血常规、免疫学指标等进行检查,但此类的检查结果依然存在细微偏差使诊断结果存在争议性[1-3]。而伴随生化技术的不断开展,生化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开始凸显出来,生化指标还可协助临床专业医师更加准确的掌握肝细胞代谢指标及受损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某院检验科2018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并将其中的150 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5 例)和参照组(75 例)。其中参照组中男48 例,女27 例,年龄40~75 岁,平均(54.12±8.61)岁;研究组男45 例,女30 例,年龄38~74岁,平均(53.57±7.96)岁。
研究组和参照组均开展生化检验--清晨保持空腹状态,取静脉血,依照3000 r/min 的速度,离心3 min 将血清分离出来,再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各项生化水平进行测定检验,比较各项水平间的差异性[4-5]。
参照《肝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制定指标:①肝硬化分级标准:A 级(5~6 分);B 级(7~9 分);C 级(10 分以上)。1 分:无肝性脑病和腹水,凝血酶原时间<4 s,白蛋白水平>35 g/L;2 分:肝性脑病1~2 级,腹水较轻,凝血酶原时间延长4~6 s,白蛋白28~35 g/L;3 分:肝性脑病3~4 级,中重度腹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6 s 以上,白蛋白<28 g/L。
②生化检验项目: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③纤维化检验--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
利用SPSS 18.0 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开展生化检验研究组的肝硬化分级纤维化检验相比,A、B、C 级中白蛋白、胆碱酯酶、胆汁酸水平持续偏高的一组仍是A级,B级次之,C级水平最低,三个级别的各项水平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表1 肝硬化分级纤维化检验(±s)
表1 肝硬化分级纤维化检验(±s)
肝硬化分级 例数 白蛋白(g/L) 胆碱酯酶(U/L)胆汁酸(μmol/L)A 级 8 41.39±4.12# 3148.13±951.03 15.23±3.47 B 级 19 30.01±3.91 1789.47±430.28 47.56±24.12 C 级 48 23.59±2.87# 1254.20±100.39 95.87±45.39 t 12.921 8.804 4.962 P 0.000 0.000 0.000
参照组和研究组在开展生化检验后的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蛋白水平相比较,胆碱酯酶和总蛋白水平较低但总胆红素较高的一组是研究组,同参照组的各项水平形成一定差异性,详见下表2。
表2 生化检验水平(±s)
表2 生化检验水平(±s)
组别 例数 胆碱酯酶(U/L) 总胆红素(μmol/L)总蛋白(μmol/L)研究组 75 2132.52±137.48 84.79±10.36 56.98±7.13参照组 75 8320.31±172.54 12.59±4.10 75.03±13.08 t 242.902 56.119 10.493 P 0.000 0.000 0.000
开展生化检验后的相关水平比较,γ-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相关水平在检验期间均呈现较高水平的是研究组,参照组的各项水平值均较低与研究组存在对比价值,详见下表3。
表3 相关水平(±s, U/L)
表3 相关水平(±s, U/L)
组别 例数 γ-谷氨酰转肽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研究组 75 178.42±26.51 96.58±15.36 58.48±11.23参照组 75 18.03±2.50 14.39±2.12 16.21±5.17 t 52.164 45.905 29.610 P 0.000 0.000 0.000
研究组和参照组的肝纤维化检验相比,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检验指标均表现偏高状态的是研究组,与参照组的低指标状态有对比意义详见下表4。
表4 纤维化检验(±s, ng/mL)
表4 纤维化检验(±s, ng/mL)
组别 例数 Ⅲ型前胶原 层黏连蛋白 透明质酸研究组 75 245.18±20.39 303.24±46.91 500.27±42.19参照组 75 69.47±3.70 78.49±16.37 62.03±11.60 t 73.430 39.175 86.737 P 0.000 0.000 0.000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早期临床症状有肝炎表现,晚期有肝功能损害及门静脉高压等,若不及时予以治疗或因漏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则会导致多系统受累,晚期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6-8]。而目前临床上还未有可以彻底根治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唯一可行的治愈方法便是早期发现和阻止病情进展。而针对肝硬化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首先要从准确反映可靠的诊断依据着手,近几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生化检验指标无疑是可靠有效的诊断标准,生化检验可以准确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同时依据总蛋白、白蛋白等相关生化水平检验结果采取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案,积极促进病情转归。本次研究将开展生化检验的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依据对比结果可知,参照组和研究组在开展生化检验后的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蛋白水平相比较,胆碱酯酶和总蛋白水平较低但总胆红素较高的一组是研究组,同参照组的各项水平形成一定差异性;开展生化检验后的相关水平比较,γ-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相关水平在检验期间均呈现较高水平的是研究组,参照组的各项水平值均较低与研究组存在对比价值;研究组和参照组的肝纤维化检验相比,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检验指标均表现偏高状态的是研究组,与参照组的低指标状态有对比意义;开展生化检验研究组的肝硬化分级纤维化检验相比,A、B、C 级中白蛋白、胆碱酯酶、胆汁酸水平持续偏高的一组仍是A 级,B 级次之,C 级水平最低,三个级别的各项水平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生化检验项目对肝硬化患者实行相应诊断,可将生化检验指标作为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便于临床医师借助检验结果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积极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