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鹏
(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邯郸)
唇腭裂是我国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病症,平均1000 例新生儿中有1 例患儿,该病症往往会引起患儿面部畸形,同时该病症具有一定的概率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出现,如果患儿具有皮肤黏膜紫绀情况,则提示有动静脉血液分流、循环缺氧的现象[1]。目前对唇腭裂的治疗方式中多主张在儿童时期完成,治疗以手术为主,同时需要进行麻醉。由于新生儿以及幼儿的器官功能还未完全发育,与成人相比较,麻醉的效果可能更为明显,因此需要采用精确的麻醉方式以及剂量保证患儿能够平安度过手术期[2]。
经相关部门批准,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收录的100 例需要进行唇腭裂手术麻醉的患儿进行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随机数表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龄1~5岁,平均(3.34±0.84)岁,观察组男性19 例,女性31 例,年龄2~7 岁,平均(4.46±1.19)岁。患儿各项一般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唇腭裂手术的治疗标准;②患儿含不同程度腭裂,唇部畸形;③于家属同意下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结合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儿;②具有麻醉禁忌患儿;③含神经科疾病患儿。
两组患儿均行常规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前患儿需要禁食6~8 h,并于次日清晨建立静脉回路。对照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20 min 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观察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20 min 给予右美托咪定0.1 μg/kg,随后通过仪器监控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若患儿出现呼吸抑制情况,即血氧饱和度<95%,则需要加大对患儿的氧流量,调整为4 L/min,保证患儿血氧饱和度≥95%;患儿出现心动过缓,心率<80 次/min,需要为患儿静脉注射阿托品0.01 mg/kg 以提高其心率;患儿出现低血压症,平均动脉压于正常水平的30% 以下,需要给予黄麻素0.1~0.3 mg/kg以稳定血压[3]。
观察两组患儿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不良反应可包含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低血压三项。
观察两组患儿术后患儿的苏醒时间。
观察两组患儿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可包含恶心呕吐、躁动不安、寒战。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两组患儿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儿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观察两组麻醉的起效时间以及苏醒时间,观察组患儿麻醉的起效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对比(±s, min)
表2 两组患儿的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对比(±s, min)
组别 麻醉起效时间 苏醒时间观察组(n=50) 2.89±0.18 9.14±3.65对照组(n=50) 6.18±1.29 15.57±4.23 t 17.861 8.138 P 0.000 0.000
观察两组患儿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儿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唇腭裂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面部口腔畸形,医学称唇裂或腭裂,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4]。唇腭裂手术通常在患者儿童或婴幼儿时期进行,整体手术难度较小,对其修复效果较高,但在手术前需要对患儿进行麻醉,而麻醉是唇腭裂手术的重点风险来源,麻醉的稳定性以及麻醉后的效果会影响患儿的预后效果,术后患儿的苏醒时间也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5]。临床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能够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蓝斑核的α2肾上腺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放电,从而达到镇静和镇痛的作用,并且不会对患者的呼吸产生抑制作用[6]。有研究报告指出,右美托咪定可能会促使患者神经受到抑制,从而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情况,但经过证实发现该药物用于小儿手术治疗,其药效与成人相同,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在短时间和难度较小的手术中具有极高的使用性[7]。而咪达唑仑是传统手术中常用的麻醉镇静药物之一,其药效主要是通过刺激上行网状系统的抑制性物质,具体为γ-氨基丁酸受体,抑制皮质及边缘系统活性达到镇静效果,药物起效时间以及药效消失时间缓于右美托咪定,但整体作用效果与恢复效果较快,可适用于婴幼儿手术[8]。
本文通过选取100 例需要进行唇腭裂手术麻醉的患儿进行研究并得出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在麻醉的使用效果中,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的患儿,在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有显著的差异,能够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产生,同时患儿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能够迅速起到麻醉效果,在术后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苏醒,提高了麻醉使用的安全性,从整体效果上看,右美托咪定较咪达唑仑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右美托咪定对患儿进行麻醉,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在药物的使用效果上对比,使用右美托咪定的患儿能够较使用咪达唑仑更早获得药效,同时苏醒时间也相对较短,保证了患儿的安全,整体麻醉效果更为理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