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平
(甘肃省靖远县农业农村局,甘肃靖远 730600)
对于养殖户来说,养殖本身就存在着一定难度,鸡群从养殖到屠宰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如果在这一过程中不多加注意,就会出现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造成大量鸡群死亡,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并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经济损失。其中,鸡细菌性腹泻是广受关注的养殖问题,养殖户只有在充分了解不同细菌性腹泻的特点后,才能结合实际情况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在鸡群中容易出现大肠杆菌型腹泻,主要病原是大肠杆菌,这一病菌在潮湿以及温暖环境可以存活比较长时间,大约30天左右,大肠杆菌在寒冷的环境下可以存活更长时间。大肠杆菌对于强碱、强酸有着比较强的敏感性,因此,使用一些市场上比较常规的消毒药物就可以将其杀死。在鸡肠道中有可能存在着大肠杆菌,一旦鸡群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就会引发大肠杆菌型腹泻。大肠杆菌也会存在于鸡群平时饮用的水中或者是食用的饲料中,健康鸡群在接触到大肠杆菌之后就有可能会发病,好发于3~6周龄幼鸡,发作没有什么季节性,在冬末春初季节,有着更高的发生几率。
对于鸡群来说,一旦患上了大肠杆菌型腹泻,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腹泻状况,粪便一般呈现灰白色,有的甚至呈现绿色,鸡群往往还会因为免疫力下降继发其他疾病。患病鸡群往往精神不佳,没有什么食欲,在呼吸时也会受到阻碍,懒怠,不愿意多运动,有的鸡群会出现拉稀症状,会排泄出白色石灰样粪便,有的排泄物会黏在鸡屁股上,显得鸡羽毛很脏。现在很多饲料都添加了腐殖酸钠等物质,鸡排出来的粪便有可能是黑色的,这就会影响饲养员判断,这个时候就需要看鸡群屁股,是不是湿的或是脏的。鸡群采食量会由于疾病因素下降,就是看着鸡群精神不错,就是不吃料。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可以发现在病死鸡体内会存在心包炎、关节炎以及气囊炎等并发症。病程大约在3~4天,鸡群死亡率在5%~20%。
所以,一旦发现鸡群出现了腹泻,养殖户就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立即处理,这样可以降低损失[1]。
大肠杆菌型腹泻,一般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肠杆菌是一种很容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所以在对鸡群进行治疗之前要做好相关药敏试验,为鸡群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药物,这些药物使用大约1周即可。为了有效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养殖户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饲养和管理工作,需要保证鸡群的生长环境干净卫生,通风和光照都比较正常,要对鸡粪进行及时清理,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大量细菌的滋生,要禁止鸡群饮用污染水源。
主要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这种病菌并不具备一定的外界抵抗能力,使用常规消毒药物可以杀死,尤其是使用酸碱消毒药物,杀菌效果会更好。巴氏杆菌在阳光直射下,在几分钟内就会丧失活性,在60℃环境下10 min左右就能丧失活性,但是这一病菌在低温条件下有着十分强的生命力。此类病菌会发生在任何品种和年龄鸡群上,对于产蛋的母鸡还有成年鸡来说,患上巴氏杆菌型腹泻的概率更高[2]。
会出现比较严重的下痢症状,病鸡排便一般会呈现出绿色和黄白色,体温比较高,可能会达到43℃左右。病鸡往往不合群,食欲降低,在张口呼吸和甩头时可以发现病鸡的鸡冠非常肿胀,并且发紫。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可以发现在病鸡的肝脏部位会出现坏死点,与此同时还存在十二指肠出血的症状,可并发心包炎。对于患有巴氏杆菌型腹泻的病鸡来说,发病病程比较短,会出现比较高的病死率,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主要方法是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者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使用血清治疗也能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磺胺氯哒嗪钠300 mg+1 L水混合后供给病鸡食用,2次d,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产蛋母鸡不能使用该药物,肉鸡在屠宰前一天也需要停用此药物。此外,也能结合实际情况使用盐酸环丙沙星治疗,在每1 L水中拌入20 mg盐酸环丙沙星,病鸡连续服用1周左右即可。为了有效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养殖户需要结合病鸡实际情况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要保证鸡群生长环境干净卫生,养殖户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消毒制度,为鸡群提供良好环境,并做好疫苗接种的工作,这样才能促进鸡群健康生长,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3]。
鸡群在患上沙门氏菌型腹泻之后,会存在鸡白痢症状,和巴氏杆菌型有着相似之处,可以使用市面上常规消毒剂进行清理。一般来说,在病鸡血液以及肠道,都有可能会存在沙门氏菌,在排泄过程中会随之排出体,对鸡群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会污染鸡群饮食以及饮水,从而感染鸡群。
通过对病鸡进行检测,可以发现在鸡卵巢和睾丸中也存在沙门氏菌。疾病主要特点为腹泻一般好发于2周龄内雏鸡,死亡率比较高,传染性比较强,病鸡往往精神不振,排出的粪便呈现白色糊状,产蛋量会下降。经过境内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脾充血肿大,并呈现出奶油状。此外,鸡群还会出现禽副伤寒的症状,病鸡和鸡白痢病原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不同的是病原菌有鞭毛,可以自如运动。通过检查病鸡会发现有出血性肠炎,还伴随着肝脏和脾脏坏死,还有的鸡群会存在禽伤寒,这种病鸡和鸡白痢病原也存在着相似之处,经过培养之后,产生的沙门氏菌落会比鸡白痢沙门氏菌培养出来的菌落大一些。病鸡一般排便呈现出绿色,属于稀便,主要好发于成年鸡群。经过检查,有的鸡群还伴随着肝脾肿大的现象,存在坏死灶。
防治对策相对简单,养殖人员需要对病鸡做进一步处理,要贯彻落实好自繁自养的原则,这样可以避免从外引雏[4]。此外,还需要提升鸡群养殖环境的维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效的提升消毒频率,进一步降低沙门氏菌存活的可能性,做好疾病防控工作,选择不会产生抗药性的药物治疗,一般来说头孢类药物具备比较好的效果。在疾病治疗早期有效率能达到80%。
目前中药成为鸡场抗病新宠。中草药在治疗鸡细菌性腹泻方面别具一格,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提高免疫力之功效,标本兼治,效果非常显著。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鸡细菌性腹泻中草药复方制剂很多,养殖户需要仔细筛选。一般治疗的中药方为:黄连60 g,黄芩60 g,紫花地丁60 g,栀子50 g,大黄40 g,木香50 g,白头翁50 g,知母50 g,秦皮60 g,甘草40 g,烘干粉碎后按500 g拌饲料100 kg,服用3天左右。
随着我国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养鸡养殖户,但是随着鸡细菌性腹泻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通过对大肠杆菌、巴氏杆菌以及沙门氏菌这些引起鸡群腹泻的病原及相关症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期推动我国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