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顺,王 蕾,亐开兴,毕峻龙*
(1. 姚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姚安 675300;2.楚雄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楚雄 675000;3.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肉牛产业是云南省姚安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助推脱贫致富、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主导产业之一[1-2]。近年来,姚安县紧紧抓住云南省打造“三张牌”、楚雄州实施“1133”战略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一乡两城三基地四产业”发展思路,在稳步培植“牛花菜果”四大特色农业的基础上,紧扣争创云南省肉牛产业示范县的发展目标,把肉牛产业确定为“一县一业”进行集中打造、全力培植,全力推进姚安建设云南省肉牛基地县进程,推动了姚安县肉牛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1.1 肉牛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围绕云南省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要求[3-4],出台了《关于创建“一村一品”专业村加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围绕肉牛产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因地制宜在姚安县创建“一村一品”专业肉牛养殖示范村,主要劳动力从事肉牛产业,并成为行政村农民增收主要来源。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参与“一村一品”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收。县财政每年安排160万元财政资金对肉牛养殖“一村一品”专业村实行创建补助,对姚安县范围内50名产业发展致富带头人给予每人1 000元表彰奖励。至2020年,姚安县创建县级肉牛专业村7个,发展州级龙头企业2家、小微企业108家、专业合作社17个,年存栏10头以上养殖户516户、百头以上26户、千头以上2户;肉牛存栏总数9.5万头,能繁母牛存栏3万头,年出栏肉牛 2.97万头, 肉牛产值达4.45亿元。肉牛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1.1.2 政策扶持,激发发展活力 为培植肉牛产业发展,姚安县从资金投入、项目建设、金融扶持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用于肉牛品种改良、畜舍建设、贷款贴息、母牛增量扩繁、科普培训等重点环节的扶持。投入涉农资金1 468万元发展生态肉牛产业,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23个,实施粮改饲1 040 hm2,生产青储饲料4.7万t。加大项目投资,促进规模发展。投入2 000万元在农业产业园区新建年存栏3 000头肉牛繁育基地,引入楚雄永兴集团公司租赁经营,投入使用。加大金融扶持,出台了《姚安县政府增信乡村振兴金牛贷实施方案》,设立风险补偿基金500万元,撬动增信乡村振兴金牛贷3 000万元,以肉牛存栏5头以上的养殖农户为对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严格信贷风险管理,努力构建肉牛产业扶持金融服务新机制,有力破解了姚安县广大肉牛养殖户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推动姚安县发展肉牛适度规模养殖。
1.1.3 科技支撑,拓宽发展空间 以推广实用技术为着力点,每年推广一年生牧草种植800 hm2、肉牛改良2.5万胎,大力推广普及全株玉米青贮、肉牛短期育肥等实用配套技术,提高劳动者和养牛效益。每年开展科学养牛技术培训15期,培训养牛致富带头人不少于500人次;举办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培训班,邀请省州专家授课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姚安县畜牧系统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成功举办4届“云南姚安牛展会”,邀请中国肉牛协会专家对姚安县优质肉牛进行评比,集中宣传展示姚安县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培育优良品种资源、开发肉牛精深加工产品、保障肉牛市场有效供给等方面的发展成果与经验,搭建了重要的综合养殖水平比赛和肉牛销售平台,使姚安县肉牛养殖户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提升养殖水平,增强肉牛产业发展信心,奠定肉牛产业发展坚实基础。
1.2.1 基础条件优越 姚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3 ℃,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污染,具有发展绿色、生态牛肉的环境条件,是牛生长繁殖最适宜地区之一。同时,本地农民素来就有饲养牛的传统经验和习惯,肉牛养殖基础好,回族群众自古就以宰杀肉牛供应本地和昆明、楚雄、攀枝花等周边市(县)市场为职业,可以高效疏通肉牛出栏的销售渠道。
1.2.2 饲草资源丰富 姚安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饲草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可利用草山面积7.8万hm2,每亩草山年均产草400~800 kg。同时姚安县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50万t,烤酒户达124户,年产酒糟8 000多t,是养牛的补充饲料。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姚安县玉米种植面积达4 400 hm2,仅坝区种植面积就达2 000 hm2,为规模养牛提供了充足的青贮原料。
1.2.3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世界性食物结构的调整,牛肉的消费量正在迅速增加,我国肉蛋奶消费平均每年以7%~9%速度递增,对肉食品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牛肉消费将持续增长,牛肉产品经济效益较高,肉牛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此外,经济发达地区将加快向外转移比较优势不强、环境压力大的畜牧业及其加工业,姚安肉牛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接纳辐射、承接转移、实施加快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
1.2.4 政策保障有力 随着中央和省州对肉牛产业扶持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农业部出台的《加快牛羊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云南省《加快山地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肉牛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适度规模养殖场建设、建设绿色有机肉牛养殖基地、饲草料生产体系建设、肉牛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牛扩群补贴等实行政策扶持,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对肉牛养殖“一村一品”专业村、产业发展致富带头人进行补助奖励,对肉牛品种改良、畜厩建设、贷款贴息、母牛增量扩繁、科普培训等重点环节进行扶持,实施“金牛贷”金融扶持,为姚安县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有力推动了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山区群众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山地放养的基础上,沿袭传统的放牧方式,养牛圈舍简陋,发展方式落后,集约化程度较低,饲养管理方式落后,优质饲草饲料不足,饲料配合不科学,牛群结构不合理,肉牛生长发育缓慢,出栏率低,养殖效益不高。养殖户(场)缺乏配套的粪污综合处理设施,养殖废弃物利用滞后,种养循环发展不畅,粪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低。
以饲养滇中牛为主,生产性能低,而且饲养周期长,周转慢,成本高,饲养效益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杂交改良的进展缓慢,杂交肉牛比重低,近亲繁殖突出,牛种退化严重,优良品种较少。无论在肉牛品种上,还是肉牛消费市场上,尚未建设本地较为知名的品牌作为肉牛产业发展的推手和平台,制约了姚安肉牛产业的发展。
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且规模小、不规范、组织能力差,对养殖户的凝聚力与吸引力不强。养殖主要是以自给自足的小规模放养,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养殖、产品研发加工、市场开发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带动肉牛产业的发展,产、加、销脱节,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主要以热鲜肉或活牛直接推向市场,产品形态单一,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效益低下。
姚安县肉牛交易属于现货交易,主要在本县或周边大牲畜活畜市场交易,部份收购商到规模养殖场和进村入户上门收购,传统的陈旧式的营销模式,限制了价格机制和市场导向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姚安县肉牛市场建设力度欠缺,交易市场主要集中县境区域内,县大牲畜活畜交易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市场功能不全,市场范围较窄,交易方式简单,市场能力较弱。
乡村畜牧兽医队伍不稳定、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制约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中央、省州县财政对肉牛产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资金总量仍然偏少,部分养殖户(场)原有资本积累不足,加之购牛、修建圈舍等一次性投资较大,资金运作困难。虽然姚安县实施了“金牛贷”金融扶持政策,但金融部门对农户的贷款额度小、程序繁、周期短、门槛高,又不允许通过固定资产、活牛等作为抵押贷款,农户和合作社引进肉牛、基础设施建设及育肥方面所需资金压力较大,一些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和配套技术不能及时投入到生产中,严重影响了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和竞争力提高。
虽然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绿色有机肉牛养殖发展大势所趋,但规模养殖场选址需考虑环保、水、电、路、场地等因素,建设用地审批越来越严,符合条件的场地难找,非基本农田、非林地面积少且零星,规模养殖无地可选、无地建场已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此外,环境保护整治督查要求严格,肉牛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要求关系处理难;对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支持政策少,造成绿色有机肉牛养殖发展缓慢。
一是构建扶持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财政补贴政策,逐步建立起与财政收入增长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投入机制,改进投入方式,加大肉牛补贴范围和规模,在动物防疫补贴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品种改良、产品安全、科技推广、养殖无害化处理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补贴,促进肉牛产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加快制定优惠政策。制定出台信贷、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把建设肉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所需土地作为农业用地纳入城乡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肉牛养殖、生产加工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好养殖基地、养殖小区、龙头企业等建设用地、用水、用电等问题。三是强化信贷保险支持政策。通过采取“金牛贷”、小额信贷、贴息补助等形式,支持养殖户和企业提升养殖规模和水平。积极推行农户联保等方式,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依法组建信用担保公司,着力解决农民、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农户投保、企业参与的肉牛产业发展保险机制,推行肉牛产业政策性保险试点,提高企业和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肉牛信贷、保险、抵押等金融产品,搭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为肉牛产业发展提高广泛的金融支持。四是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制度和强制免疫等疫情防控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肉牛养殖和防疫档案,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强化流通环节检疫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优化区域布局。以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为核心,整合项目集中打造肉牛产业发展示范带,注重从“线”上突出规模效应,带动“面”上发展,选择适宜区域打造10个年存栏5 000头专业村、建设10个年存栏1 00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带动姚安县2万户户均养殖肉牛5头以上,逐步实现优势肉牛生产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二是调整生产结构。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示范园区等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逐步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现代生产经营模式,建立肉牛新型经营体系。三是调优肉牛品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加快优质良种肉牛繁育推广。开展肉牛品种改良技术创新研究,根据肉牛品种特性,制定实施系统的、长期的、高效的品种改良方案,加大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力度,强化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加快肉牛品种结构改良进程。四是改善饲草料供给结构。加大“粮改饲”和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开发力度,加大集中连片的高标准规模饲草料基地建设,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优质牧草种植,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着力推广应用青贮、微贮等处理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今后有望实现培育跨区域提供饲草料专业化加工配送服务,不断提高优质饲草饲料的有效供给。
一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开发。广泛整合、集成和优化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积极探索市场条件下的技术成果转化与扩散机制,抓住云南农业大学到姚安县开展定点扶贫的机遇,依托省州县现有科技力量与科技资源,加大产学研投入力度,针对肉牛的营养需求、精深加工等加强技术攻关,充分利用皮毛、牛骨、牛血、牛内脏开发骨明胶、胶原蛋白、血红蛋白、胰岛素、肝素、氨基酸等保健食品、化妆品和药用制品,利用牛角发展工艺品,开发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品牌产品,建设从生产到消费、从产地到餐桌、从研发到市场的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加快肉牛产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步伐。二是加快科技推广与运用。充分利用各级畜牧兽医机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乡土人才等技术力量,采取制定技术规范、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等方式,广泛推广肉牛产业发展配套技术,引导养殖户(场)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提高肉牛饲养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收益。三是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待遇,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改善基层服务设施条件,不断增强畜牧科技服务能力。创新人才管理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培育肉牛企业家,积极引进肉牛管理和技术人才,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肉牛养殖乡土人才和技术能人,使每一个乡镇有一支技术能力强的专业团队、每个专业村有一批技术骨干、每个养殖户至少有一人掌握肉牛养殖实用技术,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一是培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适度规模肉牛养殖户和大型肉牛养殖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引进和扶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立饲料、牛肉熟制品、皮革加工等加工型龙头企业和对骨、血、皮、毛、脏器及生物制药等精深加工企业,延伸肉牛产业的价值链,做大做强循环经济,进一步促进姚安县肉牛产业提档升级。二是提高组织化水平。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生产组织形式,在品种改良、饲草购销、青贮饲料制作、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肉牛销售等方面进行协作,打造标准化程度高和抵御养殖、疾病、市场风险能力强的利益共同体,推动肉牛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三是实施品牌创建。全力创建姚安肉牛品牌,多渠道宣传姚安牛、打响姚安品牌。在规模饲养、产品开发的基础上,多渠道扩大姚安肉牛的市场影响力。鼓励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多种市场主体推进姚安肉牛商标注册、地理标志认证、产地认证,开发特色肉牛产品,做大品牌、创知名品牌,提升姚安肉牛的知名度、影响力。四是构建市场交易平台。着力完善和发展肉牛交易市场、牛肉批发市场等流通市场,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消费维权,着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畜牧信息化建设,加强肉牛供求及价格等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宣传推广力度,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无缝链接,确保肉牛生产的有序进行和健康发展。推广运用“互联网+”技术,推进“饲料-养殖-屠宰-加工-仓储-物流-营销”全产业链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实现从养殖到加工到餐桌全过程数字监控和质量追溯,通过二维码实现“互联网+全生产过程展示营销”,坚持线上销售与线下体验相结合,建立肉牛生产资料、产品购销平台,开展送货上门服务,增强消费者对品质肉牛的品质和技术管理水平的信任度,努力培育出具有姚安特色的肉牛知名品牌。
一是强化养殖污染防治。加快推进畜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粪肥资源化利用扶持,鼓励支持已建成的肉牛养殖场(户),在现有环保设施基础上补全完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环保设施。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采取“畜-沼(有机肥)-粮(菜、果)”基本循环模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就近还田资源化利用。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有实力、善经营的有机肥厂,对无种养结合条件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实行集中收集、集中加工利用,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二是强化安全监管。建立市场监管、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畜牧业安全生产的宣传培训,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畜产品安全领域和兽药、饲料生产、销售使用环节违法销售行为,确保肉牛产品安全。三是强化屠宰管理。突出私屠滥宰整治,规范屠宰检验,把好动物进场关、待宰准宰关,宰后检验关、无害化处理关,强化流通环节检疫监管,保障肉牛产品质量安全,为肉牛产业发展保驾护航[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