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

2021-03-27 11:54:01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信息库图书资料管理系统

王 方

(诸城市图书馆,山东 诸城 262200)

信息技术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我国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也为社会大众的工作带来了便利,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因此受到影响。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其效率降低,最重要的是无法适应现代大众习惯于通过线上渠道查阅信息资料的方式,从而导致公共图书馆用户的流失。因此,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用户需求,公共图书馆应该进行信息化建设。

一、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搜集公共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与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与整合,以促使其发挥有效作用[1]。除此之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离不开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图书馆要对其所需设备进行及时的采购,作为图书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下,由于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也可以因此而被拓展与丰富。同时,还可以建立属于图书馆自身的信息库,用户通过信息库不仅可以对图书资料有更全面的了解,还能在其中找到最丰富的资料并进行下载,“中国知网”就是搜索专业资料的信息化平台。在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社会大众阅读与搜集资料的方式已经不再拘泥于线下的图书资料,通过线上网络平台,大众在阅读方面有了更多的渠道与选择,为大众的阅读带来了便捷。

二、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

1.信息化技术建设水平不高

现阶段,我国对网络上的资源信息在管理上仍然存在不足,导致其呈现出良莠不齐、杂乱无序的局面,而公共图书馆对于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难度也因此加大。管理难度的加大,就要求图书馆具备高水平的信息化技术。然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虽然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大了投资力度,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数据信息库,但是其功能并不多样,大部分都还停留在对图书资料的检索方面,没有对其功能进行多元化的开发,从而使用户对数据信息库的利用只能发挥出小部分的作用,无法对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有深度的了解。除此之外,部分图书馆还为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引进了其他的智能技术设备,但其设备多是各自为工,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导致资料信息极其分散[2]。

2.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足

为了促进图书资料在管理工作方面更加系统化、全面化,许多公共图书馆都引进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对其图书资料进行补充与完善,还能让用户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然而,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其技术并不完全成熟,导致其管理系统在安全方面无法得到充足的保障,使图书资料的管理时常出现安全方面的弊端。公共图书馆如果不对该问题进行完善,将极易出现图书资料被他人非法盗取或者是因系统故障而导致资料丢失的事件。比如,黑客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非法入侵、网络病毒对系统中图书资料的侵蚀等。这些不确定因素,都是导致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得不到充足安全性保障的原因,从而为其信息化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的种子。

3.图书馆的数据系统兼容性不足

我国的各大图书馆为追求更好的管理效果,基本上都进行了信息化的建设。虽然各大公共图书馆在图书资料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一直在不断地进步与完善,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数据系统的兼容性不足。为了达到以信息化的方式管理图书资料的目的,公共图书馆都为其提供了足够的财力、物力与人力支持[3]。然而,各大公共图书馆之间并没有相互合作,仅仅只是对本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而不与其他图书馆联合建立信息共享的数据信息库。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各自分散的情况下,不仅使图书资料的整体利用率无法提高,还使图书资料无法建立完整清晰的体系。另外,由于各图书馆没有建立合作关系,其信息系统也有所不同,导致用户无法对各图书馆的资料进行系统化的检索,为用户的操作造成了不便,从而降低用户的使用感受。

4.工作人员缺乏信息化服务理念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时,普遍把其建设重点放在对软硬件设备的更新上,而忽略了对其工作人员的专业培养。图书资料的管理模式发生改变,证明其传统的服务工作理念已经与现代信息化管理不相适应。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培训,在日常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依然沿用陈旧的服务理念,致使信息化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缺乏对信息技术及信息化管理的正确认识,对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也不够了解,使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只是完成了外部设施的更新,而没有完成内部思想的改造,从而使信息化管理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不了解,可能造成对其操作不够熟练,而延误工作效率的问题。

三、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中的应对措施

1.完善信息化技术建设

为满足广大用户在阅读及资料搜集方面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实现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同时,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图书馆还应该对其管理系统加强建设与维护力度,保障其安全、平稳运行。在信息化管理的技术运行方面,公共图书馆应该将纸质图书资料电子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信息库。各公共图书馆在其建设过程中,应该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图书资源的利用最大化。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还要对其线上服务产品进行多元化地开发,将电子图书资料上传至开发的相关APP或者是小程序等产品当中[4]。通过拓宽线上管理渠道,有利于促进用户需求得到实质性的满足,有利于用户足不出户就能阅读书籍、搜集资料,有利于保障公共图书馆在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上的服务质量。另外,公共图书馆还应该对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检索功能进行优化,减少用户搜集资料时的检索次数,使其效率最大化,使其服务最优化。

2.实现网络安全管理

为保障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保持正常运行,其安全性对于整个系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公共图书馆应该重视网络安全管理的建设工作,通过提高其安全性给予管理执行工作坚实的技术保障。同时,完善的安全管理还有利于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发现其问题所在,进而实行有效的解决手段。除此之外,在对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网络安全管理进行研究时,还要让与其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技术所具备的工作特征了解透彻,以帮助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公共图书馆要对网络病毒或者是黑客入侵等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与解决方案,将所有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安全系统的建设,应用各类安全软件提高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为及时清除潜在的安全隐患,还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及维修,以推动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始终处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3.建立信息化的服务平台

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服务平台的搭建,缺乏信息服务平台,其信息化管理就如同只有管理系统的框架,而没有管理工作开展的实质性载体。现阶段,我国部分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公共图书馆应该给予其充分的资金支持,完善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意味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应该被淘汰,新型的“总分式”模式应该在图书资料的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所谓的“总分式”的管理模式,就是指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总馆中做好整体统筹,再将各类型工作分散至各分馆中,从而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实现了既分散又集中,不仅使其安全性获得多层面的保障,还为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优化提供了条件。

4.构建专业化队伍

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者,其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着对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度及是否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为促进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正常开展,构建专业化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为提高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熟练度,公共图书馆应该对其组织专业化的培训,不仅要让工作人员了解信息技术的操作流程,还要让他们知晓信息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以在信息化管理中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公共图书馆不仅可以对内部人才进行培养,还可以从外部引进优质人才,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从而使图书馆的工作队伍更具专业性,提高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专业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化技术引进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中,既能对图书资料进行补充与完善,又能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让用户拥有更优质的服务体验。然而,我国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并不完备,其信息化水平不高、安全性及数据兼容性不足、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依旧停留在传统模式等问题仍然存在。为解决这些阻碍因素,公共图书馆需要对信息化加强建设力度,完善其安全管理系统,搭建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并根据专业人才需求,培养专业化工作人员,推动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库图书资料管理系统
民政部启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2版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02
近代杜定友图书资料管理思想的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00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大众文艺(2019年18期)2019-01-29 01:29:49
借助BIM构建动态造价信息库的新思路
新生代(2018年16期)2018-11-13 23:14:18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中国船检(2017年3期)2017-05-18 11:33:08
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
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途径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