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振艳
(甘肃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靖远 730600)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主要是生产期间、产后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导致子宫黏膜出现炎症,是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繁殖障碍型疾病。按照奶牛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可以分为急性期、慢性期以及隐性期三种类型。奶牛在患病之后会导致授精排卵功能遭受影响,影响胚胎着床导致胚胎死亡率提升,从而促使产犊间隔时间显著延长,同时还会导致机体生产性能与繁殖功能下降。对此,探讨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目前奶牛子宫内膜炎疾病类型可以划分为急性、慢性、隐性三种。(1)急性型。一般属于粘液性或脓性,奶牛在流产之后或者是产后可能会出现胎衣不下,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干预便会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或其他疾病发生。病牛表现为体温异常提升、精神萎靡、食欲下降,部分情况会出现持续排尿姿态,有黏液或脓性渗出物从阴道引流出,偶尔混杂血液带有腥臭味。借助阴道检查可以发现子宫颈外口黏膜存在充血与肿胀表现,颈口略微张开,阴道内存在较多的炎性分泌物。假设奶牛子宫颈分泌物黏稠、子宫闭锁则可能存在恶露滞留,此时便会导致子宫内膜炎,并引发体温明显提升[1];(2)慢性型。奶牛的性周期、发情以及排卵均正常的情况下仍然反复多次无法有效受孕且流产,此时便需要借助阴道检查,如果发现内部存在浑浊黏液,子宫壁触感柔软且肥厚,弹性下降且子宫角变粗,子宫明显收缩、子宫颈阴道充血、口微张则可以判断为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如果奶牛性周期异常且带有长时间发情,检查后发现稀释污白色的黏液且在尾根部位存在黏附表现,干燥后存在结痂,阴道检查如果存在阴道充血、红肿、潮红、潴留脓性分泌物,借助直肠检查发现子宫角变大、薄厚不均匀、卵巢囊肿且存在持久黄体则可以判断为慢性踏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3)隐性型。奶牛发情表现正常但是配种之后很难受孕,其阴道、子宫等检查均无异常,但是在发情期间存在较多黏液排出,质地浑浊且存在絮状物,冲洗子宫回流液静置后沉淀出蛋白絮状物则可以判断为隐性型子宫内膜炎。
一般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诊断方式主要有四种:(1)临床诊断。对于健康奶牛,在发情期间会排出较多分泌物,主要是以透明且清亮、呈现出拉丝状,但在患有子宫内膜炎后,分泌物会显著增多,并且质地稀薄琺达到拉丝状,部分会排出少量浑浊的黏稠分泌物,并呈现出灰黄色或者是灰白色[2];(2)直肠检查。直肠检查属于奶牛子宫内膜炎最为普遍的一种检查方式,但是敏感性以及非特异性比较差,基本前提在于明确子宫不同时间段的具体状况,如质地、大小以及内容物,同时采用直肠检查子宫内膜炎时很大程度依赖于检查者的经验,所以误诊可能性较高;(3)内窥镜检查。主要是将器械直接进入到阴道内进行检查,可以明确子宫颈口液体的性质,其效果优于直肠但是推广效果不佳。由于阴道内窥镜检查无法对子宫分泌物进行判断,对产后子宫疾病类型诊断存在误诊风险,一般可以结合子宫触诊,准确性更高;(4)子宫活检。子宫活检属于一种有效的检查方式,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多个位置取样,并且需要在奶牛产犊后的1 天应用采取活检组织,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繁殖能力遭受影响,所以对检查者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采用子宫冲洗液对子宫进行冲洗,每天或是间隔一天进行一次,以3 次为一个疗程[3]。每次冲洗治疗期间需要先灌注100 ml 冲洗液,在排出之后再注入50 ml 冲洗液,反复进行冲洗,直到回流液保持清亮,一般情况下冲洗液用量在500 ~1000 ml。在治疗期间需要确保冲洗时间应当控制在发情期子宫颈管张开时进行,对于不发情母牛可以先采用已烯雌酚20 mg 促使子宫颈张开,不能强行进行插管,规避子宫颈管损伤。针对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不能进行冲洗,预防炎症扩散。一般采用无刺激性溶液或刺激性溶液,对于无刺激性溶液采用1%盐水、1%碳酸氢钠结合进行冲洗,用于比较轻微的子宫内膜炎,冲洗治疗期间冲洗液温度需要加热至35℃左右。对于刺激性溶液,采用10%盐水、2%鱼石脂,治疗期间也需要适当加热冲洗液。
主要在子宫冲洗基础上应用抗菌素、防腐剂实现对子宫保护性治疗,可以达到抗感染以及消毒消炎作用。一般常用药物主要是以抗生素为主,例如红霉素结合土霉素、土霉素结合金霉素、青霉素结合链霉素治疗,另外还有四环素、先锋霉素以及环丙沙星等药物。例如可以采用200 ml 豆油煮开之后自然冷却到35℃,加入300 万IU 青霉素与100万IU 链霉素,在子宫冲洗之后进行注入,2 次为一个疗程。在治疗期间注重对奶牛子宫内灌注抗生素后的残留问题,可能会影响牛奶的品质,如果应用抗生素进行灌注,需要先实行细菌分离与药敏试验,采用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另外,在内灌注方面也可以应用鱼石脂、洗必泰以及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以鱼石脂为例,在子宫内灌注时采用10%鱼石脂溶液,对于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可以达到比较突出的治疗作用,每次灌注治疗用药100 ml,每天或间隔1 天进行1 次治疗。
部分细菌在生活过程中会对黏膜上皮的糖原酵解形成乳酸,直接抑制生殖道中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可以有效应用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例如,可以采用150 亿个窦得来因氏阴道杆菌和乳酸菌注入到子宫内实现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其效果比较突出。
缩宫素、雌二醇以及前列醇等药物可以实现对子宫运动的加快、血液循环的改善,可以有效提高子宫内膜炎症分泌物的排出率,从而达到相应的治疗目的。有研究发现,对于奶牛出现子宫积脓且带有持续黄体或囊肿时,可以肌肉注射0.5 mg 的氯前列烯醇,其治愈率可以达到80%。
综上所述,奶牛养殖期间子宫内膜炎发生率相对较高,危害较大,尤其是在不孕方面风险较高。因此,在饲养期间需要提高对子宫内膜炎的预防与治疗,基于首要预防、其次治疗的基础原则,强化奶牛的饲养管理,并保障营养供应全面性以及饲料搭配的合理性,在日粮精料当中适当加入预防子宫内膜炎的药物。池奶牛出现子宫内膜炎后应及时采取综合方式进行治疗,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炎的危害,提高奶牛综合饲养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