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新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兽医局,甘肃 白银 730900)
非洲猪瘟的发生给生猪产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目前其防控进入了常态化阶段,为了恢复生猪生产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能繁母猪存栏已基本恢复到了2017年的平均水平,白银市白银区生猪价格也由高位运行恢复到了2018年上半年的水平(收购价13.5元/kg左右)。2018年8月以来,白银区农业农村局周密部署,以守土有责的高度责任感,毫不松懈把“外堵内防”各项措施抓实抓细,在组织领导、严密排查、疫情监测、调运监管、检疫监督、消毒灭源、宣传培训7个方面精准发力,筑牢了非洲猪瘟防控屏障,保障了全区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白银区现有各类生猪养殖场(户)316家,存栏生猪9.5万头。白银区把防控非洲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等重点传染病作为推动生猪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区防制重大动物疫情指挥部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安排部署防控工作。区农业农村局、区兽医局、区动物疫控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兽医站等相关部门按照部署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压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养殖和经营者主体责任,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重点督查重点环节,全面抓好防控工作。省市两级开展督查时由区乡(镇)主要领导陪同,督查发现的问题由主要领导亲自督办整改,确保了全区未发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传入事件。
白银区农业农村局严格落实非洲猪瘟排查日报告制度,不断健全分片包村包场的网格化排查机制,区、乡(镇)兽医技术人员包村,村防疫员包片包户,逐村逐户开展严密排查,确保不漏场(户)、不漏生猪。排查网格员通过入场、电话、视频等方式反复排查养殖场(户)、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等关键场所,重点排查养殖场(户)生猪日常存出栏情况及健康状况,每周排查一轮,并建立了详细的排查台账,适时掌控全区生猪生产动态,确保了精准排查不留空当。
为及时发现非洲猪瘟疫情风险隐患,白银区农业农村局采取日常监测与集中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的生猪养殖场(户)、屠宰场、运输车辆和收储转运点等重点场所定期开展非洲猪瘟监测,对病死猪、调出和输入辖区内的种猪、仔猪进行集中监测,并对生猪龙头养殖企业、屠宰场采样人员进行样品采集和监测专项培训。白银区动物疫控中心、银安生猪定点屠宰场、沃得利养殖公司与康盛畜禽服务公司自行购置了非洲猪瘟检测设备,定期开展生猪、外来人员、养殖废弃物及环境检测,为全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强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调运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督检查,对辖区内所有生猪运输车辆实行严格备案管理,不符合规定者一律不予备案,每季度召开生猪贩运经纪人专题培训会议,开展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和调运政策培训,建立贩运微信群,及时宣传相关防控知识及政策,强化防疫主体责任。白银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公安、交通和综合执法部门严厉打击未经备案车辆运输生猪、逃避检疫和贩运病死猪等违规行为,对所有调入和调出的生猪都要进行核实。各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每日对调入的生猪进行网络监控和落地监管,坚决阻截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行为,规范了全区生猪调运秩序。
结合动物集中免疫的关键时机,积极协调争取区财政资金购置消毒药品及器械,在全区生猪养殖场、屠宰场、收购转运点及主要交通干道等重点区域定期开展“大清洗、大消毒”行动,大力优化养殖环境,守牢疫病防控第一道防线。监督指导养殖场建立落实定期清洗消毒制度,科学做好场区、人员、饲料及有关器具消毒;加大生猪调运、屠宰及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环节的消毒频次,确保消毒彻底到位,最大限度降低了疾病传播风险。
严格按照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规程,实施检疫监督工作。产地检疫实行提前三日申报制度,且必须由养殖户亲自报检,报检时查验养殖和防疫档案填写情况,凡是贩运人员和生猪调运车辆未经备案和车辆清洗不干净者一律不予受理。同时要求转运卸猪台必须远离养殖场1 000 m以上,贩运经纪人一律不得入场。每批通过检疫的生猪及车辆均存有视频资料存档备查,视频资料至少保存1年以上。屠宰环节严把入场检疫关,凡是进场生猪未附检疫证明、未佩戴标识或证物不符等异常情况者一律不得入场屠宰。屠宰检疫过程中驻场官方兽医严格监督场方进行非洲猪瘟和每批次瘦肉精检测,做好待宰巡察、屠宰车间每日清洗消毒和病害肉品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确保了出场肉品的质量安全。
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宣传,营造了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对各养殖场(户)及从业人员宣传非洲猪瘟常识,教育引导其按要求处理泔水,增强防控意识。各乡(镇)建立了生猪养殖微信群,宣传非洲猪瘟防控相关政策、基本知识和疫情动态。向辖区内生猪养殖户发放明白纸、防控知识挂图、“一份公开信”等相关资料,并将防控告知书张贴到了各养殖场(户),大力宣传非洲猪瘟病毒特征、防控措施和调运规范,动员养殖场(户)积极行动起来,强化防范意识,筑牢防控屏障,坚决防止疫情发生。
白银区的生猪养殖仍以中小散户为主,存在防疫意识不强、养殖设施简陋、未能完全做到分群饲养、隔离消毒措施不严、转型升级融资难等问题,科学饲养的标准化和设施设备机械化程度不高,养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助推养殖企业和养殖场(户)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由于机构改革,甘肃省大部分地市撤销了动物卫生监督所,对人员进行了整合。白银市白银区同样撤销了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整体划转到白银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导致监管机构和人员减少,动物卫生监督和检疫工作力量被不同程度削弱,监管职责不明确。建议根据新颁布的《动物防疫法》设立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一步明确动物卫生监督监管职责,理顺日常监管和监督执法的关系。
3.1.1 落实安全措施,提升整体防疫水平 养猪场(户)应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提升自我防控能力,构筑有效防控屏障。猪场内部将生活区、生产区严格分离,并保持一定间距;场内净道、污道要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感染;健全人流、物流管控制度;及时清除粪污,规范进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3.1.2 实行精细管理,提升饲养水平 猪场内部保持猪群相对固定性,尽可能实现种猪、仔猪、保育猪分群饲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场内一线工人尽量不要外出,避免不必要的外界接触。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模式,保留必要空栏时间。适度减小饲养密度,保证猪只相对空间,保持水源清洁,切断接触、传播途径,确保猪舍温度适宜,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应激反应。
3.1.3 饲喂全价日粮,提高机体免疫力 彻底改善养殖环境,圈舍做好保温和通风,在强化日粮全价搭配饲喂的同时,适时添加多维素、微量元素、中药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增强猪只机体自身免疫力,有效降低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感染风险。
3.1.4 定期清洗消毒,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建立严格的清洗消毒管理制度,对进入生产区的外来人员及物品要严格消毒,确保场区内卫生清洁,按照科学消毒程序选择高效消毒剂交替使用,定期对场内环境彻底消毒,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3.1.5 注重其他疫病预防,防止混合感染 生猪疫病有很多是混合感染造成的,非洲猪瘟尚无有效疫苗,做好其他疫病防控尤为重要。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尽可能使用大品牌疫苗和兽药等投入品,切实做好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确保免疫效果。
3.1.6 加强人员、物品管理,提高自主防疫意识非洲猪瘟主要以接触性传播为主,须加强场内人员、物品管理,所有进出场的人员、物品管控要建立严格的缓冲过渡制度,特别是养殖人员外出时轻易不要进入其他养殖场,尽可能不同其他养殖从业人员密切接触,外出回场时不可轻易携带猪肉制品,须在洗澡、换衣物鞋帽、严格消毒后方可投入工作。
3.2.1 严格门禁制度,杜绝病毒入侵 在当前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猪场应当禁止一切无关人员和物品进场。必须进场时要严格消毒,外来人员(包括场内外出人员出场后返场)、兽药、饲料等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场,进场后要对所经过区域进行清洗消毒;场内器具外出返场时彻底消毒;定期杀灭老鼠、蚊虫;圈舍周围建有围墙,防止野狗出入,顶棚建有防鸟设施。
3.2.2 加强车辆消毒管理,降低疫病载入风险要对外来车辆进行严格消毒,针对饲料运输车辆、猪只运输车辆、粪污运输车辆以及其他各种车辆,建立完善的车辆消毒管理制度,确保所有进入或者接近生产区的车辆是经过严格消毒的。有条件的猪场应建立洗消场所,将可能通过车辆带来的危险彻底消除。
3.2.3 主动日常巡查,及时畅通信息 积极配合兽医监管部门开展疫情排查监测,发现生猪异常发病、死亡等情况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主动向当地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如实报告,死亡猪只做好无害化处理。
3.2.4 提升自主防控意识,不传谣不信谣 鉴于当前新闻媒介的多样性,养殖场(户)“谈瘟色变”,不如实的传闻不时造成局部区域出现恐慌意识,导致养殖场(户)急于出栏。广大养殖业主要以主管部门发布的消息为主,提升自主防范意识,禁止传播未经农业农村部确认的疫情信息,禁止丢弃、出售、转运病死猪,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养殖场内购入猪肉产品食用过程中,要严格清洗,并对餐厨废弃物进行严格消毒。
3.2.5 加强宣传培训力度,营造群防群控氛围由于非洲猪瘟当前无药可治、无苗可防,需全社会广大人员共同努力加强生物安全措施落实,截堵一切可能的外部传播源,切断所有可能的传播途径,切实构筑有效防控屏障,联防联控,确保生猪产业大环境的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