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实践困境与实施路径

2021-03-27 16:53刘玲英王秀娟段小君王金锋郝兴霞
中文信息 2021年9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院校医学教育

刘玲英 王秀娟 段小君 王金锋 郝兴霞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北京 100037)2.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前言

在现阶段,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新的发展要求。对于医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求人才具备良好的知识及技能,更应该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使命感及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这样才可以对人才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使得人才在后续的岗位中能更好地满足社会要求,更好地为人民提供服务。

一、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意义

1.内涵

医学院校的“课程思政”一般情况下是指,将思政内容有效地融入在非思政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继而构建全课程、全程、全员育人局面的一种教育形式。借助“课程思政”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责任心、社会责任感,使得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就业中展现人才价值。

2.意义

借助“课程思政”的构建可以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做到立德树人,使得育人教育得以实现。医学人才的培养将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课程思政”的构建,能够使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及医者仁心的品质得到正确的培养,使得教育的开展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医疗事业的整体发展蓄积更多的人才优势。

二、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实践困境

1.缺乏重视程度

在医学教育中,存在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医学是人道主义类职业,拯救生命是重中之重,医学教育的关键是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与临床技能的提高,很少涉及思政教育,即使涉及也是由思政课教师来完成。由于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不重视,就使得“课程思政”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阻碍。

2.内容不够明确

在“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教学内容的特点与目标,才能贴切地融入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往往是思政教育的一种拓展和延伸,是需要将专业课程作为依托贴切地融入思政元素的一种教育理念。但在现阶段,很多教师对“课程思政”中的内容缺乏深入了解与深刻认识,在思政融入的过程中内容上比较模糊和盲目,使得“课程思政”在构建的过程中很难展现专属的价值和作用,想在医学课程当中达到理想的“课程思政”的效果是有困难的。

3.方法领略不足

目前在医学课程的开展中,特别是在专业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存在大部分教师更重视对专业知识及技能进行传授,灌输性思想比较强,很少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积极引入相关的思政素材,忽视了“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积极作用,也无法展现出专业课程中思政内容的价值所在。也有部分老师认识到“课程思政”在医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在课堂的运用上却过于“刻意”。使得“课程思政”在开展的过程中方法生硬,手段单一,很难达到理想的“课程思政”效果。

三、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1.转变教育思想,优化课程思政

医学本身就具备较强的人文性和人道性[1]。要使医学教育在社会乃至全人类更好地展现作用和价值,医学院校的教师就一定要将人文精神有效渗透和贯穿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使得“立德树人”在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上得到体现,才能通过教育真正地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在现阶段,身为高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思政认识,不断地推进、完善“课程思政”。

结合医学专业课程的特点,贴切融入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融入的过程中可以将法律教育作为立足点。使学生明确自己身为医者的行为准则,引导学生依法行医,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同时,不因害怕纠风而躲避责任;牢牢抓住伦理教育与医学专业的契合点,贴切融入伦理内容,培养学生医者仁心,敬畏生命的品质,养成同理心,尊重患者,懂得保护患者隐私,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促进医患和谐关系;将人文教育作为深入点,不断强化学生对医学发展史的了解,深刻认识医疗卫生服务的内涵,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人道主义的医疗服务,并培养对医学人文的兴趣。

2.重视立德树人,优化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原则和准则[2],应该在“课程思政”的导向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发现更多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入课堂,契合医学生培养目标,使其成为德才兼备、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医者。

在“课程思政”当中可以插入当前的医学热点,对医疗事件的感人故事进行呈现,对优质的医学文化进行宣传,培养学生的职业担当、社会责任感,肩负起属于自己的使命和职业价值,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服务,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推动医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让学生在中外重大传染病防控的对比中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定“四个自信”,扎实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和爱国引领,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通过重大医疗事件中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的生动诠释,潜移默化地培养新时代医学生的奉献精神。

3.坚定政治立场,优化课程思政

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今天,一些大学生以张扬个性、追求实用价值,部分大学生虽已形成政治立场,却不够稳定,更有少数大学生仍处于迷茫和困惑状态,难以与主流价值保持步调一致,极易在不良价值导向的潜移默化中引发政治认同和政治立场的缺失或偏差[3]。现阶段,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学和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医学逐渐地成为彰显国家实力,保障人民幸福的基础。教师应该通过“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引导学生明确政治立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定理想信念,一心向党、一心爱国、一心为民,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自觉担当公民责任和义务;不断培养学生对国家和党的政治认同感,使医学生德育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在教学设计中贴切融入思政元素,可以适时、适当地增加一些民族英雄事迹、红色经典故事及当代榜样人物,增加一些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教学过程要通过言语表达、动作表情来增强感染力,叙述事例不仅要动情更要启情,通过情感共振实现入脑入心,要引导大学生从情到理,在润物无声的情境中筑牢信仰高度[4]。

4.立足课堂教学,优化课程思政

为使“课程思政”在融入的过程中更加具备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在思政融入的过程中应该将课堂教学作为立足点,在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之间寻求良好的融合,使思政元素融入的贴切而有价值。在内容的选取上尽量体现医学专业的特性,如将医学发展史、医学发明、医学界的科学家们的故事融入进来;在融入手段上,注重课前引导,可以借助基础实验、课堂常规,采取资源拓展、情境创设、合作探究、辩论等形式;在语言语言表达,尽量使用学术话语、生活话语、网络话语,避免政治话语、文件话语,特别是灌输话语,目的是让学生听得惯、听得懂、听得入心入脑。

5.结合实践平台,优化课程思政

在当前,在“课程思政”融入的过程中,也可以将“临床实践”作为立足点,不断优化课程思政。

现代医学教育已经进入了标准化时代,其优势是在该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医师的专业技能保持高水平,但医德水平依然是参差不齐[5]。在中国“医者仁心仁术”的观念深入人心,其职业活动本身天然地包含着道德的价值。医学教育的临床实践中“师傅带徒弟式”的医德教育方式最常见。一位医德高尚的“师傅”本身就是很好的思政元素,本身就是“课程思政”,在带学生的过程中,并不刻意地教授其有关医德品质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示范和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医德品质。

作为医学类院校的教育者必须是具备精医尚德、敬畏生命,仁心仁术、严谨治学美德的人,能够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重视医德的提高,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现学生的潜质,激发医学生的内在动力、为培养好医而施教。另外,临床实践中开展“课程思政”还应该包括让医学生直接参与到医德的实践中去,如参加义诊、助残等活动,切身领悟医德的价值。

结论

总之,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相比较,培养学生高尚的价值观、人文观和道德观更为重要的,这是人才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立足之本。因此,在高等医学院校当中,应该加强对“课程思政”的重视,从转变教育思想、重视立德树人、坚定政治方向、立足课堂教学、结合实践环节等方面推进,使得课程思政得到不断完善与优化,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为国民健康、为健康中国、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

课程思政立足于育人的长效性,不仅立足于学校,而且立足于社会;不仅立足于成绩,而且立足于成就;不仅立足于现在,而且立足于将来,这样医学教育才是给更持久、更稳定的教育。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院校医学教育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
深入基层开展继续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