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党组成员 卢延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关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论述,是对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丰富和发展,拓展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这一重要论述为“3060”愿景下的电力发展确立了时代方位、锚定了科学坐标、指明了发展方向,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进入了全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新阶段,踏上了电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大考。能源领域是我国碳排放的最大领域,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电力行业碳排放在能源行业占比超过40%,是最大的碳排放单一行业,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完成“双碳”目标的最关键举措,决定着电力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直接关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四梁八柱”的关键期、窗口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我们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突飞猛进,到2020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历史性降至56.8%,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但能源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仍然严峻,必须坚定不移推进能源转型变革,树立绿色低碳的鲜明导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以构建人类能源命运共同体的宏大视角,精准发力,做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决策,是能源领域特别是电力行业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遵循,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内在要求,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新动力,必将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发挥关键性、全局性的战略作用。
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新能源为主体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特征,是电力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前提。“主体”包括了两个层次的含义:即装机主体和电量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出时间短、速度快、成就大的突出特征。截至2020年底,水电装机3.7亿千瓦、风电装机2.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295亿千瓦,分别连续16年、11年、6年和3年稳居全球首位,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打下了坚实基础。预计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规模超过煤电,成为装机主体;到2060年前,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超过50%,成为电量主体。同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和2060年将分别达到39%和70%以上,远远高于当前27%的水平。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而传统的电力系统无法实现高比例新能源消纳,作为碳排放占社会排放总量30%多的电力行业,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有效发挥电网能源资源配置的枢纽平台作用,提升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是关键之举,势在必行。
这是加快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是电力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发展是电力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能源转型,电力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电力服务需求和消费理念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低碳化,电力行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只有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出发,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才能为供需精准对接、满足能源需求、挖掘潜在价值、降低社会能耗、促进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才能以高质量电力供给为美好生活充电、为提升我国经济总体效率助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为美丽中国赋能。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党中央在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我国坚定发展方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站在全局高度,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综合研判国内国际能源发展特别是电力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做出的重大决策,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能源电力行业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紧紧围绕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凝聚行业共识,加快协同创新,确保新型电力系统朝着数字化、清洁化、智慧化的正确方向前进。
牢牢把握新能源为主体这个核心特征。电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承载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动力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做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决策,就是要其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科学定位、走在前列,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电力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国家战略,把握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目标、定位和任务,努力满足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的新要求、积极适应新能源倍增发展的新形势、着力打造科技创新这个新引擎,全面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实际成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可靠的动力保障。
全面坚持系统观念这个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观念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保障。新型电力系统无论是建设还是运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持系统观念,要自觉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作为生态文明整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与“双碳”目标的实现统筹规划。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力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凝聚全社会、全行业的力量共同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将带来能源布局、消费方式、能源技术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既需要政府统筹规划,也需要凝聚行业发展合力,以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发输配用各领域、源网荷储各环节以及电力与其他能源系统协调联动。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构建共建共享、包容互惠的能源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始终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全过程。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包括电力发展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必须遵循的原则。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一场广泛、深刻的变革,它一方面加速推动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的步伐,对电源侧、负荷侧和电网侧进行系统性重塑,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其他行业电气化进程中减排效益,助力工业、交通、城建等部门和全社会的深度脱碳,作用和影响远远超出电力系统本身。无论是控制化石能源总量、提高利用效能,还是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都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指引。新型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保障作用、在实现“双碳”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决定了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从全过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来谋划和设计,切实转变发展方式,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实现电力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新型电力系统为“双碳”背景下的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主要任务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即将出台的2030年前碳达峰的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不冒进、不跑偏,上下联动、精准发力,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实际成效助力“双碳”目标各项任务举措逐项落地落实。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意味着电力系统将发生广泛和深刻的变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前提,也是重要的保障。通过改革着重解决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和新能源为主体带来的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的推升,综合考量市场和民生、效率和公平。推动完善电价和电力调度交易机制,加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不断丰富符合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配套机制和市场模式。利用灵活的市场机制释放源网荷储各环节潜力,将电价保持在合理范围,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积极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电力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既要防止电价过低阻碍能源转型进程,也要防止电价过高影响公共服务供给和实体经济竞争力。
实行全面节约战略。节能提高能效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清洁、最经济的“第一能源”。实践证明,节能提高能效并不只是弥补能源供应不足的辅助手段,更是满足能源需求增长、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选择。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恪守节能是第一能源的理念,更要在包括发电侧、用电侧在内的整个电力系统、在全社会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不动摇,把提升能效作为能源转型的一个核心指标和重要抓手,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把节能优先的理念措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预计到2060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超过70%,一定意义讲,节能节的就是电能。电力需求的增加带来的是电力系统可靠供应和安全运行挑战的加剧。要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让节约能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和助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强大动力。
大力实施科技攻关行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重大的体制机制创新,面临许多重大技术难题和挑战,特别是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广泛接入、高弹性电网灵活可靠配置资源、高度电气化终端负荷多元互动、基础设施多网融合数字赋能,都需要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保障,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可以说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全局的牛鼻子。要以绿色低碳为方向,以重大技术攻关为重点,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合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出战略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行业协同科技创新,大力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持续跟踪颠覆性技术发展趋势,加大基础研究力度,集中力量攻关,逐步缩小差距,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力争赶超跨越,形成一批中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