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湿论治卵巢癌

2021-03-27 11:24陈思思邵翠丽
吉林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化生水湿元气

陈思思,李 平,邵翠丽,王 燕,孙 婷

(1.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 2300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 230000)

中医体质学说将人分成9 种体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体质是人体正气的外在表现,体质偏颇,则说明人体正气不足,正气亏虚,则易感外邪。而正气与外邪的相互关系犹如人体内抑癌基因与癌基因的关系[1],二者相互持衡,机体才能正常运转,气血运行、津液输布无阻,脏腑功能和调。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都与“湿”这个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属于“内湿”[2]。据王庆全[3]调查的528 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医体质状况,气虚质占比最高,为25.76%,湿热质其次,占20.8%。杨冠婷[4]调查四川、广东149 例卵巢癌患者体质,发现偏颇质占39.6%,其中与湿有关的体质占29.53%,湿热质占3.23%。薛丽君[5]调查93 例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其中与湿有关的体质占25.46%,其中湿热质占1.8%。田红燕[6]回顾分析68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发现湿热瘀毒提示预后差。将中医体质引入卵巢癌的临床数据中,易于早发现这类高危人群,及早干预,降低卵巢癌的发生率、病死率[7]。而研究湿邪这个病理因素则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

1 湿邪是元气化生异常的诱因之一

李平认为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元气化生异常,瘤毒内生所致。《论衡》曰,“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元气是由肾藏先天之精构成,依赖于脾胃所化生的后天水谷之精所充养。元气化生正常需要五脏安和,即心神有主,肝气调达,脾气健运,肺气调和,肾水可藏。正常情况下,元气化生的环境正常,则可化生一身之气、五脏之气,使气血运行通畅、津液代谢无阻,则人弗生病。

基于李平的瘤毒理论,导致元气化生异常诸因素均可致瘤毒内生。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若先天不足则易导致元气化生不足,变生诸证。后天脾胃水谷之精不能正常化生,亦可导致瘤毒内生。而瘤毒则是在元气化生异常的基础上,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及药物因素等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致病物质。后天之脾胃常受到饮食、情志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不节或饮食不洁,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外卖等食物的制作过程不洁,不按时就餐,饥饱失常,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忧思过虑、肝气横逆等均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久之则脾胃虚弱,运化水湿不足,津液代谢输布异常,产生内湿。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外来湿邪最易伤脾,湿土之气,感而相召,合而更易发病。故湿邪常为元气化生异常的诱因之一。

现代医学认为免疫功能紊乱是肿瘤发生原因。有学者研究外湿模型大鼠免疫功能变化[8],结论是CD4+相对降低,而CD8+相对升高,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而CD4+细胞数量减少,CD8+细胞数量增加时,说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免疫防御及监视功能下降。张诗军等人检测湿邪(外湿、内湿、内外湿)致病大鼠T 淋巴细胞受体β 链可变区亚家族基因表达谱[9],结果发现外湿条件下,基因谱表达升高,内湿及内外湿条件下基因谱表达降低,说明在内湿环境中,机体对相关抗原表达不敏感,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由此可见,湿邪是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2 卵巢癌的症状体现湿邪致病特征——以症证机

卵巢癌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具体病名的记载。后人依据卵巢癌的症状表现,将其归类于中医“肠蕈”“积聚”“癥瘕”等内科杂病范畴。从中医理论来说,湿邪干扰元气化生,导致其化生异常,则产生瘤毒之邪。瘤毒初期,致病力尚浅,毒性尚弱,机体正气尚可抵挡,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瘤毒中期,其内生环境与湿邪密切相关,水湿不能正常输布代谢,瘤毒就会瘀滞体内,日久幻化成积。“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胞宫位于下焦,湿为阴邪,其性黏腻,易阻遏气机,气血运行不畅,聚而生痰、生瘀,湿、痰、瘀积聚胞宫,发为癥瘕。少腹水道不通发为腹水,下焦气滞不通则腹胀。湿邪可与外来寒、热相合,表现为寒湿或湿热之象。痰湿内停可兼见头重如裹,肢体困重,呕恶纳呆,舌润,苔白或腻,脉滑。湿热内阻可兼见口苦、口干不欲饮,或见阴道不规则出血,大便干,小便黄,舌暗,苔黄或腻,脉弦数或滑。血瘀、痰凝、湿阻胶结的环境易于瘤毒增殖,易流注于脏腑经络等。如侵犯大肠,则出现便秘或泄泻;如侵犯膀胱,则出现小便浑浊或小便不利。湿邪郁久可化热,《温热经纬》云,“热得湿而愈滞,湿得热而愈横。”而瘤毒之性暴烈,暗耗正气,故瘤毒晚期可见虚实交杂之象,整体属虚、局部为湿的外在表现。

湿邪所致的病理产物在卵巢癌的各个阶段中分布不同,早期仅少部分患者出现水湿;中期多表现为水湿、湿浊、血瘀;晚期则可见水湿、痰毒、湿热[10]。

从现代机理探讨,张凯文研究证明湿阻中焦模型组中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Na+-K+-ATP 酶活力均下降[11],影响肝脏葡萄糖代谢无氧酵解与糖异生的部分相关因子。有学者研究发现卵巢癌患者血液中的载脂蛋白(APOA-4)水平降低[12],会减慢肝脏内胆固醇代谢。而缺氧、能量代谢障碍会进一步导致湿邪的发生发展,刺激血管生成,供给肿瘤的能量代谢。杨勇波等[13]研究发现卵巢癌患者组织及血清脂肪酸合成酶(FAS)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可通过改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分泌及生物学活性功能而调节肿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肿瘤的生长。

3 卵巢癌耐药复发符合湿邪黏滞的特性

对于卵巢癌的治疗,手术及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术后患者正气大伤,致脾胃虚弱,气机不畅,运化水湿能力不足,津液代谢失调,进一步产生内湿;水湿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炼液为痰,进一步使气机紊乱,瘀滞更显。湿、热、痰、瘀胶着,瘤毒更难速去。湿邪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进一步加重恶性循环。现代研究发现溶血磷脂酸(LPA)在卵巢癌进展中高表达[14-15],LPA 可促进肿瘤血管新生、抑制细胞凋亡、增加糖代谢及维持肿瘤干细胞的特性等方面来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LPA 可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 PA)的表达、干预细胞间连接和骨架蛋白、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进而促进卵巢癌的侵袭、迁移。

手术虽去除肉眼可见病灶,然瘤毒之性隐匿、暴烈,易于浸润及转移,故术后常须化疗攻瘤毒。卵巢癌常用的化疗方案为铂类及紫杉醇。这类细胞毒性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神经毒性,通过观察药物的作用趋向,我们可以推测其药性属寒,从中医理论上说,化疗其实充当清热的角色,现代研究发现清热解毒药大多具有抗肿瘤作用。故化疗可使患者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病情得到一定的稳定。而后期的抗血管生成疗法则是针对湿邪造成的瘀阻,故也可以见到一定的疗效。当代火热的免疫疗法无疑是扶正,肿瘤晚期,正气匮乏,匡扶正气以驱除余毒。然扶正解毒通络的治法,并没有纠正湿邪的病理环境,故湿热易“死灰复燃”。故大多数患者对此治疗有效,但此类患者中又有大多数极易发生复发。这是因为湿热之邪属于半阴半阳之邪,变化无端,易于转化,因而不可偏执一种治疗方式,治疗须权衡湿热之偏盛,注重瘤毒内生环境的偏颇。湿热氤氲黏腻,治疗予清热药重,则湿邪难除,予燥湿药重,则热邪难除。治病求于本,因机证治,万物归于一、从于简,故湿邪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4 以湿邪为病机指导临床

卵巢癌的中医药治疗以扶正解毒通络为基础,多配伍健脾化湿之剂。健脾化湿之剂可从病机上针对内环境的紊乱,逐步纠正体内湿邪的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稳定元气化生的环境。对于瘤毒阻络,手术可去除瘤毒,放、化疗可抑制瘤毒;对于病络,抗血管生成疗法、血管介入及活血化瘀药可改善病络,使气血运行通畅、津液代谢正常。中药常配伍扶助正气之剂,此举在于调动机体元气,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其对瘤毒的识别能力。中药可通过配伍作用于肿瘤形成的多个环节,在元气的自身调动下,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达到阴平阳秘之态,从而发挥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综合调节作用。

猜你喜欢
化生水湿元气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好事近·中秋感怀
The Dunhuang murals are helping to revive travel on the old Silk Road
幽门螺杆菌对肠化生胃黏膜Cd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影响
如何养元气?
三种端元气ð13C1-Ro模型建立与应用
胃黏膜“肠化生”就意味着胃癌?NO!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