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雨晴 徐 强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相应区域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69.6%~70.8%。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我国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为2.3%~3.2%。3个月内病死率为9%~9.6%,致残疾率为34.5%~37.1%,1年病死率14.4%~15.4%,致残疾率33.4%~33.8%[1]。到目前为止,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仍然是惟一一种被证明能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但是溶栓治疗费用高,治疗时间窗短,且存在出血等不良作用,从中受益的患者非常少[2]。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治疗复方运用较多,活血化瘀类中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医学博大精深,中医中药兼有多种有机化学药的机制和药理作用,治疗亦有其独特的双重疗效,能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后遗症方面显效,当前绝大部分医生在制订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加用中药,尤其是中药注射液,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3]。因此在疾病恢复期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和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现根据近年的研究进展,按注射剂成分分为三七类注射液、丹参类注射液和其他中药注射液3个方面。做如下综述。
1.1 血栓通注射液血栓通是三七提取物,主含三七总皂苷。血栓通注射液具有改善脑供血、增加脑灌注、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4]。
梁天佳等[5]将60例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传统的Bobath疗法、运动再学习等系统康复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时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2组在治疗6周时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0.01)。
林敏霞等[6]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行康复训练,观察组行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2组在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后的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蹇睿[7]将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28 d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χ2=4.082,P=0.045);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
综上,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早期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2 血塞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为三七总皂苷原料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制剂,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具有活血祛瘀, 通脉活络之效。临床上主要用于中风偏瘫, 瘀血阻络,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见瘀血阻络等[8]。
王东华等[9]将28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 (瘀血阻滞证)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高剂量组)105例、阳性药对照组35例、低剂量组71例及安慰剂组7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给予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400 mg,阳性药对照组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低剂量组给予注射用血塞通 (冻干) 200 mg,安慰剂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各组均静脉输液15 d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良mRS评分、Barthel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各项生命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观察组在改善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中医证候方面疗效皆优于阳性药物组、低剂量组、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其他各组比较,能明显改善中医单项症状中下肢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痛、头晕、唇色紫暗(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 (瘀血阻滞证) 具有一定疗效, 临床使用较为安全。
2.1 丹红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主要含有丹参酮、丹参酸、丹参酚酸及红花黄色素、红花酚苷和儿茶酚等化学成分,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梗死、脑供血不足及血管性痴呆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10]。
李金楼[11]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治疗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武文忠[12]将66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康复治疗,观察组以康复治疗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36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前的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HAMD评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焦红军等[13]将84例缺血性脑卒中致偏瘫患者(已接受规范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内科治疗)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及三级运动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干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唐宗纯等[14]将66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观察组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运动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洼田饮水试验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NIHSS评分较低,ADL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Ⅱ级、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有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瘀血闭阻证研究[15-17],应用丹红注射液试验组疗效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丹红注射液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尤其对于中医辨证瘀血闭阻证患者具有一定疗效。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切身感受到,学生们对英语精读课缺乏积极学习的热情,有的学生甚至对英语精读课感到“厌烦”,有些学生感觉他们从精读课上没学到更多东西。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们没有掌握学习要领,缺乏精读学习的技巧,这就需要精读课程的教师,要深入研究技巧的培育,不仅仅授学生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2.2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盐酸川芎嗪和丹参素,其中盐酸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凝聚、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拮抗钙离子及抗纤维化等作用;丹参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全身各脏器的微循环障碍,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降血脂作用[18]。
姚萍等[19]将6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1例。2组均根据病情酌情给予阿斯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原发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加用维脑路通均静脉滴注14 d。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
赵建强[20]将100例恢复期肢体活动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治疗组52例。对照组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注射及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组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注射联合川芎嗪穴位注射治疗。治疗2周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77.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研究表明在治疗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过程中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起到一定疗效。
2.3 丹参多酚酸注射液丹参多酚酸是中药丹参的水溶性成分。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改善血流灌注、抗炎、抗氧化、增强血小板功能、抗血栓等药理作用[21]。
周凤等[22]对7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用药前均给予西药基础治疗,常规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2周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残障指数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主要为体温、血压升高,ALT、AST、GGT及CK异常,均为轻、中度。
高爱民[23]对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瘀血阻络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西药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2周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残障指数获得显著改善,和治疗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产生不良事件8例,其中主要为体温升高、血压升高等。
以上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
3.1 灯盏花素灯盏花素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干燥全草的黄酮类提取物,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抗凝血作用,在临床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栓、中风后遗症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25]。
郑新杰等[26]将83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期康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试验组41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疗法治疗;试验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灯盏花素联合和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肢体功能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hs-CRP、TNF-α及IL-8水平较低(P<0.05);试验组肢体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和总有效率较高(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ALT、AST、Cr及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结论:灯盏花素联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3.2 参麦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主要含有人参皂苷、人参多糖、甾苷、有机酸等成分, 这些有效成分能加强机体器官抗应激能力, 调节和促进机体免疫功能[27]。
王权[28]将84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2组均予强化康复训练,试验组加予参麦注射液,治疗14 d后,比较血清IL-6、IL-1β、hs-CRP水平,测定生活能力、综合康复能力及运动、感觉恢复状况,对比临床疗效。在临床疗效及运动感觉恢复上,试验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CRP、IL-6及IL-1β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综合康复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脂无变化。得出结论: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强化康复训练能降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hs-CRP水平,对血脂无影响,效果显著。
由以上试验可以看出,中药注射剂对缺血性脑卒中作用十分明显,但是大部分研究仅停留在对照试验的阶段。虽然中药注射剂在脑血管领域临床已使用多年,但缺少指南的指导。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比例会逐年上升,中药注射剂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使用率也会增加。精准定位不同中药注射剂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作用特点和优势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大样本、前瞻性的精准定位有效性研究,以系统评价各个中药注射剂广泛人群中应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有效性以及通过预设亚组分析以及精准定位它们的作用特点和优势应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