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古筝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1-03-27 09:48
中文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古筝少数民族情感

杨 媛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稀少,但是其分布较广,占据了我国总面积超过60%以上。许多高校开设了古筝专业音乐课程,在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不仅传承历史悠久,还有独特的音色、音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要想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古筝专业教学效果,就需要了解当前古筝教学现状,合理地调整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古筝演奏技巧与理论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提升其古筝演奏水平。

一、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古筝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意义

长时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古筝专业教学采用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育人员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虽然从表面上看能弥补学生古筝理论知识掌握不充分,演奏技巧不娴熟的问题,还能够使学生积累更丰富的音乐知识。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很大的弊端,将教师作为课程的重心,学生长时间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此外,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与收获,使得学生无法创新思维、转换思路,仅仅是依赖教师进行学习。这些层面的问题都不利于提升古筝教学质量,使得古筝教学的氛围较为单调[1]。教育人员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与探究如何创新与改革古筝教学,实现创新与发展,并满足学生学习古筝的需求。就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背景教学,并先进行背景材料的呈现,渲染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位学习古筝的积极性。例如大部分古筝作品都是来自民间,与民间的语言、风俗习惯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构成了古筝的音乐特色。但是如果作品脱离了这种教学背景,就无法体现出古筝作品的内涵。因此,为学生补充了古筝学习背景知识之外,学生在学习古筝方面就会更有积极的动力。此外,如果沿用单调的记谱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古筝作品的理解,还会影响学生的发挥。基于此,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古筝专业教师需要把握学生学习规律与特点,还需引入情境教学的模式,使得学生能进入到作品营造的音乐情境中,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创造的灵感,提升学生的音乐领悟力。总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古筝专业教学需要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实现彻底的改革,融入新的教学方法与思路,进而持续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古筝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1.注重背景渲染,培育学生人文素质

目前,在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更加讲求快速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核心,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古筝属于民族乐器的代表,蕴藏了较为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也属于对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核心载体。除了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还能使得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2]。现阶段,许多古筝作品中有大量传统文化要素,如历史故事、典故等。这些综合文化要素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启迪人文的关键方法。通过拓展古筝教学的内容,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教师以这种教学理念为基础,注重渲染古筝作品的背景。在进行音乐作品欣赏演奏教育的同时,为学生讲解音乐作品蕴藏的故事与精神 文化。

2.关注情感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乐感

古筝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奏质量,将古筝作品的核心内涵传递给学生。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要想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良好的演奏效果,就需要确保学生直观地体会筝曲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使得学生能在演奏的阶段传递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能从侧面体会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在古筝教学的阶段,不论是让学生自主演奏,还是进行示范指导,都需要通过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教授学生古筝演奏的技巧,并且传递真实的情感。在此过程中,情感教学的难度比较大,教授需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3]。教师应当选择学生愿意接受、更加容易理解的教学方法、语言等,开展情感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情感,学会如何在古筝演奏中体现真情实感。下面以《梁祝》的学习为例,为了熏陶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欣赏,并且达到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大胆的表达,与教师进行沟通,拉近了师生的关系,也能使得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祝英台与梁山伯之间深沉的爱,并且对古筝的风采与魅力进行把控,掌握更多的技巧与情感表达方式。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在学习古筝的时候,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对古筝充满了探究的欲望。但是在新鲜感过了之后,许多学生都对古筝失去了兴趣。尤其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大部分教师都强制学生完成古筝固定练习,导致大部分学生长期都处于被动练习、被动学习理论知识的条件下,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影响实际的学习体验[4]。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将活跃教学氛围置于首位,并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使其能感受古筝的魅力。下面以鉴赏《枫桥夜泊》为例,教师应当适当的减少对学生欣赏古筝作品的干预,并鼓励学生几个人分成一组,从多元化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与探究,并且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感知与鉴赏作品。

4.强化基础练习,为学生打好演奏基础

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古筝教学阶段,强化基础练习,是提升音乐作品演奏质量的关键条件。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基本功知识较为枯燥,基本上都不会主动地投入到基本功练习的过程中,存在基本功掌握不扎实的情况,还会直接影响演奏的质量。所以,古筝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指导,并以演奏的技巧吸引学生,引入趣味性教学方法,为学生打好演奏的基础[5]。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古筝基础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手基本功,更加注重弹奏的触弦、手型、弹奏力度、灵活度等,并凸显出古筝的音色。此外,教师需要注重纠正学生弹古筝的姿势,因为古筝弹奏的效果与弹奏的姿势、内心情感表达之间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只有确保姿势端正准确,才能将个人技术水准发挥出来。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教授学生记谱、读谱方面的技巧,还需要关注培养学生的读谱习惯,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5.创设学习情境,加深学生学习体验

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古筝专业课程改革阶段,要想突破古筝学习的重难点,就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此不断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其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打造教学情境,提高情境教学法应用效果。基于此,古筝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计算机应用水平,掌握多媒体教学法的关键,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作为情境创设的辅助手段。例如在进行《临安遗恨》的教学阶段,为了使得学生能直观地掌握这部古筝协奏曲,掌握乐曲表达的内容,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与岳飞相关的视频,并使得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感受岳飞的爱国精神,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并愿意参与课程学习。

6.加强合奏指导,提升排练课程效果

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古筝教学体系改革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弹奏筝曲,以此对其独立的演奏能力进行培养,为其打造良好的表演舞台。但是,如果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使其能对古筝有更深层次的感悟,就需要加强合奏指导,使得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集体性的演奏活动当中,还能领悟到多人演奏的魅力[6]。学会如何在集体的演奏过程中,正确使用古筝演奏技巧,呈现出优美的筝曲。在集体合奏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其他古典乐器与古筝进行融合,并为了巩固学生的合作能力,适当地增加曲目难度,增加乐器的种类,以此提升排练课程效果,提升学生与人协作的能力。

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在进行古筝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创新古筝教学模式,做好课程合理建设,从实践教育层面入手,对古筝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究,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传递更多古筝演奏的技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古筝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绝对的主体,并且建设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从根源上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使得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体验学习的阶段,给予其展现自己的平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古筝少数民族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情感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我的古筝之旅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