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艾琪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绘本是一种经常在幼儿园与小学教学时出现的书本,因其绘本中有着大量的绘画,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画向学生们展示需要学习的知识,深受到学生们的喜爱。相比与传统课本进行教学,它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取学生们地注意力,让他们对学习课堂充满兴趣,并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而在创新背景下,对绘本的设计也应当主动做出改变,这样才能更好地去适应现阶段的学生教育。
“绘本”一词起源于日文,在日文中表示“画出来的书”,类似于连环画的形式。并且通过绘本的设计,以绘本中画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所要学习到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对于绘本的概念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总体来看,对于早期的绘本有着一定的指明性,就是为儿童所制定的一种绘本,所以很多时候早期对于绘本的称呼也有“图画书”的称谓。在这些绘本中,一般所讲述的故事结构都较为简单,主题简洁,同时配有大量的绘画插图[1]。而在实际的内容上,因为对绘本进行阅读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于文字的认识度不高,所以这种绘本就会利用大量的图画来讲述故事与情节,为儿童在今后的学习中打下认知的基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在我国的绘本内容设计上,大多数都是以科普、故事等教育文学为主。
对于绘本的设计来说,在我国一般将书籍的设计称为“书籍装帧设计”,其意思就是对书籍的包装、装订,并且对书进行装饰,让书的整体富有美感[2]。随着时代的发展,现目前对书籍的设计不只是体现在书本的外部上,而是涉及书本的内容、情节上,让读者能够透过书籍的内容,与实际的生活产生共鸣。而在绘本的设计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和“书籍装帧设计”有关,尤其是在绘本面向的群体上,都是年龄较小的儿童,于是在绘本的内容、图画设计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从本质上对绘本进行分析,可以分为儿童绘本与成人绘本两种,所以儿童绘本只是绘本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只是在绘本出现以来,所面向的群体大多数都是儿童,所以很多的人就主观认为绘本只是属于儿童的。处于儿童时期的学生,在心智与理解能力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因此,绘本就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进行学习。而对于儿童绘本设计的特点就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设计绘本时,要将绘本的主体进行体现,及通过绘画插图的形式,为儿童传播知识。第二,在设计时要突出绘本的审美性与艺术性,对于绘本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和艺术性;特别是面向的人群还是儿童,因此,就需要将绘本中的绘画风格进行优化设计,让儿童能够对绘本产生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第三,绘本设计时对于图文的排版设置合理。虽然绘本是以绘画为主,但是还是会配置上少量的文字信息,而过多的图画,就会失去绘本的教育性质,因此在绘本的设计中,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设置好绘本的图文,让儿童能够透过绘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第四,注重故事性。儿童绘本在教育内容上,大多数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因此,就特别需要注重故事的合理性,能够让故事对儿童的思想产生影响。第五,绘本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让儿童在阅读时感到享受,从这一点出发,在绘本的设计上,就应当契合儿童的特殊性,从他们的兴趣特点出发。
绘本的开本大小与整体的外在形态,是读者接触到绘本的第一感受,同时,这种感受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行为。从绘本的性质上进行分析,其内容中的图画形状不是越大就越好,也不是一定越小就越好,而是要根据绘本的故事内容与绘本想要表达的意境进行设计,进而合理地设置好绘本的实际尺寸。如在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好宝宝快乐阅读馆:心灵成长故事”系列丛书中,就是一套适合0~5岁儿童阅读的绘本。在绘本的外在形态设计上,开本很小,与成年人的手掌相比还要小,非常适合0~5岁年龄段的孩子捧在手上进行阅读。并且在此绘本的故事内容上,都是以短小故事为主,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进行入手,更加直观地向儿童展示了想要传播的知识点。而从现阶段大多数的绘本设计上,很多的绘本都是将外在形态与开本设计得很大,这样父母就只有被动地拿着绘本向儿童进行展示,儿童不能自己上手进行阅读,阻碍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创新背景下,对于绘本的开本与外在形态设计,需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设计出合理的开本尺寸,让儿童更好地进行阅读。
绘本中的图画一般都是绘本中的主体,因此,很多的绘本在设计时,都会在页面铺满一幅完整的图画,有的则是在页面中的图画上设置了边缘,让整体呈现的效果更加具有立体感。而在创新背景下,绘本的色彩与版面编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与版面编排,能够很好地引导儿童进行有层次、顺畅的阅读[3]。如巴拉布·S· 巴兹在《儿童地图的设计》中,就提出了一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在儿童对绘本进行阅读时,会将地图边缘视为一个国家的边缘,实际是这只是排版的设置,让页面中出现了边缘而已,但是儿童是理解不到这种情况的。并且如果地图的边缘越整齐,就越容易给儿童造成一种错觉,让他们认为只要是边缘较为整齐的地方,就是国家的边界。巴拉布·S·巴兹之后在对绘本进行设计时,就利用色彩的不同搭配,让地图中国家的边界更加立体,同时,缩小地图的版面,让地图刚好铺满页面,再让儿童进行阅读时,就不会出现误读的现象。因此,对于色彩与版面的编排来说,也是绘本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点,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与版面设置,能够最大程度引导儿童进行正确的阅读。
尽管学者们对绘本中的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表述,但是从图文的本质上进行分析,虽然说图文是分来的,但是文字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图画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图画也能够借助与文字的叙述,更加容易让儿童理解。因此,在对绘本进行设计时,就应当合理的规划好图文之间的交互关系。如在李瑾伦的作品《子儿,吐吐》中,就通过图文的交互关系,为儿童讲述了一个生活中的小细节。吃西瓜吐西瓜籽的故事,文字不再是向传统的绘本那样,被安排在图画的下方,而是以各种形状特异的对话框直接安排到图画中,并且将对话框通过不同大小的形态,表示出了人物的情绪变化。这种图文的设计表现形式,就能够很好地引起儿童的兴趣,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对绘本中的内容进行理解。
抓住绘本教学对象的具体特征,明确绘本设计的基本原则,以此为依据开展绘本设计,是有效发挥绘本教学教育作用的重要前提。从绘本设计的具体内容来看,绘本设计的重点大致可以分为色彩设计、图文设计等若干部分,不同部分的设计要点不一,设计原则也存在一定的差异[4]。首先,在色彩设计环节,设计者需要明确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色彩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遵循合理选用色彩的原则,体现儿童的性别、性格、年龄差异。现有儿童教育理念认为,儿童的色彩的偏好具有无意识特征,且这种偏好会受到性别、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对色彩偏好的无意识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儿童个体的深层个性,以符合儿童的情感心理为目标,合理选用颜色,是确保色彩设计质量的一项关键因素。其次,图文设计是绘本设计的重要内容,整个设计过程需要兼顾图片的使用、文字内容的设计以及图文之间的搭配性。从目前的教学经验看,绘本已经成为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助力儿童抽象思维的初步形成的重要教学工具,绘本的图文设计也有必要考虑抽象思维、再造想象以及无意想象等内容,合理选取图片与文字,并对图文内容进行合理搭配。
在明确绘本设计原则的基础之上,抓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绘本学习要求,合理设计,适度创新,是绘本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参考目前的发展形势,绘本设计大致可以分为0~3岁、3~6岁以及3岁以上三层层次。0~3岁的幼儿在颜色认知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合理利用颜色来传递内容,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是该年龄段适用绘本的设计要点。3~6岁的幼儿处于性能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绘本设计需要关注个体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以阅读习惯的培养为主,为儿童提供优秀的阅读文本以及优质的图片,对绘本设计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价值。学龄后儿童在绘本学习上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设计时需要关注阅读绘本的独立性,自主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同时关注审美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绘本设计对于相关群体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绘本分可以通过相应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的画面、丰富的色彩来实现对相关群体阅读兴趣的激发,让阅读者从其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由此实现其教育功能。在对绘本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和人员需要对绘本的目标受众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采用复合读者需求的设计理念对绘本的画面、色彩等进行全面的规划,从而让绘本最终能够契合读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促进相关群体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