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标准化管理问题的思考

2021-03-27 09:48
中文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标准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付 毅 纪 铭 才 珊

(电子科技大学天府协同创新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事业单位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在管理中难度也逐渐提升。事业单位在工作的开展中需要管理多个相关项目,大部分事业单位采用的管理模式仍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然而在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稳定运行,需要实施事业单位标准化管理,全面掌握事业单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科学制定相关活动规则。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标准化是灵魂,是事业单位发展基础,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支撑,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创新了新经济环境,事业单位在新经济环境下得到了新的机遇,而新经济环境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世界经济逐渐向一体化趋势发展,其中包括贸易、销售、金融等,最为主要的变化是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生产资源的配置;二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逐渐复杂化;三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跨国公司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四是全球化与本土化共存,在新经济环境下可以通过效率效果的抽象概念或是活动的时间来进行比例分配,从而衡量活动管理工作的开展[1]。

一、新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标准化管理问题

1.事业单位档案标准化管理问题

1.1档案管理意识较为浅薄。事业单位在对内管理和对外交流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档案来详细记录各项活动,所以档案是极为珍贵的信息资源需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但是在事业单位实际的管理中存在缺少管理意识的问题,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在活动的开展中把注意力放在了最终结果上,而档案材料的额收集并没有得到重视。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意识的缺乏,降低了工作效率,无法将档案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此外,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工作人员若没有责任感和积极性,便不能完成好档案工作。

1.2档案管理人员缺少理论知识。在新经济环境下,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事业档案在档案管理中仍旧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进行处理,由于缺少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档案管理工作无法保证稳定性。档案的检索中通常使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两种方式,在检索过程中计算机的检索方式显然比手工检索效率高,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在硬件设施的投入中资金有限,大部分的事业单位仍旧使用手工检索的方式,工作效率有待提升。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单位的体制、机制、机构都进行了创新升级。由于工作人员缺少档案管理标准化意识,没有标准化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单位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对于文件的收集和归档不够关注,知识文件丢失等问题时有发生。

1.3档案管理标准化创新不足。档案管理人员缺少服务意识,没有意识到档案材料收集、整理、保管、鉴别的作用和意义,致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作用未完全发挥出来。另外,对于项目研究者而言,科学研究活动极为重要,从而忽视了档案资料的管理,为了节约时间,在研究的过程中将档案放置在身边保管。事业单位中的档案内容包括了各项活动中产生的数据、材料、信息等,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然而,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缺少重视,导致档案管理仅限于收集、整理、保管,对于档案的使用呈现被动的状态,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去使用,档案的价值受到了限制。

2.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问题

2.1预算管理方面。预算管理方面的不足主要为缺乏预算管理意识,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并未建立专业的机构或组织进行预算编制,在单位整体发展战略的部署中并未结合预算编制,在预算管理中也未有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法。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在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已经无法发挥理想的效果,还有可能会造成资金浪费的问题。例如部分事业单位面对紧急情况需要花钱等问题。当下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在预算控制管理方面并没有落实到位,对于预算执行监督等事项不够重视,存在单位通过追加预算的方式提升预算的现象。

2.2资产管理方面。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忽视了新会计制度的原则规定,资产配置预算编制中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管理水平和管理体系不足,常会出现固定资产未纳入会计核算的显性,致使资产不实等问题频频出现,在新会计制度中明确地规定了需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然而许多的事业单位在开幕的设置中却并没有“累计折旧”这一内容,对于财务的处理仍旧使用“固定资产”等科目。

2.3财务风险管理。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缺少风险意识,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对于财务风险只是认为风险只存在于资金支付上,对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除此之外,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存在独断专行的现象,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并未经过深思熟虑,凭借自身的经验贸然行事,致使风险发生。

二、新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标准化管理措施

1.加强事业单位档案标准化管理

1.1增强档案管理意识。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中需要以国家档案管理的标准作为参照,根据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状况,建立符合单位档案管理发展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加强档案管理监督,单位需要定期开展考核活动,保证制度有效落实。事业单位需要组织所有的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档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1.2提升人员标准化水平。为了提升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标准化水平,单位需要积极开展档案管理培训活动,鼓励员工参与培训,通过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向员工传授档案新技术、新标准,优化升级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合作、聘用等方式,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将档案干部队伍的设施设备进行优化升级,注重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感、学习能力的培养。

1.3加强档案管理标准化创新力度。事业单位需要加强档案管理标准化创新力度,在档案材料的收集中需要设置相关程序,保证材料在收集中的完整性。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依照活动的特点,制定严格的档案材料收集程序,并进行监督落实。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参与到档案管理标准的修正中,参加档案标准化活动,与学术专家进行深切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升档案管理标准化水平。

2.加强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化管理

2.1增强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便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贯穿在财务管理的各项环节中,对于财务活动的开展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需要严格的遵守《预算法》和《会计制度》,认识到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严格监督规章制度的执行,确保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的重要地位。创新预算管理观念,通过“零基预算法”达到财政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完善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在财政管理工作中引入预算管理,从而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2.2建立健全资产运行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需要保证具有充足的资金,为了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需要合理有效地运用资金,对于国有资产要加强管理,增强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系统化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对于固定资产需要进行定期的盘点,把资产控制和预算管理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解决资产配置问题。

2.3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一旦出现失误便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所以事业单位需要认真对待财务风险管理,提升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和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可以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建立财务风险监控的预警机制。当财务风险发生时,事业单位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确保单位的运营不会受到影响。

3.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标准化管理

新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实现标准化管理,具有系统化的特点。事业单位标准化管理中包括了多个方面,如技术研发、行政管理等。事业单位在标准化管理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便无法保障管理标准化。除此之外,在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中,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科学制定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贯彻落实事业单位标准化,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4.事业单位健全标准化管理机构

事业单位标准化管理中涵盖了多个部门,贯穿事业单位整体的运行管理。与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一致,标准化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在事业单位标准管理的机构的创建中,需要有专业的标准化管理技术人才队伍。所以事业单位标准化管理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应当由专业的职能机构进行协调工作,确保事业单位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为事业单位标准化工作存在很强的专业性,所以需要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管理人员,解决事业单位内部与外部的各项关系,同时,还需要对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环节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具有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能够使用标准化的管理手段来解决单位运行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支具备高素质、高涵养的专业人才队伍。

5.积极参与到标准化活动中

为了完善事业单位标准化管理工作,应当积极参加标准化活动了解更多的政策法规,通过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制定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方针和决策。另外,还可以通过定期的管理考核探索出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增强事业单位标准化管理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需要坚持技术创新,通过信息化技术方法完成信息的收集,创建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获得更多先进的标准信息,做好标准化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标准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标准化简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交通运输标准化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