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科建设现状及相关问题对策

2021-03-27 06:37:30孟健男王知斌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药学中医药中药

孟健男 王 蒙 司 维 王知斌

1.黑龙江中医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职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从古至今,中药学都是我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中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使中药学得到迅速发展[1-2]。中药学在我国历史悠久,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产业,是目前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医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发源于我国黄河流域,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用药治病理论[3]。中药的疗效大都经过几千年来前人的摸索与经验累积,但中药化学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中药质量控制的问题制约着中药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急需有扎实中药学理论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发展中医药产业,建立了一批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专业的中药学人才[4]。经过多年的努力,中药学不断发展,各专业之间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药学学科,同时也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经过对中药学学科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以后,我们认为高校应加强中药学学科建设以及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

1 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主要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药性、作用、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中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医学文化遗产,在我国已有5000 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神农本草经》,全书记载了365 种药物,为中药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对中草药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随着中药学的发展,历代名医不断总结,此后又出现了许多药学论著,如《唐本草》《本草图经》《素问药注》《本草纲目》等,为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的科学技术手段处在发展阶段,医药卫生专业人才紧缺,政府把重点放在了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上。自1956 年来,在南京、成都、北京、上海和广州相继建立了中医学院,到1958 年相继增设了中药学本科专业,并出版了第一套《中药学概论》和《中医学概论》教材供学生参考学习[5]。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等文件的逐步实施,中药学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止到2019 年,已有将近100 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中药学专业,并下设了多个二级学科如: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临床中药学等。中药学学科经过不断地发展、多学科交叉互融,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6]。

2 中药学学科建设现状分析

自从西医进入我国以来,已逐渐主导了我国的医疗市场。但是,相对于西药,中药因副作用较小、顺应性较高、价格低等特点,使其逐渐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伴随着中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生产研发,并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果[7]。尤其是屠呦呦教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有效控制了疟疾的蔓延,并获得诺贝尔奖,这极大地提高了中药的国际地位。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建立了中医学术体系,但是由于西医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冲击,再加上中药起效慢、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质量控制困难,导致我国中药学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虽然近年来研究中药的热潮有增无减,但是中药学学科的院士、长江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较少,国家科技发明奖也较少,优博论文数目更是寥寥可数[8]。中药传承发展,人才是根本。跟西医院校比较,如今中医院校的招生人数仅为其1/5。本科院校开设的中药学专业大多以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学生课外实践内容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只知药名而不识药物原植物、只知其药理作用和书本的用法用量却不知如何施药与辨证加减,把自己培养成药品供应者而不是药品服务者,“纸上谈兵”现象越来越严重[9-11]。因而,现在中药学教育正在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内涵式发展、从理论向实践转变。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中医药思维等,推动中药学发展进程。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给中医药领域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挑战。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基因工程和现代分子技术的相继问世,中药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给中药学学科注入了新的思想、新的方向,扩大了中医药领域的发展,但中药学学科建设能否适应并抓住机遇,提高其社会地位,需要中药学专业人士共同的努力与探索。

3 中药学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中药学与中医学孤立发展,限制了学科发展

我国中医学和中药学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两者却呈分裂式发展。中药学学科主要注重药物研发,努力开发新药,中药配伍理论知识基本摒弃。久而久之,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潜意识认为临床配伍跟自己没有关联,把自己培养成只能简单识别和应用中药的单一人才。中药技术人员只是按部就班依照处方拿药,基本不会检查处方配伍是否合理,临床用错药和滥用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引发医患纠纷,同时也使中医药的信誉降低,不利于推进中药学学科发展[12]。

3.2 中医药思维淡化,中医药西化现象严重,缺乏中医药特色

中药的疗效是几千年来历代名医自身经验的不断总结,但目前很多学者过分注重“唯成分论”,用西药的标准来衡量中药是否有效,不探讨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炮制加工、药物配伍后所产生的相生相克原理等,失去中医药传统的韵味。中医附属医院内,虽名为中医医院,但望、闻、问、切、针、灸等传统中医诊疗手段已很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大型医疗设备,如电子胃镜、计算机断层扫描术、彩色多普勒超声等的检查手段。中医接诊后基本全用西医设备做检查诊断,使传统的中医药特色诊断方式得不到传承和发展,中医诊断水平不但没有提高,还由于西医诊断设备的简单易行,使中医诊断手段越来越少用了。中医药西化现象严重,而其本身的特色与特长日渐消失,这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13]。

3.3 中药学学科专业人才科学实践动手能力缺乏,创新意识不足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讲授基础课程为主,对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要求较低。学校投入实践教学的经费和教学硬件设备较少,教学模式单一乏味,没有给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条件,难以充分传承中药学文化[14-15]。长此以往,学生们只知背中药口诀却不识药,这不利于中药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3.4 师资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缺乏

部分高校中药教研室高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等严重缺乏,教师队伍中助教居多,课程设置不合理。因师资缺乏,往往会出现一个老师带多个班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向老师求教的学习热情。现在,社会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而人才引进和教师进修、攻读学位的意识不强。目前中药学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研究成果大部分止于表面没有进一步探讨,缺乏具有深度的研究论文,这都提示中药学学科亟需完善师资力量建设[16]。一个学科如果缺少引领者,发展步伐就将跟不上时代进步。

3.5 中药国际地位待进一步提升

中药在我国发展历史最悠久,但如今我国中药的国际地位却远不及日本与韩国。在国际市场上日本中成药出口额已占80%,韩国占10%,而中国只占5%,我国是中药材原材料出口大国,但中成药出口额却逐渐下降[17-18]。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动下,国际上一些国家开始承认中药,但是,中药材的生产和开发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市场监督,导致产出的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会出现重金属含量超标和农药残留等问题。日韩、欧美国家利用现代科技研究中药并建立中药研究基地,与中国竞争中草药国际市场。中国物产丰富,其他国家从中国以低廉的价格进口中药原材料,然后以高出10 倍以上的价格返销中国,这难道不值得我们的思考吗?如何抢占国际市场、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地位,这也是中药学学科需要突破与解决的问题。

4 完善中药学学科建设的对策探讨

4.1 明确中药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加强中药学的内涵研究

中药教育发展与中医发展应是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两者不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中医学就没有中药学;没有中药学,中医学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失去发展的动力。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西方医学而摈弃我们本土的中医药,我们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吸取西方医学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做到中西医结合,最终使中药服务于临床,帮助患者远离病痛。在2012 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中药学专业下设了若干分支学科,使中药学专业向多元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为社会输送更加专业、专一的人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个分支学科,例如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可以选择中药方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以及中药药剂学等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联系进入相应的课题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不用再笼统的掌握整个中药学理论,满足社会对高水平和高素质中药人才的需求。

4.2 创新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保留原有教学的条件下开设选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如火如荼,可以组织任课教师指导本科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的创新项目,根据学生所选择感兴趣的专业,让本科生独自完成一部分中药学相关实验,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专业技能。没有参加各级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的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完成本学科内的专业技能培训组,让所有的老师都参与进来,与本科生建立良好的沟通纽带。由于中药学知识量大,学习起来枯燥乏味,老师还可以布置一个与本课有关的课外专题,学生们通过分配小组共同合作完成,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分享给大家,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等来提高学生的沟通与演讲能力,对于专注研究科研工作的学生来说沟通交流是他们必须掌握的能力,但同时也是他们所缺少的[19-22]。学生通过课上与老师、其他同学的互动,可以从中找到演讲的技巧以及在回答问题中学会自我表达、自我鼓励,从而提升自己对中药学的兴趣,老师能从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找到其优点与不足,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利于他们的发展。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谈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培养高科技创新型人才离不开老师这个引路人。首先,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递进式教师培训制度。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分期分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级别教师参加国内短期培训,进而参加国外进修计划。确保各专业教师能有效地掌握国内兄弟院校的优良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取国外相关高校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精华。高校应与中药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在解决本科生毕业专题场所的同时,定期组织各级教师参加中药学相关企业内部的参观和培训,拓宽教师的视野,让教师们掌握当前中药学研发的热点,掌握目前企业的发展动态,以免在教学过程中纸上谈兵,严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高校还要建设中药学师资队伍,通过完善学校制度和建立中药学平台,吸引优秀中药学人才,并提高师资队伍的凝聚力。此外,还要健全教师教学档案。根据教授、普通教师和外聘职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做好教学教育工作,使老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建立一支有活力的优秀团队。适当提高招收中药学学生门槛以优化生源,学校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老师应多布置一些开放性课题,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除了日常上课外,学校可以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即给每位本科生配备特定的导师,方便学生面对面的与老师交流[23]。学生可以根据导师的安排提前进入实验室,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科研兴趣,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更好的基础[24]。

4.4 紧跟国家政策发展,努力提高中药学学科的国际地位

2013 年9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即“一带一路”方针,建立与周边区域合作的平台,中医药紧跟国家步伐扩大在沿线国家的推广。“一带一路”为中医药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中医药在“走出去”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法律法规等存在差异,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国内中医药大学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创办中药学有关的讲座,让他们了解中医药的魅力,还可以通过招收留学生、出版相关的英文版中药学书籍和举办中药学国际交流研究会,更好地解决跨文化交流、标准衔接和教育互动等多重问题。不仅要了解其他国家对中医药的认知,还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医药人才,提高国内外中医药文化氛围,从而真正地将中医药带向世界。

5 加强中药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意义

中药学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属于我国本土的知识产业。古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而今,通过现代技术,深入对中药的生产和研发,推动中医药的发展。虽然中药学在我国的历史悠久,但顶尖的中药人才却很少,没有完整的体系来发展本学科,再加上现代以来西方医学的迅速发展,逐渐主导了医疗市场,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在屠呦呦教授因研发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奖后,中药的国际地位已然有所提高。中药学的建设与发展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一步。目前,中药学的建设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同时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中医药领域的发展,由于专业人士的缺乏,这也使得中药学成为了一个具有潜力的发展学科,同时可以起到促进就业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中医药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12-01 11:19:40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现代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9-28 07:01:04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32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 03:07:00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20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