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化民 (天津市河西医院病理科,天津 300202)
胃癌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病死率相对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性。由于胃癌患者在发病初期并不具备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故而大部分病例确诊时均已发展到晚期,治愈率相对较低,而且会伴随难以忍受的疼痛感,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及家庭负担[1]。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是一种去泛素化酶,能够与BRCA1的RING指状结构域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发挥调控肿瘤发生过程中相关蛋白质泛素化水平的生物学作用,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2-3]。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治处理的胃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着重讨论胃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治处理的胃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入选患者的年龄40~81岁,平均为(59.40±3.28)岁。病理分期:Ⅰ期12例,Ⅱ期27例,Ⅲ期31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确认书。
1.2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入选患者胃癌及癌旁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同时采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测定。
1.3观察指标: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探究胃癌及癌旁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的表达水平以及mRNA的表达情况。
2.1胃癌及癌旁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的表达情况分析: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呈棕黄色。在入选70例患者的胃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高表达的病例共计27例,占比为38.57%,低表达病例53例,占比为61.43%;在癌旁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高表达的病例共计47例,占比为67.14%,低表达病例23例,占比为32.86%。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胃癌及癌旁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开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后发现,胃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 mRNA的表达水平为(1.189±0.342),癌旁组织中为(3.387±0.872)。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 mRNA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胃癌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相对较高[4]。胃癌患者的预后结局与分期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处于进展期的胃癌患者的预后最差。因此,提升早期胃癌的确诊率对胃癌患者生存率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5-6]。研究发现,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癌基因将不断被激活,肿瘤抑制基因将不断失活,由此可见胃癌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具备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等特征的进行性发展历程。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是一种由BAP1基因编码的去泛素化酶,BAP1在DNA修复、细胞生存、蛋白质泛素化、细胞凋亡等生理功能中占据重要作用,而且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如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恶性间皮瘤、肾透明细胞癌、肺癌、头颈部鳞癌、皮肤黑色素瘤等[3-7]。相关研究表明,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属于肿瘤抑制基因,在大部分肿瘤中呈现低表达状态,而且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程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具有密切相关性[8]。此外,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低表达患者的侵袭性较强,恶性程度较高,而且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患者的致死率及肿瘤复发率。本次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后发现,胃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高表达、低表达的病例分别为27例、53例;在癌旁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高表达、低表达的病例分别为47例、23例。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 mRNA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1在胃癌组织中呈现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