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探讨

2021-03-27 02:37黎锵,唐友明,韦赛艳
江西中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普通型危重西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1]。由于该病具有流行性及强传染性,现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影响广泛,危害性大。截至2020年3月11日24时,我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0778例,累计死亡3158例,波及境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药物,临床治疗主要包括中医和西医,COVID-19的防治任务重且存在一定困难。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共同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较好成效,现将中西医结合防治COVID-19的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1 西医对COVID-19的认识

1.1 病因学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有包膜的β属冠状病毒。感染SARS-CoV-2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的呼吸道症状,并伴随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目前该病毒来源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有的研究表明,该病毒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高达85%以上[3],因此,病毒可能来源于蝙蝠。也有最新研究显示,SARS-CoV-2的中间宿主可能是穿山甲[4]。

1.2 流行特点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以下简称第6版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为1~14 d,多为3~7 d,具有流行性及强传染性,其传染源为病毒感染者或无症状感染者,能人传人且人群普遍易感。其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有学者发现,在我国武汉、深圳等地区以及美国的确诊患者粪便中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说明在该病患者的粪便中存在病毒,病毒能在消化道内存活,存在粪-口传播可能[5]。另外,有报道指出存在母婴垂直传播可能,但仍需证实[6]。

1.3 西医治疗 第6版诊疗方案根据不同阶段临床表现将COVID-19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据目前研究显示,COVID-19流行特点为聚集性发病,感染患者多具有暴露史[7]。因此,该方案提出对于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而确诊病例可以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由于尚无针对COVID-19的特效药物,西医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还需要注意加强支持治疗。

西医治疗主要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和输注康复期患者血浆,辅以对症支持治疗[8]。第6版诊疗方案指出,抗病毒药物主要应用α-干扰素、利巴韦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磷酸氯喹、阿比多尔等单药或联合用药。此外,有报道1名被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应用瑞德西韦后症状明显改善,胸部影像学表现提示肺部阴影消失[5],但其疗效及安全性仍需进行临床试验。对于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应在对症治疗和治疗基础疾病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和预防继发感染,必要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9]在国家卫健委颁布的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前期救治经验制订重型、危重型患者诊疗方案,除第6版诊疗方案提及的氧疗、呼吸支持、循环支持、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措施外,该方案提到对于重型、危重型患者,可予静脉滴注沐舒坦保护和修复气道,提高呼吸道清洁功能以改善症状。此外,各地诊疗方案[10-12]均提到对于重症患者,可使用免疫调节治疗,如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力,但对于SARS-CoV-2是否有效仍缺少证据支持,因此对于重型、危重型患者应酌情使用。

2 中医对COVID-19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COVID-19当属中医“疫”之范畴。对于该病的认识,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其病因为“感受疫疠之气”,病邪以“湿”为主,病位在肺,并波及中焦之脾胃,称为“湿毒疫”[13-14]。万海同[15]根据COVID-19的临床特点,认为该病命名为“肺疫”更为确切,病因不外乎“寒、湿、热、毒”等病邪,在病变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机变化复杂。

2.2 辨治依据 根据COVID-19的流行特点及临床表现,第6版诊疗方案中,西医将该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四期,中医治疗方面同样分为四期,即轻型(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普通型(湿毒郁肺证、寒湿阻肺证)、重型(疫毒闭肺证、气营两燔证)、危重型(内闭外脱证)。另外,有中医学者认为该病存在阶段发展规律,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提出分为四期,即初期、进展期、极期(危重期)和恢复期[16-17]。

2.3 中医治疗 中医治病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不同患者病情不一,体质不同,所处的自然环境亦不同,因此中医治疗可参照第6版诊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在总结分析各地中医治疗经验,筛选梳理有效方药的基础上,对第6版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治疗进行了完善,较旧版有了明显变化,体现为以下三点:(1)临床治疗期推荐使用方剂“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由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射干麻黄汤化裁而来,此为《伤寒杂病论》中多个治疗外感疾病的方剂。方中麻黄配合五苓散祛湿;五苓散可制约麻黄桂枝发汗太过;对于患者出现肺气不宣,又合射干麻黄汤以温肺化饮、下气祛痰;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透解邪热;又合藿香芳香化浊,陈皮健脾益气、利水燥湿,枳实泻肺化痰,山药平补脾、肺、肾。诸药合用,共奏散寒祛湿、芳香化浊、宣肺健脾之功效[18]。该方适用于前三期患者,对于危重型患者可酌情使用。(2)细致划分中医临床治疗期证型。从第5版的粗略划分四期治疗至第六版的细致划分为五期九型证治,体现了中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思想。(3)重视中成药使用。与旧版诊疗方案相比,由推荐使用3种中成药增加至8种中成药。中成药之所以受到重视,因为其临床疗效明显。如在前期的研究中,与常规治疗相比,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能有效降低脓毒血症患者28天病死率[19]。

截至目前,全国各地依据国家方案、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临床实际,17个省(市)先后制订了COVID-19中医药防治方案[20]。各地在国家颁布的第五版诊疗方案基础上做出适当修改,分为3-4期,其中麻杏石甘汤、达原饮、宣白承气汤在各地使用的频率较高[21-25]。这说明中医药防治COVID-19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3 中西医结合防治COVID-19的应用及优势

为实现轻症尽早治愈、减少危重症发生、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中西医结合,统筹中西医资源,协同攻关、优势互补的决策部署,中西医结合在共同防治COVID-19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对于轻型及普通型COVID-19确诊患者,第6版诊疗方案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中医“清瘟解毒、宣肺泄热、芳香化湿”等治法,可明显缓解发热、乏力及咳嗽等不适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程德忠等[26]通过分析54例普通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应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常规治疗(根据病情监测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及抗菌药物治疗等),经过治疗7天后,发热、乏力及咳嗽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81.6 %,且临床应用安全性好。

在该病重型、危重型阶段,西医的支持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配合第6版诊疗方案推荐使用的中成药能发挥抗病毒、抑制炎症作用及提高患者免疫力等。对于出现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等症状的患者,可给予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安宫牛黄丸,发挥解热镇静、抗炎、复苏及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从而减少死亡率。胡美霖等[27]通过给予患者吸氧,静滴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盐酸氨溴索、多索茶碱,口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西医治疗,配合口服中药金叶败毒颗粒(由金银花、大青叶、鱼腥草、蒲公英组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院内制剂),治疗效果不明显。而后调整治疗方案,在继续原来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大氧流量,加用丙种球蛋白及调整中药为蒿芩清胆汤加玉屏风散加减,经过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成功治愈出院。

夏文广等[28]回顾分析52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西医组(18例,给予西药抗病毒、抗感染、辅助支持药物)相比,中西医组(34例,在西医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针剂治疗)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其他症状消失率、平均住院天数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等,均较西医组明显缩短,临床治愈率高于西医组,且普通型转重型发生率及危重型发生率均低于西医组。吕睿冰等[29]通过分析101名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与对照组(38例,常规治疗)相比,治疗组(63例,常规治疗联合中药连花清瘟颗粒,1袋/次,3次/日)明显改善发热、咳嗽、乏力、气促等症状,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能显著降低轻症转向重症比例,且发热时间趋势明显缩短。瞿香坤等[30]选取70例COVID-19确诊患者,分为阿比多尔组及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阿比多尔组,经过10天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乏力、腹泻等症状以及SARSCoV-2转阴时间均比阿比多尔组短。

恢复期的COVID-19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气短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或口干口渴,心悸,汗多,舌干少津,脉细或虚无力,此为病后耗损阳气及阴液所致,分为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除常规营养支持外,可采用补气健脾、益气养阴的中药汤剂,以期达到扶正祛邪目的。此外,中医特色疗法对该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艾灸、佩戴中药香囊、中医养生操八段锦、针刺等方法,可以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31]。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防治COVID-19具有明确疗效,其在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疗程、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中西医结合疗法可全过程、全方位参与。

4 小结

COVID-19自暴发以来,影响广泛,危害性大。对于该病的治疗,中医及西医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特效药物,西医主要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特别是在病情重型、危重型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秉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念,提高人体“抗邪”能力,恢复人体“正气”,以治疗疫病。

无论是中医或西医,两者专长及侧重不同,有其局限之处。因此中西医之间统筹合作、扬长避短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临床治疗资料可以看到,中西医结合防治COVID-19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由于临床资料有限,仍需收集更多的临床实践资料,甚至循证医学证据,探求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最佳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普通型危重西医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