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理论对防护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积极作用

2021-03-27 02:37:54王琨翎子陈凤麟蒋力生
江西中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治未病肺炎疾病

★王琨翎子 陈凤麟 蒋力生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4)

“治未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张仲景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对此也颇有研究,其根据“治未病”理论在《温热论》中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思想,从侧面说明了该理论并不是只适用于日常或慢性病的调摄,在病情发展较快、传染性较强的温病领域依然适用,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三项基本抓手,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然意义重大。

1 未病先防,做好防护

未病先防,即在未生病时进行摄身保养以防病。大部分健康民众在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情况下,首要任务是预防,在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基础上,重点培育人体正气,增强肺脏抵抗力。目前针对该病的中医药预防大多离不开益气固表、芳香祛湿的总体原则。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还应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预防验方或食疗药膳。如在目前气候较为干燥的北方地区,养阴润燥、益气生津的食疗法更为适合,如银耳、燕窝、百合、玉竹、山药、石斛等,都可选择食用;在目前气候湿润、阴雨连绵的南方地区,芳香祛湿、辛温发散的方药或药膳则较为合适,如藿香、茯苓、薏苡仁、豆蔻、杏仁、竹叶等。以上食材或药材即可作为预防验方,也可用于日常食用,要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体现未病先防的优势。经临床总结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为寒、湿、热、毒等不同属性病邪,初起的核心病机是外邪郁肺困脾,虽初起临床表现有不同,但通过审证求因,其临床证候所反映出的病因性质不外湿热和温热两大类[3]。因此我们应该在清热利湿、排毒除瘀的原则上注意肺脏和脾脏的保养,根据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和脾主升清、喜燥恶湿的特点进行日常调摄防护,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肺脏、脾脏功能和身体的抵抗力,有效抵御病邪的入侵。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通过飞沫传播,因此绝大多数民众采取居家隔离的方法避免感染,有密切接触史的高危感染者即使无症状也要求居家隔离14 d。在较长时间的居家生活中,因活动量的减少和对疫情的担忧,往往会导致很多人身体素质下降,情绪敏感多疑,在这种情况下,中医的传统功法练习展现了其简便易操作和促进精神专注、心态平和的优势,同时还能增加人体活动量,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十分适宜居家隔离的民众进行练习,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上述功法皆有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标准动作版本,民众可自行学习、在家练习。这些传统功法动作与脏腑相连,动静结合,能对全身各部位进行锻炼,是身心结合的有氧运动,它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以增强机体活力,提高抗病能力,还能缓解人体的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2 既病防变,辨证施治

既病防变,即患病以后采取各种措施截断疾病的发展传变。已经染病的患者,特别是疾病初期的患者,在既病防变的思想指导下可以有效地将病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根据国家卫建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新颁布的第六版试行方案中,该病在中医治疗版块被分为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和恢复期,临床治疗期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且每种病型下都各有分证,都附有临床表现和推荐处方,指导更为详细。在这期间利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进行护理也应遵循辨证论治展开,从该病的病因病机、作用机制着手,有目的地开展护理工作。

早期病机主要为湿毒郁肺、枢机不利,表现大多为低热或不发热、干咳少痰、食欲不振、身体倦怠、大便稀溏等。此时患者因个人体质不同或所在地区差异,可出现寒湿郁肺和湿热郁肺两种证候,应辟秽化浊、宣肺透邪,随证施治。如湿热郁肺证患者在选用辛温发散药物如草果、厚朴、槟榔等促邪外出的同时,还可使用黄芪、白术、陈皮、茯苓等益气健脾、祛湿清热的药物来顾护中焦,升清阳以去湿热[2],即体现了叶天士“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思想,脾喜燥恶湿,湿邪缠绵必定会导致脾升降功能失调,脾属土肺属金,母病及子则会进一步影响肺脏生理功能。护理方面临床医护工作者发现,初期患者在普遍出现发热、干咳等典型呼吸系统症状基础上,大部分伴有便溏、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这一现象与中医五行理论不谋而合。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相关知识,在护理工作中能及时发现问题萌芽,采取防患于未然的护理手段,能及早截断病情的进展。

在诊疗疾病时,仅对已发生病变的部位进行治疗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规律,准确预测病邪传变的趋向,对可能被影响到的部位采取预防措施,以阻止病情传到该处,终止它的发展、传变。用中医辨证确定疾病的证候性质,有助于判断治疗和积极预后,比如清热养阴之物并用,通过保护气道、给予氧疗等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护理操作,都属于治未病理论的新用。寓治于防,对于危重症患者因热毒陷肺、邪入营血、逆传心包而致的神识昏蒙等危证尽早使用呼吸机,也是对患者的预防性救治[4]。这些都需要医务工作者在治疗疾病期间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通过临床表现、四诊辨证准确预判疾病走向,才能使该病在早期或中期被治愈。

中医认为情志变化与脏腑密切相关。五志过极可以损伤五脏,这与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病人的心理、精神、社会因素等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很大影响。在疫情传播过程中面对不幸被感染的患者,作为医护人员更要注重他们的精神情况。中医认为根据辨证论治,正确的情志疗法能让患者正视自己的各种生理病理变化,更好的配合治疗。对于情志疗法,中医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治疗措施,一是以情胜情,二是移情易性。以情胜情主要可以通过言语调节或五音调节做到;移情易性主要是转变情志活动的志向,转移对疾病的注意,护理人员可采用顺志从欲、劝解关怀等多种方法给予患者安全感和归属感,使病人树立良好心态。总而言之,情志调摄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积极情绪,降低负面情绪,正确的情志护理有利于患者提高战胜疾患的自信心,有助于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轻症患者缩短康复时间。

笔者认为,既病防变的第二大应用对象是已经患有慢性病或其他疾病的患者,他们的抵抗力较为低下,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如若感染病毒后可能会在肺炎基础上引发更为复杂的多脏器病变,此时应对慢性病、重病患者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首先是应定期复查或能适当延长返院时间的患者,应建议尽量不要到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复诊,避免发生聚集性感染;另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可能与原有疾病的症状相混淆,需要细心鉴别,及早发现。如肿瘤患者的肿瘤热,与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发热症状相似,虽然可以通过退烧药、多喝水等降温,但在当下简单判断无法区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未感染者,需要仔细甄别[4]。在其他护理事项中,如有针对性的平衡饮食、规律的作息、正规的用药等都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3 瘥后防复,全面护理

瘥后防复,指的是疾病好转或治愈后,应适当调理,防止疾病复发或产生后遗症。目前虽没有报道有治愈者二次感染的病例,但初愈的患者基本都处于一个正气将复、邪去正虚的状态,此时气血未定、阴阳未平,一定要待调理方能渐趋康复。否则,若适逢新感病邪,饮食不慎或过于劳累,均可助邪伤正,使正气更虚,余邪复盛,引起疾病复发[5]。现阶段有中医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恢复期主要病机为邪气虽去但气阴两伤,同时余邪未解,蒙蔽三焦。此时理当清除余邪,用芳香化湿药物以醒脾,如芦根、藿香、薄荷、佩兰等,再根据患者具体体质偏向酌情加用益气、健脾、祛湿之药,以求恢复脾肺功能,正气得复[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在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中将恢复期人群分为肺脾气虚型和气阴两虚型两种,肺脾气虚证临床表现主要有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对于此证型可运用补气健脾类中药进行调摄,如半夏、陈皮、党参、黄芪等。气阴两虚证主要表现为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或虚无力。对于此证患者可运用益气养阴类中药进行调理,如南北沙参、麦冬、五味子、西洋参等。

除中药调摄外,起居和饮食护理也应慎之又慎。《伤寒杂病论》中就设有“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说明伤寒痊愈后如若起居作劳或饮食不节,则会发生劳复、食复之变,从而提示人们疾病初愈应该慎起居、节饮食、勿作劳,做好疾病后期善后护理和调理,才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6],可通过药膳食疗调补辅助恢复人体正气,如补中益气兼祛湿的黄芪老鸭汤、芳香化湿清热的芦根茶等均可按需食用。有咳嗽、咳痰症状的可推荐食用梨、百合、杏仁、白果等,有食欲不振症状的可推荐食用山楂、山药、白扁豆、茯苓等。除此之外,中医护理在加快新冠肺炎恢复期康复也有独特的作用,如艾灸可温中补虚又有辟邪除秽之功,可辅助用之,选用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均颇有益处;对于婴幼儿患者的恢复期,除了常规用药外,还可以通过小儿推拿清泻肺热、补脾益肺,改善肠道功能。耳穴压豆、刮痧、拔罐、功法练习等辅助疗法,均可在此次疫情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中医的作用不容忽视,大量的临床实践有效病例告诉我们,中医治疗此类感染性疾病是可行的,中西医并重施治应该得到重视,二者合用才能将治疗效果最大化。同时我们要重视中医“治未病”指导思想在现代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护理过程中的作用,中西医护理技术相结合,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纲,医养结合、形神兼养的护理方法才能使疾病得到有效遏制,使病人尽快康复。

猜你喜欢
治未病肺炎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 02:05:54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11-17 06:59:17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