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黄三角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2021-03-27 02:59张小云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质量中心区域

张小云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基础科学学院,山东 东营 257061)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列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高度重视解决的重大问题。随着黄河三角洲(以下简称“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获批为中国国家战略,黄三角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黄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均在快速扩大,引起城市资源短缺、产业结构固化、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给黄三角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高质量发展是关乎黄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健康、良性、有序地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城镇体系等级最高的城市形态之一,处于市场和交通网的中心位置,向整个区域输送物资及其他服务等,影响范围覆盖所在的地区。建设高质量区域中心城市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完善区域特色城镇体系要求,也是促进区域进一步协调发展、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推进中心城市智慧发展的有力保障。

1 新时代黄三角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地位

1.1 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我国城市由规模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能够推动各区域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共享化和机会均等化。提升区域间互联互通,推动区域互动、城乡联动等。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各区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创新增长动力,进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1.2 打造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的需要

目前,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南方两条大江已开发,淮河、汉江生态经济带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对黄河流域确定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尤为紧迫。位于黄河流域的省区总人口4.2 亿,占全国30.3%,2018年生产总值23.9万亿元,占全国26.5%。黄河流域地理跨度大,涉及9个省区,遍布黄河的上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呈阶梯状分布。黄河流域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其中5个在黄河流域地区。黄河流域特困地区产业结构落后,现代化水平不高,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但黄河流域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前景巨大。加快黄三角中心城市高质量的发展,有利于打造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

1.3 引领黄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高效发展的需要

国家赋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黄三角地区充分利用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地理优势,依托山东,对接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实现黄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一体化的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黄三角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莱州市,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1/6,总人口约985万人。以高质量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黄三角地区整体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黄三角地区崛起,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布局。

2 新时代黄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发展的内在优势

2.1 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近年来 ,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土地可利用程度趋于饱和,城市的扩张与土地的矛盾日益突出。而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等,并且分布集中,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而黄三角巨大的土地空间恰好适宜大开发。另外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虽然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有很大比重。但目前已暴露出产业结构趋同、内部竞争过度、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而黄三角产业发展空间大,产业升级快,可及时抢占优势产业,能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黄三角是集新、奇、野、美的自然风光和现代人文景观的一块新大陆,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黄河千里入海,创造了壮丽的河海交汇和造陆景观,多种生态系统交错于此,与数千平方公里的浅海纵横交错形成的故道、河汊、水库和低地等,共同形成了我国东部极其珍贵的湿地生态区,对于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存留珍稀遗传基因、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和区域发展环境。

2.2 具备较高的发展水平

黄三角地级市、县级市 (县 、区 )和镇级行政单位,在全国同类地区中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现代化程度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根据权威数据,在地级市层面,2019年8月的统计显示,中国大陆城市 GDP 前100名,山东15个地市入围,其中黄三角地区6个地市全部进入全国城市GDP百强;其中烟台排名21名,潍坊市排名30名,淄博排名40名,东营排名57名,德州排名63名,滨州排名85名。在县和县级市层面,2019年全国百强县中,山东省上榜18个县级城市,黄三角包括6个,其中诸城排名45名,寿光排名46名,广饶排名54名,邹平排名76名,桓台县79名,高密市86名。从表1中以看出,除滨州以外,黄三角中心城市地区的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和排名比较靠前。总体上来说,黄三角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在全省来说综合实力是比较强的,GDP总量占全省的27.5%(不包括烟台部分地区)。

表1 2019年黄三角5地市生产总值在山东省的排名

2.3 中心城市产业基础较好

黄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产业基础较好,《2019年山东省百强企业、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中东营市有16家企业上榜,居全省第二位。目前东营市实施和储备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158个,其中20个列入省重点和第二批优选项目。现代服务业势头良好,实施光谷未来城、大数据港等过亿元项目30个,平台经济蓬勃发展,文化旅游业明显升温。淄博6家企业进入2019年山东企业100强排行榜,6家企业进入2019年山东工业企业100强排行榜。滨州市内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居全省第二,同时也是全省民营企业品牌价值榜首位。德州市恒源石化、莱钢永锋再次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华鲁恒升再获“中国上市企业500强”,通裕重工等5家企业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2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8.5%。黄三角中心城市支柱型产业发展良好,高新技术产业、高效生态经济产业在全国、全省中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位于黄三角中心城市东营市的胜利油田,作为全国的第二大油田,积聚了中国最多的地方炼油企业,带动整个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

2.4 发展潜力和承载力强大

黄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间,由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自然资源等差异,城市特征各异,竞争优势鲜明。东营市的石化产业、橡胶产业、石油装备产业、有色金属产业、新材料产业达到国家发展的先进水平。潍坊的基础和优势产业是动力装备产业,形成了以潍柴为龙头,辐射盛瑞传动、华丰动力、浩信等上下游企业的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同时潍坊市纺织服装产业总量占全省1/7,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产品产能居全省的前三位。诸城市、高密市、昌邑市分别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男装名城”“中国家纺名城”“中国印染名城”。淄博市有100多年的近代工业文明历程,是全国第16个工业总量过万亿的城市。淄博市东岳集团的全氟离子膜打破国外垄断,金晶集团的玻璃产品嵌入北京大兴机场,淄博陶瓷享誉世界。将来黄三角中心城市内部的协同发展和联动意义非常。

黄三角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它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绕的地理中心,北依京津唐经济区,南连青烟潍开放城市,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流域经济带的交汇点,处在黄河流域生态区域的关键部位。黄三角地区拥有庞大的区域内人口规模和市场储备,开发强度和环境承载力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点。总体看来,黄三角地区中心城市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社会发达程度基本实现现代化程度,开发强度已达到环境承载极限。但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辖区内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的城镇区域,有很强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优势。未来,随着黄河生态流域高质量的发展,对黄三角地区产业创新发展和资源配置优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也会大大提升该地区的发展潜力。

3 新时代黄三角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

3.1 黄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较弱

2019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其中分列了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宜居竞争力、宜商竞争力等榜单排名。据报告显示,在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中,前20名上榜城市中,长三角占了6位,主要有上海、苏州、南京、无锡、常州、杭州;珠三角占了4位,深圳、广州、东莞和佛山。黄三角地区前100名上榜3位,其中黄三角城市淄博排名43位,其余城市没有上榜。在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行榜中,淄博排名31位,其余城市没有上榜。在城市宜居竞争力排行榜中前50名中,黄三角城市没有城市上榜。在城市宜商竞争力排行榜中,潍坊排名26位,淄博排名33位。由此可以看出,在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中,黄三角城市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和人力资源建设方面还需要出新招,走新路,才能提升黄三角地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表2 2018年三大三角洲代表城市竞争力得分与排名

3.2 中心城市的综合辐射力不突出

黄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范围扩大不够。并且黄三角地区发展时间短、起点低。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黄三角地区各个城市缺少协同发展的一体化思维战略各城市的发展都立足于本地区的发展规划,从而缺乏黄三角一盘棋的宏观理念,导致黄三角地区发展没有做到统一性和整体性。

中心城市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中心城市的繁荣发展可以带动周边乡镇、乡村地区的进步和发展。其强大的产辐射作用和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促进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等在区域内城市间的流动,推动城市间的互动而从三大三角洲代表城市的集散能力来看,长三角的上海市和珠三角的广州市、深圳市在发挥了较为突出的中心城市作用。而作为黄三角的中心城市东营、滨州,对区域和圈内其他地区产生较大辐射和影响力作用还不明显。

3.3 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资源有限

当前,黄三角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一致,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速度。①黄三角中心城市公路交通虽然较为发达,但铁路发展较慢,运力有限。目前东营、淄博、滨州还没有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现代化的轨道交通,与环渤海地区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尚不够便捷,即区外大交通与区内小交通的衔接不够,交通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程度。②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不高,黄三角区域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远远落后于其他两大三角洲区域城市,制约了黄三角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③科技人才承载平台相对较少,许多高精尖人才担心缺乏交流,不利于知识更新,不愿久居。原始创新薄弱,缺乏自有专利和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不断流失、甚至是很少到黄三角地区落户。将来黄三角地区城市应着力构建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相契合、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经济新格局。

4 推进黄三角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4.1 建立黄三角城市经济共同体

国家建立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区,推动了珠江、长江流域率先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从资源、区位,还是从发展潜力看,黄河三角洲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与珠江、长江三角洲并驾齐驱的经济发达区。

目前,黄三角地区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经济社会和绿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但黄三角地区开放程度低,限制了它的发展。为此,要创造条件建立黄三角资源开发区和黄三角经济开发区。资源开发区以独资、合资、合作、成片土地出租为开发方式,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矿产品深加工以及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黄三角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建成技术、资金、信息密集的高度现代化的开发区,提高黄三角中心城市高质量的发展,使其成为环渤海区域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金三角”。

4.2 加快黄三角流域地区生态高质量发展

要以母亲大河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围绕高质量发展,当前要抓好创新驱动,加快技术创新。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到今天,长期稳定黄河流路、根治黄河水患的科技、经济条件已经具备。沿着减沙和强化输沙动力的方向努力,实现河床硬约束、植被软约束以及地转流、海动力综合作用的牵引性约束之间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海动力的输沙能力,列入国家计划,系统实施黄河治理工程,引江入黄。要以母亲河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高地,树立高效绿色生态生活区样板,推动黄三角流域地区生态高质量发展。

4.3 突出黄三角地区的特色产业

城市的基因,源自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环境的养成,而特定的城市基因,往往也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特色。发挥东营石油资源特色优势,加快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机械电子、橡胶制品、造纸及林木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淄博推动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产业等高质量发展。从技术成熟度和系统性看,以人工智能、5G通信、光电芯片、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趋向成熟,最有可能率先推动人类社会变革。因此抓住科技创新这一核心,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切实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潍坊市的纺织服装、工艺美术和农业牧业等属于优势产业。黄三角城市要发挥资源优势,突出该地区的产业特色,才能提高城市竞争力。

4.4 突出黄三角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

区位条件优越的城市,往往能发挥更特殊的作用 ,获得超常规的发展。黄三角在城市高质量中要发挥其区位优势。积极主动接受京、津、冀经济区的辐射。积极为滨海新区等地区提供配套服务。发展相关联的产业。提高区域竞争力,使黄三角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新的经济增长极。进而成为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协调南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东营作为黄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地处山东半岛城市圈,要加快东营港的建设,为黄河流域打开东出大海的门户,为整个流域经济的开放架起桥梁。珠江、长江流域先后通过自己的河口城市广州、深圳、上海(浦东)的带动作用,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随着东营市建成一座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多功能的工业港口城市,必将发挥河口城市的特殊辐射功能,通过东北——中原经济区通道建设,与济南、郑州、西安、兰州等城市一起,推动黄河经济带在新时代、新的条件下重振声威。更应该很好地利用其区位优势,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5 提升黄三角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

黄三角地区是文化荟萃之地,拥有齐文化、盐文化、黄河文化、湿地文化、港口码头文化、移民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等。随着黄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发展,文化消费、文化旅游可以获得长足发展。以东营为例,开发以“黄河口、大油田、孙武故里、吕剧故乡”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建设好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海水和温泉浴场,使东营成为离济南最近的海滨旅游城市。同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加速环绕中心城市卫星城群的建设,形成在森林包围中的组团式城市格局。在此基础上,要把优化城市人文环境作为中心城市建设的“根”与“魂”,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脉,活化历史记忆,打造有影响力的“黄河文化”等品牌。通过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塑造具有独特气质的城市人文精神,携手区域内各相关城市共同弘扬新时代黄河精神、渤海精神等,共同打造黄三角历史文化传承示范区,提升黄三角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

5 结束语

黄三角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国家区域战略发展的优化。黄三角中心城市发展向生态之城转型,打造宜居城市,提高人民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数。当然,黄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也要借鉴长三角、珠三角中心城的发展经验,认识到黄三角中心城市发展存在的短板,处理好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关系,同时更要处理好发展、速度、效益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人、社会、自然的关系。

猜你喜欢
高质量中心区域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分割区域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区域发展篇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