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涛,陈洁
(江苏开放大学 资源建设中心,江苏 南京)
学习偏好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或认知方式,能够对学习者学习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姆(Bloom)对认知目标的分类可以得知,即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的认知过程中,学习者先决的认知能力越强,在面对新的信息输出时,其对信息的输入和吸收能力就越强,对其以后的学习结果也就越有利。可见,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偏好与其学习效果成正比。学生已有的认知条件越充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越高。然而,在以往的远程教育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学习者先决的认知方式和学习偏好的了解还比较少,缺乏对学习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因此,在远程教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提前了解和掌握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可以运用VARK模型对学习者进行学前诊断性评价,从而更加充分地考虑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本文选取某开放大学心理学专业学生为研究目标,通过调研分析,了解掌握目标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并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VARK量表最初由澳大利亚尼尔·弗莱明(Neil·Fleming)1992年编制而成,根据个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感觉行为倾向和运用感官的偏好,将被试的学习风格定义为视觉型(V)、听觉型(A)、读写型(R)及运动实践型(K)4种类型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中[1]。其中,视觉型(V)学习者倾向于接受图像、图表、流程图等图形化的信息;听觉型(A)学习者倾向于“聆听”,易于接受音频讲解等形式的信息;读写型(R)学习者习惯通过记录、阅读的方式去存储记忆知识,有喜欢阅读、做笔记的学习习惯;动觉型(K)学习者倾向于在动手操作、角色扮演、现场模拟等实践活动过程中去获取知识。见表1。
表1 VARK模型四种学习类型及其学习行为偏好
VARK问卷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分A、B、C、D4个选项,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单选、多选或不选,调查者统计出每份问卷的视觉(visual,V)、听觉(aural,A)、读写(read/write,R)、运动实践(kinesthetic,K)分值以及四者之和,根据问卷提供的分析方法,参照VARK总分值及其对应的步长来确定学习风格类型。学习风格类型包含单一型学习风格及多重型学习风格,单一型分V(视觉型)、A(听觉型)、R(读写型)、K(运动实践型),多重型分双重型、三重型、四重型。VARK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3]。该模型侧重于研究学习者如何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有效地学习。具体使用方法见表2。
表2 VARK问卷评分表
在完成问卷调查之后,对照上面的计分表找到每个答案对应的VARK类别。如:
问题 a类 b类 c类 d类2 V A R K
最后计算分数,数一数你圈出的每个VARK字母的数量,就可得到每个VARK类别的分数。数量最多的即为优势风格偏好类型。
被圈起来的V的总数=
被圈起来的A的总数=
被圈起来的R的总数=
被圈起来的K的总数=
需要注意的是,Fleming还强调每个学习者在接收信息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信息处理方式,因此,在理解、记忆、感知以及解决问题时通常可能会表现出多种学习方式及倾向[2]。所以,远程教育工作者在通过VARK调查表进行调研分析时,也要注重对多重学习风格测试结果的考量,做到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把握目标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从而提出更完善的、能够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资源设计与制作模式。
本研究采用Fleming制定的VARK 7.0版测量表对某开放大学学习《消费心理学》课程的82名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和统计,运用VARK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出被测试者的学习偏好类型,详见表3。
表3从多维度和单一维度的视角对被测试者进行了调研和统计,通过数据与图表可以看出心理学专业学生学习偏好的分布情况。其中,双重型学习偏好的分布最广,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单一型学习偏好;在单一偏好类型中,倾向于动觉型学习偏好的学生人数最多,其次是视觉型学习偏好,而读写型学习偏好的学生人数最少,所占比例最低。
表3 消费心理学课程学生学习偏好类型汇总
1. 认知因素分析
认知是人们构建或处理知识、帮助其做出决策的心智能力/属性与思想[4]。大量研究表明,认知因素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地解决问题、知觉、思考、记忆等的模式[5]。远程教育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了他们接收知识的方式以及他们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大多数远程教育学习者原有的理论知识储备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因此,对于纯文本性的学习资料或者只有音频讲解的学习资源的关注度不高,而倾向于关注和接收图形化、符号化的直观形象的视觉信息。另一方面,远程教育学习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就决定了他们原有的实践知识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因此,他们更喜欢在动手操作或者情景模拟的情境下获取知识。
2. 学习模式分析
远程教育学习者与其他高等院校学习者的学习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远程教育学习者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与互动,学习时间比较碎片化,对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对学习资源的关注度和持续性比较弱,因此,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缺乏系统的训练,读写型学习偏好所占比例最低。另外,远程教育学习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媒体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V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教学成为可能。比如,通过3D软件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去完成现实中不能操作的实验;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通过动画直观生动地演示出来,使得教学效果显著增强。所以,这种视音频相融合的形式将图形化等视觉信息以及讲解、配乐等听觉信息结合起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中获取知识。因此,在远程教育学习者中,视觉型或者视觉、听觉双重型学习偏好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3. 实践经验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倾向于双重型学习偏好的心理学专业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可以看出,其学习偏好逐步从单一走向多元。究其原因,远程教育学习者大都有一定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路径也更加开阔、多元化,因此,他们学习的偏好也更倾向于多重型。同时,由于远程教育学习者是工与学同时进行,他们有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和条件,能够及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种从认知到实践的不断反复过程中,其学习偏好也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单一的识图、聆听到视听结合、读写与交互体验相融合等多重学习偏好。
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能学、会学、爱学”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消费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即将普通心理学应用于市场营销活动中,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为了更好地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以及消费者心理与市场营销的关系,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在营销实战中的观察力、判断力和销售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协调、善于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
通过采用VARK测量表得出的数据及其成因分析,可以对消费心理学专业学生学前的认知方式、学习习惯、学习偏好进行更充分地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人”为中心。从长远考虑,远程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中心,即在注重教师“教”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学”,只有这样,远程教育的发展才是高质量的发展。因此,远程教育学习资源的建设要把以“资源”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在进行学习资源建设之前,不仅仅只有教师或者专家的参与,还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可以将学习诉求以及他们的学习风格特征反馈至资源建设负责人,充分尊重学习者的学习诉求和学习行为差异,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从消费心理学专业学生的VARK学习偏好来看,不同学习者存在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融入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能够扬长避短,各取所长,通过发挥自己擅长的能力来更好地获取知识。(表4)
表4 基于消费心理学专业学生VARK学习偏好的教学策略
视觉型学习偏好的学生,他们更倾向于接收具象化的视觉符号。所以,在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若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进行视觉化,如通过比较直观的图形图表或者动画演示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学习者则会更容易接受信息;在色彩搭配方面,需尽可能地色彩明快、协调统一,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课件的讲解中多增加可视化的图表或演示动画;同时,在课件的美化上,可以通过色彩明艳、对比强烈等方式来提高课件演示的视觉冲击力,通过色彩对学习者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完善教学效果。
对于听觉型学习偏好的学生,教师在相关知识内容的设计上,可以融入更多的视音频资源,如专家演讲、名师案例讲解、微视频讲解等。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听觉媒体的优势,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比如,讲述某个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与售货员所发生的一系列营销故事,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以及营销沟通与消费心理等知识内容。
读写型学习偏好的学生,他们喜欢阅读、书写、记录文字信息。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这一学习偏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因材施教,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将教学大纲及重难点内容整理成文字性材料,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同时,在课后的学习活动中,安排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如《营销与策划》《广告心理学》等书籍,并将学习的成果撰写成逻辑合理、条理清晰的学习小结。
对于动觉型学习偏好的学生,教师在相关知识内容的设计上,可以更加注重情境教学的设计,在教学内容中多创设一些模拟情境或实验操作,让知识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例如,随着VR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学生戴上立体眼镜、拿着数据手柄等传感设备就可以置身于一个三维仿真世界,并且可以与其中的信息进行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除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课前市场调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也可以在课前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在创设活动中去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所学知识。
在远程教育学习者中采用VARK学习模型理论进行学前诊断性评估分析,对于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完善以及远程教育的良好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应该创造条件,尽可能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6],即我们所倡导的主体教育。主体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感、效能感、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7]。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采用弗莱明的VARK测量表对远程教育学习者进行学前学习行为习惯的调查和评估,可以提前了解和掌握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从而开展个性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案和知识讲解,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地参与探究性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远程教育学习资源的建设能够为学习者在跨越时空和学校中提供学习的各种资料。因此远程教育资源中学习资源的建设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关系着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获得学习满足的程度[8]。然而,现阶段,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学习资源在开发前缺少对学习者认知方式和学习偏好的充分调查和测量,学习者的参与度不高,这就容易导致学习者对课程不够了解,降低了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习资源的数量在与日俱增,但资源的利用率却没有显著提高。有相当多的资源制作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无论从内容设计上还是制作形式上都缺乏新意,导致学生对资源的关注度下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用VARK模型理论对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学情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来设计制作课程资源,因材施教,让学习者参与到学习资源的建设中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见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习资源的有效性和利用率,进而促进远程教育的良好发展。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作为一种线上学习方式的远程教育,在资源建设的内容与形式上也在不断地融入更加丰富多样的媒体技术。但是这种多样化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习资源的建设还需建立在尊重学习者学习偏好的基础上才能够走得更长远,因此,对学习者进行VARK学习偏好测量与调研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