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会好吗

2021-03-27 12:11
时代邮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特朗普

■ 策划人语

拜登上台后公开表示,对涉及到美国国家利益的领域,将与中国合作。中美关系在经历了特朗普执政四年的晦暗时代后,有望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契机。

这有点类似之前中国外交界的判断:中美关系“坏不到哪里去”,因为当今世界有太多问题需要中美两国合作才能应对;但是,中美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盛,美国越来越把中国视为主要对手。

美国自己出了很大问题。特朗普在任期内宣布退出多个国际合约,提倡一种“美国优先”的狭隘策略,一个不想承担国际责任的美国形象浮出水面。美国为何走到这一步?美国国内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危机,才让华盛顿的精英们如此迁怒于中国?

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已经开启,中国牢牢站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经济上,中国强调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结合,在发展国内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以大国担当倡议世界各国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美之间会好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人们有理由对中国和世界,都保持期待和乐观。

■ 本刊立场

下沉与上升:被国力改变的中美关系

● 钱小凡 孙兴杰

那个乐观、自信的美国,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了。2020年,美国遭遇的疫情和选举两大危机都说明,这个国家正在“下沉”。过去几十年美国积累的国内问题越来越多,各种矛盾十分尖锐,民众怨声载道,最终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同时,一个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的“上升”,不仅体现在GDP总量、经济增长率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上,还体现在国民的“现代化”中。一个强大、友善、愿意担当责任的中国,有资格也有理由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的尊重。

下沉的美国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空前混乱,反映出美国正处在深刻的危机中。得克萨斯州的共和党“铁粉”,就是被媒体称为“红脖子”的底层,经常在户外从事体力劳动(脖子因此被晒得通红),他们把自己视为美国精神的代表。

加利福尼亚州是硅谷所在地,也是美国高科技重镇,2019年GDP达到3.1万亿美元,大约占美国的六分之一。纽约州2019年GDP总量超过1.1万亿美元,排在全世界城市的第一位。加州和纽约代表美国,但是得州等南部地区同样也是美国,而且是很多美国人心中“更地道的美国”。

这两个“美国”,正处在严重的撕裂中,美国社会的大分裂,可能是南北战争以来最严重的。2020年大选特朗普的失败以及随之而来的全国性混乱,则暗示出这个国家的“裂痕”在进一步加深。

因撕开美国的“破碎裂痕”而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下沉年代》,讲述了不少“破碎”的故事,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感受一下“普通美国人”的真实处境。

出生于1960年的迪恩·普莱斯,从爷爷那一辈开始就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农村种植烟叶,是典型的“红脖子”家庭。二战后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这里的小镇一直很繁荣。

迪恩高中毕业,想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他想读大学,但是父亲只愿意资助他去读圣经学院,希望他子承父业,将来也做牧师。

迪恩退学,逃离家乡,到了大城市。他认为,要改变命运,就得到大公司工作,为此他8次参加世界500强公司的面试,成为一名产品销售员。但是,他发现自己只是公司的一颗螺丝钉。

一个底层青年要改变命运,最好的道路有两条,读大学或者进公司,迪恩都尝试过,都失败了。他决定回到家乡。但是,家乡已经变得让他认不出了。随着时代发展,主流舆论开始抵制烟草行业。烟草种植萎缩,烟农拿到政府补偿款后,最喜欢的是赌博、酗酒和吸毒,乡村开始衰败。

这就是迪恩的故事,一个美国南方小人物的挣扎。他非常努力,但是生活却只能破碎不堪。迪恩这样的人有千千万万,这些人组成了特朗普的“基本盘”。

《下沉年代》的作者乔治·帕克认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30年,美国利用自己的经济、科技优势和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把国内危机造成的危害转移给了全世界,但是“痼疾”始终没有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

美国当然是全球化的获利者,但并不是每个美国人都能获利,千千万万像迪恩这样的人,经历的是命运的“下沉”。种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叠加,怨恨情绪正在撕裂美国。要解决困境,美国需要进行反思,立足于解决国内问题,而不是把国内危机“国际化”,找一个外国充当替罪羊,或者是树立一个假想敌,靠制造国际对抗来“凝聚人心”。

很可惜,在特朗普执政的四年,美国一直走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特朗普认为,要保住自己在美国南部的“票仓”,就要讨好像迪恩父辈那样的农民,找一个国家来购买美国的农产品;美国贸易逆差严重,就要找顺差突出的国家谈判,平衡美国收支情况;要扩大就业,就要打击美国企业的竞争对手——这些措施,都指向中国。中美关系就此发生根本性转折。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两国都致力于发展一种“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尽管也时有摩擦,但都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以求得一种双赢的结果。但特朗普政府显然不满足于此,他寻求的是一种彻底的“大胜”,就像他的口头禅“big win”一样。

2018年7月16日,美国将中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指称中国政府针对美钢铝232措施实施的应对措施不符合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开启了针对中国的“贸易战争”。美方公布拟对中国2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中方公布针对自美进口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

到2018年9月,美国对华2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征税征询公众意见结束,尽管超过9成参与民众持反对意见,但特朗普仍继续推进对华关税措施,中国商务部明确回应将反制。此后,贸易战就成了特朗普政府执政后期对华关系的主旋律。

除了举起关税大棒外,特朗普还向中国企业举起屠刀。他选中的进攻对象是中国民族企业的代表华为,2018年12月1日,华为高管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捕,美国第一时间向加拿大要求引渡她,这是典型的“有罪推定”,当然引起中国的抗议。

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表示,将把华为及70家关联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批准,华为将无法向美国企业购买元器件。这是美国不顾国际规则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的新阶段。此后,美国不断向欧盟和日本施压,要求他们加入到制裁华为的行动中来。“实体清单”也不断扩大,除了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美国还制裁了中国十几所高校,在美国国内的大学里发动清查行动,抓捕多名来自中国的学者,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冷战时期美国的所作所为。

这些措施不只是“动机不良”,仅从效果来看,也是错误的。以至于人们发现,当美国的社交媒体封杀特朗普的时候,他能够发声的反而是美国版的“抖音”,也就是他要封杀的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这让特朗普对中国的制裁看上去成了一个笑话。

上升的中国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时,GDP还处于千万亿美元的量级。从尼克松时代开始,美国为了联手遏制苏联,在对华关系上,实行友好政策,中美度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然而,这段“田园牧歌”关系未能持续太久。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被视为全球化的新阶段。

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一个更自信的中国出现在世界人民面前;这一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中国通过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不仅避过了经济危机的冲击,还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到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对中国民族企业的巨大冲击,相反,通过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迎来了一波新的高速增长。21世纪的前20年,成为中国崛起的关键20年。

在深圳龙华科技园有一个富士康城,有超过40万员工在工作,为全球生产苹果手机、电脑和iPad。这是全世界最大的工厂。一位苹果公司的高管曾造访富士康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声称:“这种场面,你是无法想象的。”

在富士康工厂发生的一切,超出了苹果公司高管的想象,他根本没有想到,一个工厂可以这么大,有这么多人在生产线上忙碌。

在这片土地上,数不清的工人正奋战在生产线上。和苹果公司一样,耐克和阿迪达斯这样的名牌企业,生产基地都设在中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量进口商品并没有摧毁中国制造业,相反,中国成为了世界制造业新的中心。

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把工厂搬到中国,影响是无比巨大而复杂的,由于中国地域广袤,对不同领域的技术都能吸纳,不管是飞机汽车还是鞋袜裤子,都可以生产,中国最终更新了自己的制造业体系。这个体系本身,不仅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年,还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2019年,中国GDP达到14.4万亿美元,而美国是21.4万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67%;排在第三位的日本,GDP只有5万亿美元。人们一直在讨论,中国的GDP何时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按照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天不会太远。到2035年,世界经济的头把交椅大概率会易主。

如果美国的“红脖子”感受到的是“破碎”,无数普通中国人感受到的则是一种“凝聚”。他们成为工人,拥有工友;成为城市居民,融入新的社区。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进步的共同体”中的一员。如果迪恩·普莱斯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以他的努力程度,大概率会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中国从一个在亚太地区有影响力的国家,发展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尽管中国长期奉行“韬光养晦”的外交思想,但是一个国家的实力无法隐藏,最终无可避免地成为美国的“对手”。美国在国际战略上一直需要一个假想敌,里根时代,美国和苏联展开“星球大战”,拖垮苏联;看到日本经济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美国和日本大打贸易战,通过强制日元升值让日本外贸一蹶不振;如今美国把中国视为主要对手,也在他们的情理之中。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榜和奖牌榜的第一名,中国人获得“大国国民心态”,能够以一种更自信的态度看待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从晚清以来,中国备受压迫,不同历史时期,都曾向美国派出留学生,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到了21世纪,一个民族终于迎来了她的复兴时刻。

在一些美国“鹰派”的眼中,中国或许会像苏联那样,在美国的遏制下土崩瓦解,或许像日本一样“俯首称臣”,但是中国既不是苏联也不是日本,她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有着勤劳善良的国民,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几代人,是一个牢固的共同体。中国独特的历史传统,注定着她会“和平崛起”,她不会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但是也不会屈服于来自外界的打压和遏制。

一个例子是,中国在发展自己经济的过程中,也在竭尽所能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断减免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债务。这和欧美国家崛起过程中以掠夺为主的策略完全不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新型国际关系的体现,求同存异,相互协作,共同发展,这种新思维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美国总统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演讲中高调宣布,“美国回来了”。拜登要的“美国回来”,在相当程度上是要回到领导世界的地位——想回来,是一回事,能不能回,那是另外一回事。而美国认定的对手就是中国。在对华政策上,拜登与特朗普并无本质差别,将中国定义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中国的对外政策并没有发生变化,中国从来没有要取代美国的地位,而是国际秩序的建设者、维护者。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中国追求的目标,也是对外政策的时代主题。

相对于中国如何理解美国,美国如何理解一个上升的中国,可能是更迫切也更关键的问题。

中美关系的责任与使命

在2020年中美关系的惊涛骇浪之中,尤其是在第三、四季度,外交摩擦警报频频,但是双边贸易额却不断增长,这足以看出中美关系的韧性。在“脱钩”“新冷战”的喧嚣之下,中美之间的经济贸易依然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

中美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两国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一,中美关系是单一全球经济体系之下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共处一个大市场之中,彼此互为对方重要的海外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商会在拜登上台之后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如果中美经济完全脱钩,美国损失巨大。无可置疑,市场体系并非扁平化的结构,而是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技术、金融等处于金字塔的塔尖,中国在这一金字塔结构中不断攀升,因此,引起了美国的不适,以“脱钩”来阻遏中国的发展。

以产业链、供应链为主体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之中,脱钩犹如抽刀断水,而新冷战的想法也是时代的错位。中国不是苏联,美苏冷战局面之所以能形成,是它们是两个平行市场,彼此没有经济利益的往来,而中美是在同一个市场体系之中,矛盾、摩擦都是体系内的利益调整。2018年,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越来越高,中国的高水平开放使中国需求与中国制造一样,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

第二,中美两国是全球战略稳定的支柱,共存是中美关系的底线。自发明核武器以来,两个核国家之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原因在于,核国家之间产生了“相互确保摧毁”的恐怖均衡。核武器的数量不在于多少,能够产生足够的威慑力就可以,一千枚核弹与一万枚核弹的效果相差不大,都是地球的毁灭。人们常说,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将回到石器时代,其实核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是用石头,而不是核弹。中国发展国防力量,并不是为了与美国对抗,更不是要取代美国的霸权地位,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军队的任务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护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中美之间的底线是“不战”,姑且不论两国都是核国家,上个世纪50年代,中美在朝鲜的战争其实已经让美国意识到,与中国打一场陆战是不可行的。二战结束以来,作为海洋霸权国,美国在历次亚洲大陆的战争中都是铩羽而归,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包括现在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鲨鱼再厉害,也不能上岸,这就是美国地缘政治力量的限度。

第三,中美关系不仅是两个国家的关系,也是两种文明、两个社会的关系。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传统,美国建国时间不长,但也继承了西方文明的遗产。不同文明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拜登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如果你了解中国历史的话,你会发现,如果国内不统一,中国就受害于外部力量的入侵,所以中国的中心原则就是维护统一。拜登的这番话至少说明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明是有了解的,但是中美之间需要文明的“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的能力。美国身处其中的西方文明,秩序的变迁主要体现在霸权中心的更迭,从意大利到荷兰,从英国到美国,因此,美国将任何国家的崛起都视为对自身霸权地位的挑战。中国的文明是在同一空间的兴衰轮替,而不是侵略或者取代谁。中美之间误解的根结可能就在于这种错位,美国将中国的复兴梦误认为是霸权梦。

从特朗普到拜登,中美关系迎来了“可能性”的窗口,当年拜登曾向习近平解释美国就是“可能性”,中美关系的“可能性”需要管控分歧、聚焦合作,对于彼此的红线和核心利益,还是要搁置或者冻结,寻求增量合作的议题和领域,在合作过程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识,积累信任。中美关系的责任与使命就是通过互动、合作和交流,共同创建一种适应和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文明形态。

中美关系是当下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没有之一。中美关系会好吗?从长期看,尽管存在着诸多波折,但我们仍然有理由保持乐观。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必然会赢得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的尊重。奉行单边主义遏制战略,注定不得人心。希望美国尽早明白,解决自己国内的问题,也离不开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对中国来说,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不主动对抗,也不惧怕对抗,一个充满定力和自信的国家,最终会“得道多助”。不管中美关系怎样,中国都会越来越好;而只要中国越来越好,中美关系也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 背景·盘点

回眸:中美关系的那些重大事件

● 梅兴无

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破冰”以来,两国关系经历各种波折起伏,但滚滚向前的大势不曾改变。从下面几个中美关系的重大事件中得到的启示,归结到一点就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正如习近平指出,中美双方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用小球转动了大球”

1970年11月10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委托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向中国传话,准备与中国对话。12月18日,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总统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然而,中美关系“破冰”需要一个契机,乒乓球就扮演了“破冰者”的角色。

1971年春,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4月4日,中国队员乘汽车前往比赛场馆,一个叫科恩的美国乒乓球运动员,误打误撞上了中国队的车。他尴尬地朝一车中国人笑了笑,因为当时两国还处于敌对状态。

这时,中国队头号主力队员庄则栋打破了尴尬,对他说:“今天你来我们车上,我们都很高兴。我代表同行的中国运动员欢迎你。”并把一幅“黄山风景”锦缎赠送给科恩。第二天,庄则栋和科恩成了全球各大报纸头版的主角。毛泽东看到报道后,称赞庄则栋,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

名古屋的故事还在继续。美国队副领队哈里森专门来到中国队驻地,提出一个不可思议的要求:“你们邀请了加拿大球队在世乒赛后访问中国,能不能邀请我们美国球队访问中国啊?”

中国队火速报告国内。外交部、国家体委会商后,向中央上报《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周恩来圈阅“拟同意”后上报毛泽东。毛泽东审阅后也画了圈,可到4月6日晚,他又改变主意,同意邀请美国队访华。他说,中国共产党人到底是不是“青面獠牙”,可以请他们来看看,眼见为实嘛!

尼克松闻报又惊又喜,他立即批准美国乒乓球队接受访华邀请。

1971年4月10日,新中国迎来第一批来自美国的客人。周恩来说:“你们这次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我们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大多数人民的赞成和支持。”这一消息轰动了全球。尼克松发表声明,宣布了向中国人发放“访美签证”等5项改善中美关系的举措。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访问。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翻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乒乓外交”成了打破中美僵局的一个突破口。毛泽东高度称赞“用小球转动了大球”!

“八一七公报”发表背后的博弈

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依据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继续向台湾大肆出售武器。这始终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一大障碍。中国坚决反对美国这种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

1980年是美国大选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在竞选中发表了许多有损中美关系的言论,甚至提出让台湾在美设立联络处。8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访华的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老布什时,要他向里根转达:如果里根先生最近发表的有关言论真的付诸实施的话,只能导致中美关系的倒退。

1981年6月,邓小平会见到访的美国国务卿黑格,在谈及美国售台武器时严正指出,我们的容忍是有限度的,严重干扰我国内政会使中美关系停滞甚至倒退。黑格表示,美国会十分谨慎地处理这个问题。但到9月,有消息称美将在年底或1982年初向台出售FX飞机(X表示尚未定型)。中国政府决定,借22国首脑于10月份在墨西哥坎昆讨论南北问题之机,直接向里根交涉售台武器问题。

坎昆会议期间,中方直接向里根和黑格交涉。中方提出两点要求:一是美国应明确承诺,在规定时间内,出售给台湾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方面不超过卡特政府时期的水平;二是美国应明确承诺,在规定的同样期限内出售给台湾的武器将逐年减少,以至最终完全停止。美方表示:美国要继续执行谨慎、克制、有选择地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不能规定在某一期限内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售台武器的性能和数量不会超过卡特政府时期的水平。

1981年12月4日,中美副部长级谈判在北京举行。中方代表是副外长章文晋,美方代表是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1982年春,谈判陷入僵局。5月,邓小平在会见到访的老布什时强调,美国必须承诺,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减少直到完全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接着,双方又经过3个月的拉锯式谈判,最终达成协议。1982年8月17日,中美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

“八一七公报”是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的公报,但其意义不限于售台武器问题。公报中,美国承诺“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这三个“无意”比“上海公报”“建交公报”中的承诺更为明确。

中美军事合作的“蜜月期”

1979年1月中美建交后,两国开始了军事交流合作。美国当时想借助中国的力量来牵制苏联。时任总统里根说,一个强大的中国符合“美国利益”。

1980年1月,美国国防部部长布朗访华。美国前总统卡特致电布朗,同意向中国出售非致命性军事装备。布朗与中国军方商讨了军事合作事宜,把中国从敌对国名单中移除,将出口级别上升为P类,即“友好的非盟国”,中美军事技术合作的大门从此打开。

1980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耿飚、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刘华清率中国军事代表团访美,登上美国“突击者”号航母参观,他们感触很深,向美军方表达了双方开展军事技术合作的愿望。

同年9月,美国国防部分管工程与研究的副部长率领美国军事代表团访华,同意向中国转让先进雷达系统、通用直升机、电子侦察设备和带有高级作战程序的计算机系统。中国获得了许多当时世界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及生产技术,为此后自主研发第三代武器起到了促进作用。

1983年,美方又将对中国出口等级上调至V类,即与欧洲盟友等同,同时取消对华出售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禁令。1983年底,美国再次放宽了对中国出口武器的限制,将出口武器技术划分为红、黄、绿三类,只有可能会对美国产生威胁的先进进攻性武器才被划分到严格限制的红色区。

1984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张爱萍访美,两国签订了军事技术合作协议,美国武器和技术人员纷纷进入中国。

从美国引进的具有代表性的先进装备就是“黑鹰”直升机。“黑鹰”是一种多用途运输直升机,可用于战术运输及救援、侦察、指挥和反潜战。中国得到了24架民用型“黑鹰”直升机,单价高达600万美元,加上配附件和人员培训费用,共约1.5亿美元。美军同意中国对“黑鹰”进行本土改装,满足中国军事安全需求。从此,中国拥有了能够在7000米高空飞行的直升机,1吨以上的载荷也使中国空军有能力在阿里高原边境执行空中巡逻任务。在汶川地震救援中,人们还看到了它的身影。

中国不仅进口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进行研究,还以此为基础加快建设国内的军工体系,对我国军工产业取得迅猛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美南海撞机事件

长期以来,美国从未中断过对中国沿海的侦察飞行,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001年4月1日早晨,美军一架EP-3电子侦察机飞至海南外海进行抵近侦察,中国两架歼-8战机对其进行跟踪监视。9时7分,美国的侦察机违反飞行规则,突然大角度转向,与中方一架飞机相撞,致使中方飞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失踪。受损的美机未经中方允许,于9时33分降落在海南岛陵水机场。

撞机事件发生后,中方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强调事件的责任完全在美方,美方必须作出解释。中方按国际惯例,对美机上的24名机组人员进行了安置。4月2日,中国外交部进一步向美方表明中方严正立场,告诫美方要正视事实,承担责任,并向中方道歉。

4月2日和3日,小布什总统连续两次发表讲话,要求中方立即释放美机组人员。3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就该事件发表谈话指出,美国应向中国人民道歉,并立即停止在中国沿海空域的侦察飞行,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经过中方多次坚决斗争,美方态度有所变化。4月4日,国务卿鲍威尔向媒体表示,对中国飞行员失踪表示“遗憾”,并致函钱其琛副总理,提出愿和中方一道努力,使这一事件成为过去。5日,小布什也对中国飞行员失踪和中国损失一架飞机表示“遗憾”,还强调“不应让这个事件影响(美中)关系的稳定”。

中国对美方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强烈要求美方承担责任,作出道歉。在中方频频施压下,美方很不情愿地开始让步。美国政府给中方的道歉信六易其稿,最后由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于4月11日代表美国政府正式向中方递交,唐家璇外长代表中国政府接受道歉。

中国政府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允许美国机组人员离境。但美机组人员回到美国后,美政府立即改变态度,拒绝承认美军侦察机是撞机事件肇事者,宣称美军将恢复侦察飞行。

经过多日搜救,中国飞行员王伟没有下落,无生还可能,海军党委批准王伟为革命烈士。

4月中旬开始,中美双方就如何处理美方军机问题进行了反复谈判。5月10日,美方提出派技术人员赴陵水机场,将飞机修复后,整机飞离海南。这样无理的要求遭到中方断然拒绝。

经过多次谈判,中美于5月29日就美军侦察机返还问题达成协议。7月3日,美军EP-3侦察机被“大卸八块”,由美租用俄罗斯一架远程重型运输机运送回国。

马拉松式的中国“入世”谈判

世界贸易组织被喻为“经济联合国”。获得世贸组织的成员资格,等于拿到了国际市场的多张通行证。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长期被排斥在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之外,使国内企业和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受到了许多歧视性的不公正待遇。

中国为了加入世贸组织,从1986年开始,进行了长达15年艰难的“入世”谈判。当年世贸组织有130多个成员经济体,中国同30多个成员经济体进行了谈判,其他没有参与谈判的大多数经济体,则相信美国的谈判立场可以代表他们。因而中国最难“啃”的谈判对手就是美国。

15年中,中美谈判进行了25轮。中美最后一次谈判,是在1999年11月在北京进行的。11月10日,美方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率领美国代表团抵达北京,双方的谈判在最后几个“难题”上僵持不下。到11月14日,谈判几近破裂,美方代表声称预定了15日的机票返回美国。

中国代表团的态度是,不能示弱。晚上11点多,朱镕基总理打电话到经贸部,询问美国代表团的情况。于是,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通过电话联系美方负责工作级谈判的卡西迪。卡西迪意外地要求,15日凌晨双方各率一个小班子再谈一次。

11月15日凌晨4点,龙永图与卡西迪各带几个人开始了“工作会谈”。美国代表团提议,把这些年达成的协议逐一进行校对,严谨到每一个标点符号。龙永图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信号。

15日上午,朱镕基直接给龙永图打电话问:“你谈判这么多年,你给我一个判断,美国到底愿不愿意签?”龙永图说:“根据我多年和美国人打交道的经验,他们是想签的。因为他们跟我们校对协议文本了。”朱总理果断地说:“好,我相信你的判断,一定要和美国人谈成。”并补充说,“这不是我朱镕基的意见,这是江总书记的意见,是中央常委们的意见。”

接着,朱镕基来到谈判第一线。谈判还剩下7个问题,美国人抛出前三个问题,朱镕基都只有一个回答:“我同意。”龙永图急了,不断给朱镕基递条子:“国务院没有授权。”朱镕基瞪了他一眼:“龙永图,你不要再递条子了!”当美方抛出第四个问题时,朱镕基说:“后面的几个问题你们也该做点让步了吧,如果你们让步我们就签字。”5分钟后,美方同意了。这意味着中国“入世”的主要障碍消除了。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

■ 公众表达

中美两国要为人类共同利益开展合作

再寒冷的冬天也会过去,希望的春天总会到来。面对全球疫情、经济衰退、气候变化这样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人类社会不应丧失信心,而应展现勇气、团结和责任。中美作为两个大国,首先应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也要为人类共同利益开展合作,这是国际社会的期盼,也是大国应有的担当。

——中国外交部部长 王毅

美中两国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竞争,但是,应尽可能去健康地竞争,同时两国可以也必须要合作。所以说两国需要协调,并且在符合自身利益的时候开展合作,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变暖、经济发展等领域进行合作,增加信任,这更符合两国各自的利益。

——美国前财政部部长 鲍尔森

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将拥有一个“喘息期”。中美可能会在疫苗研制等领域加强建设性合作。美国的确诊病例已突破千万,美国必须引起重视。反观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重大胜利,人们已经恢复了正常生活。在这一点上,美国真的应该学学中国。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信强

新一任美国总统上台后,当务之急就是要和中国展开对话,避免两国关系继续变冷。中国和美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两国需要通过沟通了解对方的基本观点、原则和对国家利益的见解,通过保持沟通避免发生大的冲突。特朗普政府已经让中美关系遭到严重破坏,拜登上台后,需要对此进行修复。如果让中美两国继续对抗下去,有可能会造成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局面。

——美国前国务卿 基辛格

中美关系的痛点在于终止了有建设性的对话,这也导致两国关系不断出现各种新的问题。拜登政府一定会重启对话——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可以继续贸易谈判、商务访谈、经济对话,等等。对话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这是促使两国重新交流、重建信任的必要方式。

——《经济学人》智库全球贸易领域首席分析师 马志昂

美中可以在很多领域加强合作,而不是“脱钩”。例如,美中在供应链上进行更多合作,将有利于经济发展,对各方都有好处。如果人为破坏供应链,会伤害所有国家。

——美洲银行美国与全球经济研究部主任 伊森·哈里斯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特朗普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特朗普访华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略论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