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瑞 惠新 唐亦辰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可以通过设置挑战性的情境任务,制订可进阶的规则,根据结果实施奖惩等,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笔者以篮球投篮的游戏设计为例,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构建激励学生学习的任务框架,助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在提高投篮技术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投篮兴趣,并在游戏中促使其思维的进阶。
一、投篮“翻牌”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投篮兴趣,提高投篮技术,发展运球能力。
游戏方法:学生平均分为4组,每人1球,分别在相邻的2片篮球场一路纵队进行罚球比赛。2片篮球场中间摆放一副反扣的扑克牌。罚中球的学生运球至扑克牌处选择其中一张翻开,最先翻到“大王”的组获胜(图1)。没有获胜的组每人罚做20个俯卧撑。但在翻到“大王”前翻到小王的组可以少做10个俯卧撑,翻到任意一张A的组可以少做5个俯卧撑。翻过扑克牌的学生以及没有罚中球的学生主动回到队尾排队继续罚球。通过游戏,可引导学生思考赢得比赛是球技重要还是运气重要。
游戏要求:提示学生每次只能翻1张扑克牌,翻牌时必须保持运球。翻看扑克牌后,要将扑克牌正面朝上放在原位后才能返回队尾继续游戏。为了增加游戏的难度和练习的时间,可以要求学生将翻看过的扑克牌保持背面朝上放回原位,直至翻到“大王”为止。此游戏适合水平三、水平四的学生。
二、趣味“保龄球”
游戏目的:提高投篮技术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
游戏方法:学生平均分为2组,分别在篮球场两侧一路纵队准备,按顺序进行行进间投篮。篮球场中线的两侧延长线各摆放5个标志桶。进球学生可从本方篮球场端线延长线后以打保龄球的方式,用篮球击打标志桶,然后自行捡球回到队尾继续比赛(图2)。最先将本方所有标志桶全部打倒的组获胜。通过游戏,学生主动思考和改进投篮技术,探索击倒标志桶的更好投掷方式。
游戏要求:标志桶必须被打倒才有效,没有投进球的学生主动到队尾排队继续投篮。每轮比赛后可更换不同大小的标志桶,以此增加游戏的难度与趣味性。此游戏适合水平三、水平四的学生。
三、进球“连连看”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投篮技术,提升心理素质。
游戏方法:学生平均分为2组,同时进行投篮比赛。篮架至三分线之间画5条平行于端线的直线,每名学生从线段1开始依次投篮,若2名学生连续投进,则该组升级到线段2继续投篮,依次进行,最先在线段5完成投篮的组获胜。也可以设置为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投篮线段级别最高的组获胜(图3)。可通过游戏诱导学生体会正确的投篮手型,探索自己在不同区域投篮命中率的变化。
游戏要求:投篮时必须站在数字线段后出手。可以通过增减连续投进次数提高或降低游戏难度。此游戏适合水平四、水平五的学生。
四、投篮“终结者”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投篮能力,锻炼学生心理素质。
游戏方法:将学生平均分成2组,每组占据半块篮球场。小组成员每人1球,一路纵队站在罚球线后依次投篮,投进到队尾继续排队,若前一名学生投篮未进而后一名学生将球投进,则前面的学生被淘汰出局;若后面的学生也没有投进,则前面的学生可到队尾排队继续比赛;若前面的學生投进球,后面的学生也投进,则前面的学生也可以继续比赛。在规定时间内被淘汰人数少的组获胜(见图4)。
游戏要求:罚球时不能违例。被淘汰的学生到“淘汰区”原地运球,并给队友加油。此游戏适合水平四、水平五的学生。
五、抢赢5球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在比分接近的情况下的投篮稳定性。
游戏方法:将学生10人的组,每组再均分成甲、乙两队。每组在半块篮球场,甲乙两队分别在三秒区的2个顶角进行投篮比赛。一方进球数量领先另一方5个球时比赛结束,输的一方每人罚做10个俯卧撑,然后开始下一轮比赛(图5)。
游戏要求:每组投篮顺序必须固定不变,中途不得插队,不得故意干扰对方投篮。可以通过改变投篮点和投篮方式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游戏适合水平三、水平四的学生。
六、速度与激情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快速运球及三步投篮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游戏方法:学生平均分成2组,分别一路纵队站在篮球场两侧端线后。比赛开始后,每组第一名学生运球出发,到对面场地采用行进间投篮的方式投篮,进球后快速运球返回到本方篮框再次投球。进球后捡球传给本组第二名学生,依次进行。最先完成的组获胜(图6)。
游戏要求:如果投篮不进,必须将球补进才能继续游戏。等待的学生必须在端线后接球出发。此游戏适合水平四、水平五的学生。当学生具备一定能力后,可以在运球的途中增加障碍物,要求学生绕过障碍物后投篮,以提升游戏的难度。
[课题项目: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立项课题《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中学体育球类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2019JK13-L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