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云
读了《也许今生不再相见》的书稿,合上书,激动和兴奋让我彻夜未眠。清晨起来,写下这篇推荐词。这是一本讲述真人真事的书,书中的人物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读罢,在我的脑海里涌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这本书讲述了跨越半个世纪不同年代的人,让我看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和奋斗模样。作者是《工人日报》的记者,她叫李元程。20多年来她走过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她去过被称作生命禁区的罗布泊铁路的施工现场,工人们称她为“沙漠玫瑰”,她是第一个进到罗布泊采访工人的女记者,写下《只有云知道》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她用了30多个小时跋涉,到了川藏北线“鬼门关”的雀儿山,这是世界第一海拔的特长隧道,这里让她无法呼吸,但写下《也许今生不再相见》的报道;她坐着闷罐车下到矿井,在掌子面上采访矿工,写下《生命之花在大地之下绽放》。她在北京6号线亲眼目睹了地铁是如何修成的,写下《我们决不当逃兵》;她看到青藏铁路养护职工的生活,写下《我们也有常人难以体会的幸福》;她到过中国海拔最高的哨所,写下《冰山之子》……没有李元程的辛苦付出,就没有这本书的问世;没有她对生活工作在基层人们的深切关怀,亲临一线的采访,我们就不知道高山隧道是怎样凿出来的,地铁是怎样建成的,“蛟龙号”潜水器是怎样下水的,北京鸟巢又是怎样铸成的。我想代表读者,向她致以崇高的敬意!
她20多年来,执着写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物,不畏路途艰险,把她看到和感悟到的都见之于笔端,写成了这本书。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宏大的画面,展示了当今时代的中国人。小时候我们都看过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许今生不再相见》展现给我们的是“大国工匠”精神。它是一部中华民族崛起的缩影,是小人物的大故事,是普通人的大时代。
今天的中国,我们从绿皮火车走向飞驰高铁,从书信走向微信,从乡村小路走向高速公路,從饿肚子走向小康社会,从大国走向强国。所有这些变化,都是由这些普通人每天的点滴努力铸成的。他们是中国崛起和腾飞的缩影,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这本书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读着读着让我走进了书中人物的心里,让我产生共鸣而感同身受。书中描述的人和事,既不遥远,也不陌生。但这些小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正是中国人朴素的原始的本能的民族精神;它是凝聚在我们血液中的精神。
过去的中国是世人憧憬和仰望的地方,我们是文明古国。近代我们落伍了,经过了70年的努力,中国又在世界上脱颖而出。新冠疫情最先影响到了中国,但我国是第一复工复产的国家,我们努力冲出疫情,浴火重生。眼下的中国人和书中的人物有着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不屈不挠,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中华民族最有希望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走向伟大复兴。
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书,书中的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一个行业,一个职业,一个家庭,一个个体,但是,就是这些普通人构成了大国崛起的众志成城。
我为这本书点赞,我被这本书感动,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在书里,你可以依稀看到自己的身影,看到民族的身影,看到国家的身影。书中没有豪言壮语,但它的故事足以打动你。就算今生不再相见,我们也有故事和精神流传于世。
我由衷地推荐这本书,读过一定让你震撼,给你鼓劲,让你找到信心。
作者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