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海鸥,王志霞,邱金红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护理研究所;2耳鼻咽喉科门诊,江苏226001)
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唯一针对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病因治疗[1],临床疗效肯定,但基础疗程长,起效慢,患儿脱失率高[2]。林静等[3]指出患儿家长认知程度低是患儿终止治疗最主要的原因。相关研究认为,应为患儿及家属提供连续、有效的健康教育,促使患儿及家属全程配合规范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2-4]。本研究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治疗的196例变应性鼻炎患儿,探讨微信健康教育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变应性鼻炎患儿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中男性72例,女性26例;年龄7~17岁,平均12.07±0.28岁。观察组中男性71例,女性27例;年龄7~17岁,平均11.98±0.29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5]诊断标准;(2)皮肤点刺试验粉尘螨变应原阳性“++”以上;(3)患儿家属会使用微信,能准确回答问题;(4)患儿及家属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史;(2)4周内使用过全身皮质激素治疗者;(3)不能配合研究者。
1.2 脱敏治疗两组患儿均接受正规脱敏治疗,采用屋尘螨变应原制剂(安脱达,丹麦ALK公司)皮下注射,第一阶段为初始治疗阶段,共15周,第二阶段为维持治疗阶段,持续1~2年。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随诊健康教育及电话适时提醒复诊。观察组:进行微信健康教育。(1)建立微信管理群:由1名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生,3名副主任护师组成,护士长担任微信教育小组组长,在治疗各阶段以微信群聊及私聊方式进行微信教育,时间19:00~21:00。首次治疗(2周内):每周2次,私聊为主。内容:①讲解AR理论知识、免疫治疗的特点、费用、持续时间、治疗的获益与存在的风险等,让家长慎重考虑后决定,使家长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②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表现、预防与处置,告知家长有轻微不良反应是正常的,也是可以预防和处理的。③皮下注射前后注意事项。④提醒复诊,预约下次注射时间。(2)初始阶段(3~15周):每2周1次群聊或私聊。内容:①个性化剂量调整时的注意事项,随时一对一答疑解惑。②日常生活指导,避免接触过敏源,床垫应经常晾晒以保持干燥,不使用羽毛、绒毛或木棉等作为枕芯,不放毛绒玩具,不养宠物房,湿式清扫,定时开窗通风。③饮食指导:应多吃蔬菜、水果,不吃海鲜类易过敏的食物。④运动指导:适度运动以增强体质,可选择舒缓的体育项目,如游泳、慢跑等,避免剧烈运动,过度疲劳。⑤对季节性发病患儿,提醒家长在季节更替前2~3周预防,如季节交替或雾霾天气外出戴口罩,避免受凉感冒。⑥提醒复诊。(3)维持阶段(15周后):以群聊为主,私聊为辅,每4周1次。内容:①典型病例介绍,组织主题讨论,促进患儿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对各项健康措施实施的自觉性和正确性。②给予心理支持,鼓励与成功康复者交流,分享成功经验,树立信心。③群关爱:节日问候,天气提醒,适时加添衣服。④通知活动安排,提醒复诊时间。
1.4 观察指标(1)治疗依从性:完成初始和维持2个阶段1年为完全依从,否则为不依从[6],计算依从率。(2)鼻症状评分及疗效评价: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7]疗效评定标准,喷嚏、流涕、鼻堵、鼻痒各1~3分。(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26%~65%为有效,≤25%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护理干预后1年观察组治疗完全依从94例(95.92%),对照组完全依从82例(83.67%),观察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P=0.005)。
2.2 两组鼻症状评分及疗效比较护理干预前鼻部症状评分观察组为7.34±1.02分,对照组为7.35±1.04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观察组为1.35±0.22分,对照组为3.53±0.54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但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有效95例(96.94%),对照组治疗有效86例(87.76%),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8,P=0.016)。
传统的免疫治疗健康教育采取口头教育、书面手册等形式,信息传递单一,缺乏灵活生动的交流,费时耗材,效率不高。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医疗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有报道指出,智能手机的应用对提高治疗依从性及延续护理等卫生保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8-9]。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患儿及家长回家后可能会忘记每周1次皮下注射,尤其是维持治疗阶段,甚至有家长嫌烦,放弃治疗,以致前功尽弃。我们借助微信平台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特别注意给予心理支持,鼓励与成功康复者进行交流,增加信心。对不及时来治疗的患儿进行随访及提醒,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给予连续、系统的跟踪和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增加患儿及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延续护理是一个持续过程,鼻炎患儿需要长达两年的院外注射治疗,只有持续动态的教育,定期评估患儿鼻炎控制情况,实时进行指导才能保证延续护理的质量。在维持治疗阶段患儿症状易反复,通过微信平台教育,专职护士对患儿鼻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护患共同分析原因,并运用同伴教育,鼓励控制效果明显的患者分享心得,构建群内和谐、轻松的气氛,有助于患儿鼻炎症状的缓解。张芬等[10]研究显示,实时疾病监控利于哮喘患儿的哮喘管理,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维持和谐的护患关系。此外,在剂量调整期我们通过微信平台充分评估患儿情况,与医生及患儿家长共同商讨进行个性化剂量的调整,在保证患儿安全的基础上确保治疗效果。长期不间断的微信互动教育能帮助家长尽快调整并适应角色,积极参与患儿治疗过程,提高对患儿疾病的关注度。刘花艳等[11]认为家长在患儿慢性病的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家长关注度高利于患儿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1年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干预后1年观察组患儿鼻炎症状评分1.35±0.22分,低于对照组的3.53±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6.94%,高于对照组的8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说明微信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儿童变应性鼻炎居家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依从性,保障治疗的连续性,有效改善鼻部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