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病毒基因载体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2021-03-26 07:54:09孙景鑫孙丹丹全姬善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脂质体阳离子复合物

李 月,孙景鑫,孙丹丹,金 勇,全姬善

(延边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研究室,吉林 延吉 133000)

基因治疗是通过将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以补偿或纠正由于基因缺陷或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1]。达到治疗目的需要3个必要的条件:合适的治疗基因、基因传递系统和基因表达[2]。治疗基因应具有特异性、高效性、低毒性和可调控性。基因传递系统包括基因载体和导入途径,是决定基因治疗能否进入临床的关键[2]。基因的表达是评价治疗效果的关键[3]。

基因载体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大类。病毒载体具有高转染效率,但具有免疫原性和毒性,储存困难,难以大规模生产,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4]。非病毒载体因其低毒高效、制备简单、易于修饰等优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具有细胞毒性低、转染效率高、生物相容性良好以及稳定性强的优势[5]。本文将就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在基因递送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讨论。

1 脂质-聚阳离子概述

脂质体是应用最广泛的非病毒载体,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药物载体系统[6]。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高分子材料作为基因载体因具有独特的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基于脂质的递送载体与基于阳离子聚合物的载体在表面改性、转染效率、内涵体逃逸机制和核酸释放等方面被广泛地研究。脂质体复合物与具有特定特征的阳离子聚合物基因纳米混合载体,二者的化学结构、脂质与核酸、聚合物与核酸的摩尔比直接影响递送系统的有效性,该纳米载体被称为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其组成为[7]①包裹药物的聚合物:由不同聚合物、无机和有机材料组成;②围绕聚合物的脂质单层:充当分子屏障促进药物在聚合物核内部的保留,从而提高药物包封效率,增加药物载量和控制药物释放;③由脂质或聚合物共轭组成,有助于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和功能化,延长循环时间,实现靶向特异性释放。有文献报道,阳离子聚合物与脂质体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并显示出了良好的稳定性、低细胞毒性以及高转染效率[8-9]。

2 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2.1 两步法

通常该方法制备过程有两步:首先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然后通过涡旋、超声处理以及加热等方法,将预先形成的聚合物与脂质体囊泡混合,两者通过静电作用相结合[10]。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制备方法有纳米沉淀法[11]、乳化-溶剂蒸发法[12]、高压乳匀法[13]、喷雾干燥法以及PRINT软光刻颗粒成型技术[10]。制备的影响因素包括脂质体的大小、多分散指数和表面电荷,脂质体和聚合物分散在连续相中的离子强度,以及脂质体与聚合物的比例[7]。两步法可有效控制纳米粒子的性质,但操作繁琐,耗时过长[14]。

2.2 一步法

与两步法相比,一步法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更广泛地应用于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的制备。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粒子血液稳定性良好,药物包封率较高,可用配体修饰实现靶向功能,可控制药物释放速率[15]。以下对最为常见的乳化-溶剂蒸发法和纳米沉淀法作详细介绍。

乳化-溶剂蒸发法可根据包封药物的理化特性不同,进一步分为单步乳化法和双重乳化法[7]。若药物可溶于与水不溶的有机溶剂中时,采用单步乳化法;当药物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时则选择双重乳化法[5]。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的影响因素:脂体与聚合物的质量比、药物与脂质之间的离子相互作用[16]。

纳米沉淀法是将药物和聚合物分散到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中,并将脂质或PEG修饰的脂质溶于水中。为了获得分散均匀的纳米粒,需要将水相加热到65~70 ℃。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将聚合物逐滴加入到脂质水相中。由于疏水作用,有机溶剂蒸发后脂质在聚合物周围自组装成大小合适、分散均匀,稳定性良好的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7]。Huang[17]提出纳米沉淀法影响纳米粒子大小的主要因素为聚合物的浓度、有机溶剂的选择、温度以及水相的离子浓度。大量实验证明,纳米沉淀法是技术比较成熟、可广泛应用的制备方法。

3 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在基因药物递送的应用

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结合了高分子聚合物与脂质体的优点。由于聚阳离子和脂质体的协同作用,形成的纳米粒子稳定性良好,且具有低细胞毒性和高转染效率[18]。静脉给药后,可以克服基因传递中复杂的生物障碍,包括血液稳定性、内吞作用、组织或细胞的特定靶向、内涵体逃逸、释放到细胞质和进入细胞核[18]。

3.1 基因药物的输送

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在被动靶向的基因递送研究中,被广泛证实具有低细胞毒性和高转染效率。Song[19]等制备不同的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载体递送DNA,证实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的核壳结构有助于药物有效传递。Ewe[20]等对荷瘤小鼠进行腹腔注射脂质-聚乙烯亚胺复合物后进行放射性生物分布的测定,证实该复合物可有效保护基因药物的递送,但未证实其生物相容性。Zhang[21]和Jilek[22]等建立原位肝癌异种移植小鼠模型证明脂质体-聚乙烯亚胺复合物可保护基因药物成功递送到肿瘤,且多次静脉给药后小鼠有良好的耐受性,肿瘤负荷减小,生命周期延长,进一步证实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用于体内基因药物递送的可行性。

此外,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可同时递送基因药物和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如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无创检测基因治疗过程,达到诊疗一体化效果[23]。

3.2 受体介导的药物输送

为了实现基因药物的有效递送,可通过不同的配体进行载体修饰。药物递送到癌细胞过表达的特定受体,可以增加细胞摄取,增加循环时间,减少非特异性相互作用,改善内体逃逸,并增强转染效力,实现功能化药物递送。Bruckheimer[24]等制备叶酸靶向的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递送基因药物,显示出特异性抗肿瘤功效,并且叶酸靶向的基因治疗可以减轻全身引起的炎症或免疫反应。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的肽成分和脂质体成分具有协同作用,促进细胞吸收以及基因药物的内涵体逃逸[25]。经证实转染效率高度依赖于靶向肽的序列[26],将靶向肽配体附着在复合物表面上,提高对疾病靶标的选择性和转染效率。

非病毒类载体的转染效率低,目的基因只能实现瞬间表达,且形成的颗粒较大,容易被机体清除。由于质粒DNA和siRNA在长度和性质上存在差别,需要针对二者的特性对载体分别进行优化。带正电的基团包括聚阳离子、正电磷脂、壳聚糖、树状大分子以及多肽等,可中和DNA或RNA上负电磷酸基团,从而将基因压缩保护成复合物颗粒。聚阳离子的可调控因素有很多,比如电荷密度、结构性能、pH等[27]。脂质-聚阳离子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载体,结合了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的双重优点,粒径小、稳定性好、具有缓控释给药和肿瘤靶向等优点,在肿瘤治疗和诊断成像中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为止,针对脂质-聚阳离子复合物的复合动力学的研究仍旧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方面已取得进展,但距离大规模生产仍需努力。载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还需对脂质-聚阳离子纳米粒采用低毒可降解的载体材料并进行长期稳定性评价。非病毒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大多是在体外进行的,且体内外结果差异较大。因此应加大体内的研究数据,从而加快非病毒基因治疗的发展。

猜你喜欢
脂质体阳离子复合物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BeXY、MgXY(X、Y=F、Cl、Br)与ClF3和ClOF3形成复合物的理论研究
烷基胺插层蒙脱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研究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18
超滤法测定甘草次酸脂质体包封率
中成药(2018年2期)2018-05-09 07:20:08
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形成规律
中成药(2018年3期)2018-05-07 13:34:18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8:52
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仿生阳离子多烯环化
离子对脂质体囊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