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 于 忠
通用技术课程是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想要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关键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提高他们对设计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兴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下面我以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为例,谈谈在中学阶段如何开展科技创新教育。
在中学阶段,学生自我意识觉醒,人生观开始建立,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这些都表明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但传统教学模式常常忽略学生这一阶段的成长特点,进行过多被动、重复的学习,导致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教育方式不改变,科技创新教育就无从谈起。
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大力变革教学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吸引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习、深入探索。
例如,在进行《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我们身边哪些物品的设计较好?为什么?”“哪些物品的设计还不够理想?如果你是设计人员,会怎样进行改进?”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学生也容易接受。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创新设计的原则和特点,还有效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我经常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鉴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我还会在课堂中穿插一些人文与自然科普知识,并设置科技板报、科技橱窗、实验室、科技成果陈列室和科技创新活动室等活动场所进行开放性教学,有时还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进行科普游园、科技模型展示、科技表演等活动。
除了以上方法外,我多次举办创新技能讲座,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常用的科技创新技法,改变他们的思维习惯,要求他们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次“怎么办”。通过这种训练,学生不仅对创新有了明确的认识,设计思路也变得日益开阔。
实验设计不仅能检验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也是他们提升自我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依托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的特长爱好,大力开展创新实验教育,将学科课堂教学、科普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
在进行《结构与设计的关系》教学时,我提前准备了实验材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了验证桥梁设计质量的实验。具体方法是,用不同质地的纸张做拉伸实验,验证抗拉强度与结构的关系;用不同宽窄的木条做弯曲实验,验证抗弯强度与结构的关系;用细木棍做成简易桥梁,验证桥梁框架的结构稳定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注重细节,力求每一步操作都能做到最好。学生也很珍惜这次机会,都非常认真地思考,试图解决每一个疑点。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最后实验成功了。
重视科技创新教育,不仅在主观上鼓励学生,还在客观上营造创新的氛围,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融入校园活动。
图1 学生在第三十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图2 丁志获第三十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图3 学生参加第三十一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一直以来,我校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注重对学生实施多元培养模式,最大程度地提供教学设施和环境条件。如定期举办科技竞赛、科普知识展示、小发明展示等活动, 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在拓展科技视野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领域的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如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喜好,按研究方向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科技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科技创新融入日常学习,有针对性地设置与科技创新有关的研究课题、课程内容和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研究。
在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时,还应关注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和独立个性的发展,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应用需求,尽快明确探究方向,保障其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日益高涨,经常提出有创意的设计构想。每当这时我便会抓住时机,指导学生填写创意报告,完善设计制作方案,并向其提供制作工具及场所,让学生独立制作成品。之后,请专家进行评判,对有较高创新价值的作品,或申请专利,或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让参与的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近年来,我校陆续获得“山东省科技教育创新发展实践基地”“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验学校”等称号,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并因此进入理想中的大学。
也许有的老师认为,创新教育会影响应试教育,进而影响学校的高考成绩。在我看来,这种看法是肤浅的,所谓的担忧也是毫无必要的。新高考对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应试教育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创新教育则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两种教育方式的目的一致,在教育中能相辅相成地达成一种良性循环。我校在科技创新教育取得突破的同时,高考成绩连创新高。这就证明了,坚持创新教育与应试教育两手抓,是顺应当前教育形势、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正确举措。
习总书记曾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教育工作者应牢记职责,义无反顾地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为我国的科技可持续发展,为我们的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