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诊断》病例149答案:儿童罕见单发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

2021-03-26 01:03赖丙林钟庆平彭吉东
放射学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包膜脾脏上皮

赖丙林,钟庆平,彭吉东

图1 T2WI抑脂图像示脾脏内见类圆形等/稍长T2信号影(箭),信号欠均匀,边缘光整,边界清晰,可见包膜。 图2 T1WI示脾脏内类圆形长T1信号影,信号欠均匀,边界不清晰。 图3 DWI示病灶在DWI上呈低信号影。 图4 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明显均匀强化,病灶中心强化不均匀。 图5 增强后门脉期,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 图6 增强后延迟期,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似高于脾脏。 图7 肿瘤边界较清楚,由相互吻合的血管腔组成,类似脾血窦,血管腔大多不规则,呈海绵状,血管腔内见被覆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HE,×100)。

病例资料患者,男,9岁。缘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部不适,偶有隐痛,无其它不适。查体:脾脏可触及,肋下5 cm,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MRI示脾脏体积增大,脾脏表面光整,脾脏下缘见一类圆形长T1、等/稍长T2软组织肿块(图1、2),DWI序列低信号影(图3),病灶信号欠均匀,其内可见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周边可见长T1短T2包膜,未突出脾脏轮廓,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明显欠均匀强化(图4),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进一步强化(图5、6),病灶大小约5.5 cm×4.8 cm×6.1 cm。手术所见:脾脏淤血肿大,大小约14 cm×11 cm×7 cm,质地较硬。脾脏下极见大小约4 cm×5 cm×6 cm实性暗红色的肿块,质地较硬,界限清楚,包膜完整。光镜所见:肿瘤边界较清楚,由相互吻合的血管腔组成,类似脾的血窦,血管腔大多不规则,呈海绵状,血管腔内被覆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图7)。免疫组化:CD31(+),CD34(+),CK(-),Ki-67(5%),LCA(-),Vimentin(+),AATC(少量+), CD68(少量+)。

讨论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一种起源于脾脏红髓中窦岸细胞的肿瘤,肿瘤细胞呈上皮细胞和组织细胞双向分化,所以称为窦岸细胞血管瘤,它是一种特发于脾脏的罕见血管源性良性肿瘤。LCA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好发于中年人,其中一些可以表现为腹痛,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和疼痛等。LCA的影像学表现可分为多发结节型和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型CT 平扫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类圆形低密度结节,可呈弥漫性分布,可伴脾脏不同程度肿大,密度均匀,当部分病灶较大时,密度不均匀,无包膜及钙化,大部分病灶边界清楚[1-2]。在MR上,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边界欠清;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信号可不均匀,部分病变内可因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呈低信号,呈“雀斑征”,但该特征性表现与组织中含铁血黄素的含量有关[3]。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由周边向中心缓慢环形的渐进性强化模式,静脉期逐渐向中心强化,延迟期表现多样,可呈稍低或等密度/信号,主要与病灶大小不等、相互吻合窦状腔隙的数量、大小、吻合程度、瘤体内纤维组织含量或血管成分有关[1]。单发结节型大多数边缘清楚,密度/信号均匀,结节体积多数较大,长径常>3 cm,脾脏体积不大或仅局部增大,增强动脉期可见环形明显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强化趋于均匀,延迟期密度/信号略高于脾实质[4]。

猜你喜欢
包膜脾脏上皮
乳房假体包膜挛缩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雷公藤甲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肾脏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CT鉴别诊断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如何预防胃癌手术中的医源性脾损伤
潜水强者
马铃薯包膜尿素田间肥效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