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麒然
摘要:传染病是植物病原体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相互斗争,导致植物生病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常见的植物病原体包括真菌,如黑穗病、锈病等。卵如腐霉和霜霉病;原核生物主要是细菌:如农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毒:如马铃薯Y病毒;高等植物:如菟丝子、乐当等。原生动物:如线虫。其中,由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线虫等诱发的病害较为常见和严重,尤其是真菌性病害,如植物疫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症状表现及特征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侵染性病害;症状;特征
引言
植物侵染性病害是指植物受生物因子的影响,在形态、生理和生化上发生病理变化,使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从而造成经济效益低下。侵染性病害是植物病害的一种类型,一种植物可以发生多种病害,一种病原生物可使几十种至几百种植物产生病害,现把侵染性病害分析如下。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引起,也叫传染性病害,它在植株间能够相互传染,根据病原物的不同可分为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三类病害。
1细菌性病害
植物细菌性病害在植物整个生育期皆可发生,易感生育期为分蘖盛期和孕穗期。田间症状最初难以识别,植物基腐病、植物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相互混淆。植物不同生育期症状差异大:分蘖期植物感染该病后出现整株青枯死亡,发病中心整丛枯死,叶片菌脓不明显或无菌脓,刚发病植株内有淡黄色黏液;孕穗抽穗期植物染病后,老叶叶尖、叶缘最先发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能见鱼子状黄色菌脓,叶片向内卷,叶色呈淡灰色,在高温条件下病叶快速白枯。植物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一般在气温26~30℃时最盛,25℃以下时发生缓慢。气温低时潜育期较长,一般为14d。适温、多雨和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特别是在暴雨、台风和洪涝后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染,更易引起该病暴发流行。地势低洼、排水不便的稻田及稻虾种养田块发病较重。在低温、天气干燥的情况下,则不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植物细菌性病害具有潜育期长、病程进展快、病菌存在抗药性和防治困难等特点,在暴发流行期药剂防治效果差。发病初期,环境温度低于25℃时选择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药剂防治1~2次,病情有所缓解,目测发病中心不向周围扩散;发病盛期,环境温度高于28℃时选择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药剂防治2~3次,病情无明显缓解,目测发病中心向外扩展。叶片病斑无粉状物或霉状物与真菌病害不同,病斑上没有菌毛长出。比如黄瓜细菌性叶斑病的叶片出现多边形病变斑点,出现不育的头发,错误的麦芽糖的黄瓜斑点有黑色的麦芽糖层。细菌感染植物的根和茎,它们腐烂发臭,出现粘液。像白菜软腐病。由于细菌感染,水果表面有小突起,表现出溃疡或肖夫。比如番茄癌症和红辣椒。根被细菌感染,血管束被破坏,褐色血管束形成于根尖。就像辣椒青枯病。
2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疾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植物疾病。常见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黑斑病、锈病、霜霉病、白绢病、斑点病、炭疽病、缩叶病、溃疡病、立枯病或立枯病。1.白粉病。植物的花、果、叶、枝上覆盖着白色粉末。后期粉状粉末上出现针状颗粒,颗粒由白色变为黄色直至黑色。比如小麦白粉病和黄瓜白粉病。2.乌黑的斑点。黑色霉斑覆盖在树叶、树枝或水果的表面,很容易用手擦掉。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形成厚厚的黑色或深棕色烟灰层。比如番茄煤烟斑和葡萄煤烟斑。3.生锈。植物的叶、果、枝、茎呈现条状、疣状、多毛状或毡状突起,后期破裂后散有淡黄色、橙色、锈褐色或黑色粉末。比如小麦锈病和玉米锈病。4.霜霉病。植物的叶片、果实和嫩枝最容易感染,叶片正面一般为黄色,背面为白色或薄或密霜,边缘不明显。比如黄瓜霜霉病。5.白绢病。靠近地面的叶、茎、根因环境潮湿产生白色绢丝菌丝,菌丝中有大量菌核,起初呈乳白色,逐渐由黄色变为褐色,再变为深褐色。如芝麻白绢病和花生白绢病。6.斑点病。在植物的花、果、叶上,局部组织发生病变坏死,有圆斑、角斑、灰斑、褐斑、黑斑、环痕、枯斑等。比如花生褐斑病。7.炭疽热。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果,有时会侵犯果梗和果座。黑褐色病斑由果实表面呈圆形排列的小黑点形成。潮湿时黑点出现粉红色胶状黏液,严重时影响整个果实表面。比如葡萄炭疽病和苹果炭疽病。8.叶片收缩。植物被真菌感染,失去原来的形状,表现为叶片变大或变小,生长不均匀。比如桃叶皱缩。9.溃疡病。在枝条的皮层中,有圆形、近圆形和长的病斑。病斑中心组织坏死、凹陷、开裂,周围区域轻度肿胀,有时会损伤果实。比如甜瓜溃烂。10.突然崩溃或枯萎。幼苗因根和颈腐烂而枯萎。或者即使幼苗的根和颈有腐烂的症状,但它已经木质化,但叶子是干燥的,不宿存,这被称为站死。比如棉花枯萎病和黄瓜枯萎病。植物的各个部位都会有椭圆形、圆形、多边形、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如玉米叶枯病和小麦叶枯病。现场有白色、黑色、红色、灰色、棕色等不同颜色的霉变或粉末。比如玉米叶锈有锈粉点,小麦叶白粉有白粉病。
3病毒性病害
植物病毒病每年给我国带来难以计量的损失,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北方地区的小麦因土传花叶病、小麦丛矮病的流行导致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绝产;南方植物病毒病的流行,致使植物减产20%~30%;近年来黄瓜花叶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的流行已导致多种蔬菜减产。目前防治植物病毒病的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如种苗脱毒、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等;化学农药防治常见防治农药的有效成分为盐酸吗啉胍、混合脂肪酸·硫酸铜、三氮唑类化合物等。在实际的植物病毒病防治中,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目前尚无有效的化学农药可以控制植物病毒病,且随着病毒抗药性的增加及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备受关注,化学源抗病毒药剂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而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对植物病害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及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生物防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环境污染小,可开发资源丰富,植物也不易产生抗药性,其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对环境友好且无药物残留,已成為当前国内外植物病害防治研究热点,展现出很好的发展潜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持久稳定发展。病毒感染宿主后,与宿主竞争生长所需的营养,同时破坏养分输送能力,改变宿主的代谢平衡,限制植物的光合作用,阻碍生长,产生畸形、黄斑等症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宿主植物可能会灭绝。
4防治措施
消灭病原体或消灭病原体是为了防止病原体进入无病区。建立隔离制度,制定隔离条例,进行外部隔离,防止病原体从国外进入,进行内部隔离,防止疾病传播。消灭病原体意味着消灭植物、农田和花园中现有的病原体。比如实施牧区卫生,清除病植物,清除宿主植物,清除杂草,焚烧病植物残留量,深耕等等。保护宿主是宿主与病原体接触的障碍。比如化学防护,喷洒和播种杀菌剂到宿主身上,杀死接触或接触到宿主的病原体。采用土壤消毒技术防止土壤保护剂的传播和入侵。拮抗真菌或细菌对病原体的生物防治也是一个需要研究和开发的领域。利用寄主抗御力防治植物病害是一项有效的经济措施。因此抗病育种也是植物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束语
在农业种植中,病害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病害发生时,若能快速准确的识别病害类型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可以为农作物的保产、增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胡亚萍,周旭,陈水飞,葛晓敏,丁晖.植物病毒侵染對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报,2019,35(10):180-188.
[2]李秀平,高鹏.浅析林木侵染性病害及非侵染性病害[J].农家参谋,2018(24):99.
[3]赵根,郭璐,叶建仁,闵莉静.细菌毒素在植物细菌侵染性病害中的致病作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09):151-155.
[4]刘中双.朝阳县桃树3种主要侵染性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防护林科技,2018(02):83-84.
[5]罗征香.梨树侵染性病害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控[J].现代农业科技,2018(0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