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芳 袁德栋
摘要:传统的英语视听说上课方式上是通过播放英文视频和音频的方式来提升学生英语视听说水平。本文旨在通过聚焦思政元素,仔细梳理《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掘《英语视听说》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要素的契合点,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的重要条目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将思想教育理念引入英语视听说课堂。同时,在理念、教师、教材、教法上寻求改变,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
1.研究背景
从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始,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连续发文落实“以本为本”理念,落实落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具体措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爱国主义、中国精神、国家认同问题,新时代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优质一流的课程,就没有优质的本科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英语视听说》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应在课程建设中融入思政教育,坚持把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共同理想信念的塑造作为课堂的鲜亮底色来打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尝试探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的内容,使课程内容不仅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技能知识,而且能形成富有教育情怀和家国情怀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政意识与能力。本研究将思想教育理念引人英语视听说课堂,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
2.课程思政视角下《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
本研究以南宁师范大学2019级英语专业5班与6班学生为实验对象,以《英语视听说》为教学课程,将思想教育理念引入《英语视听说》课堂,课程以云班课在线学习平台为翻转课堂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打造混合式教学活动过程。《英语视听说》教学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在线学习,课堂教学,课后测评三个核心环节。以学生为中心、以在线平台各类新闻为驱动、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節中,包括在线学习、课堂教学以及考核三方面,以期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个人能力、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收获知识、职业能力和态度、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素养。具体课程教学模式如下图:
根据本校制定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结合社会时事新闻与热点话题,并选择了相关视频材料进行视听说训练,结合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兼顾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英语视听说》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分为三个:(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关课程知识,拥有一定的英语听说技能知识;(2)能力目标:通过课上与课下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演讲能力均有所提升,即学生具备一定水平的听力能力与语言输出能力。(3)思政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技能知识,而且能形成富有教育情怀和家国情怀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课程思政视角下《英语视听说》课例
以《英语视听说》课程第九单元为例,首先,在导入部分,学生进行线上新闻网站中的时事新闻进行演讲,学习纯正的英语发音和演讲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学生在课上练习演讲的时间比较有限,需要在课下多加模仿和练习,所以在课后会让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在陈述新闻的同时要针对新闻内容进行评价(思政:不同节日文化知识输入);其次,听前活动:背景知识输入:教授关于 “first aid”相关注意事项(思政: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有能力帮助他人)及对“Postman”和“Milkman”这两种职业的相关信息进行介绍(思政:引导学生说出理想中的职业,而要完成理想中的工作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到有一技之长的必要性,而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要尽最大的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不能荒废大学时光。让学生拥有帮助他人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输入相关单词及短语。再次,线下听力训练:此部分涉及两篇段落对话及一篇新闻听力。(1)第一篇听力对话:Dialogue 1 First Aid ,先泛听后精听:训练学生获取文段大意的能力及抓取文章具体信息的能力。(2)第二篇听力对话:Dialogue 2 British Postmen and Milkmen,先泛听后精听:训练学生记笔记的能力以及抓取文章具体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在播放课本听力文本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对从事各行各业的人的采访,了解各种职业所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应该拥有什么知识,如何才能在职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3)新闻听力:获取文段大意的能力以及获取各种细节知识的能力。最后,布置作业:线上新闻听力。学生听完材料后,由教师给学生讲解演讲的技能,让学生学习和练习公共演讲技巧(对所听的时事新闻进行思考并陈述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公共演讲能力。
4.教学效果
总体来看,学生在《英语视听说课》上表现积极,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流畅地表达对时事新闻的看法,能较好地捕捉听力文本中的各类信息,完成相应的听力练习,并能较好地阐述课外听力作业内容。学生整节课的产出如下:
(1)导入部分产出(线上+线下):时事新闻听力与口语作业。通过线上泛听时事新闻,学生到课堂陈述并形成针对所听的时事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线上:英语词汇、跨文化知识与思政知识输入--听力训练、口语能力与思辨能力训练)。
(2)听前活动(线下):首先,急救知识大全。在输入“first aid”背景知识的同时,通过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绘制一张《急救知识大全》。其次,未来职业规划(口语陈述),在输入“British Postmen and Milkmen ”背景知识的同时引入“我梦想中的职业”这个话题,让学生思考从事所爱职业需要哪些知识、技能。
(3)听中活动(线下):完成课本P95-98页练习。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听懂并做好相关练习,能写出新闻听力的大意。
(4)听后作业。通过学生上传的听力文本与对听力文本的相关观点而做的演讲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时事新闻的理解到位,并能有自己的看法。
5.结语
通过建设“线上+线下”《英语视听说》课程,使网络资源和手段与课堂相结合,一方面摆脱了传统课堂的种种束缚,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中心,教师成为了引导着和组织者;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课程和丰富的网络资源,突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的听力水平与演讲能力,聚焦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学生拥有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较强的视听说水平(龙丽伟,王素英,刘露溪,田新宇等,2020)。在听力训练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门训练,并根据各项听力技能的难度和特点,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听力教学进度。同时,推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仔细梳理《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DB/OL].[2016-12-8].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319/zb_2016n/2016_zb08/201612/t20161208_291276.html
【2】龙丽伟,王素英,刘露溪,田新宇.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英语广场 2020(12):99-101.
【3】施心远 .英语听力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王远芳(1984.09-),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袁德栋(1981.03-),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副教授,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B类“课程思政视域下新时代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以《英语视听说》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JGB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