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
摘 要:近年来,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森林资源现状的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精准的提出相对应的经营管理对策和技术对策,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实例,分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对策建议,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林地资源;森林资源;经验做法;对策
1 区域林业资源概况
截止2019年,按照大地2000坐标系统计长顺县林地总面积为90107.4574公顷,其中,乔木林地34676.938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8.48%;疏林地55.7438公顷,占林地面积0.06%;灌木林地53608.748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59.49%;未成林地501.4691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56%;苗圃地11.13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1%;无立木林地560.0316公顷,占林地面积0.62%;竹林地350.605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39%。
2 经验做法
2.1专职管理,专人负责,确保做好林地管理工作
根据县实际情况,设立了林地管理的专职部门,由专人负责林地管理的具体工作,并对林地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查、统计、监测,建立林地地籍档案,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等工作。坚持实行凭证用地制度,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林木采伐许可证等事项,必须在林权清晰的情况下办理。对不能提供林权证等证明的,不予受理。在征占用林地补偿时,凭林权证兑现补偿,凭证管地用地,有效维护了林权证的法律效率,保障了林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使林地林权管理相得益彰。专职部门负责、专人管理,保证了林地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化。
2.2采取严格监管,严肃处理措施确保做好林地管理工作
为切实加强对林地的保护和管理,长顺县加大了对林地资源的监管力度,林业主管部门恪尽职守,严格执法,不断提升各专项检查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和加大检查评估的客观性和追踪问责力度。建立重大破坏、乱占林地案件报告制度,对违法占用林地,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行为基本做到及时制止并报告,切实保护管理好林地资源。实行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对影响较大的典型案件,实行重点督办,做好案件查处结果的跟踪监督,以典型案例教育和推动林业执法工作。建立监督举报制度,发挥全社会及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规范受理、查处、报告程序,建立林政案件管理档案,做好林政案件统计分析工作,不断提高资源林政执法成效。充分发挥林业行政执法、森林公安的作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打击行动,并及时公开通报林地保护管理中的重大、典型案件。通过严格监管和对违法案件的依法严肃处理,保证了林地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法制化。
3存在问题
3.1林地管理难度逐渐加大
一是林地既要承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任务,又要承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任务。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社会基础条件的改善以及国家对土地利用宏观调控的加强,工业和城镇等建设项目对土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交通、城市基础性建设等对土地潜在需求量大,在耕地保有量不变的前提下,大量的项目用地将向林地转移。二是永久性占用林地异地还林措施难于落实。异地还林是保证林地被征占用后,确保不减少林地总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由于异地造林立地条件差,成活率和保存率低。三是非法蚕食林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林地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顽症。国家对农业实施的免除农业税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更加剧了蚕食林地行为的发生,少数农民为增加收入,不顾法律法规约束,通过扩地边、拱地头等形式逐年蚕食林地增加耕地面积,靠近林缘、园地附近的居民宅基地蚕食林地的现象也比较突出。而且,由于蚕食林地的行为不易被发现,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即使发现,但因侵占林地数量较少,只能进行一定限额的经济处罚,易造成林农矛盾的加剧,出现放火、毁林等恶意破坏森林资源的事件,极大地增加了林地管理难度。因此,林地管理形势越来越严峻,难度越来越大。
3.2对林地长远意义认识不足
个别地方政府部门对林地保护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且只顾眼前的经济发展,而未考虑林地的长远生态意义,在处理项目建设和林地管理问题上往往重建设,轻保护,且“政府行为”现象较多。个别政府部门为促进项目建设,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征占用林地的审报,或不办理任何林地审批手续而非法占用林地。如滥用林地种植经济作物,有的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业,在开发建设中,不经林地管理部門同意,擅自从事开发建设,在林中空地修建房屋,非法占用林地开展森林旅游业,矿山开采等等;个别重点工程为赶工期存在先施工后审报的现象,不能及时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这不但给依法管理林地和查处林地违法案件造成困难和障碍,而且也给林地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3林地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林地主管部门与土地管理部门在林地管理上的关系尚未理顺,一些建设项目占用林地,在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情况下,就办理了建设用地的有关手续。二是资源林政管理的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设施落后,队伍不健全,影响了林地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林地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林地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急需提高,在林地管理工作措施、方法方面有待提高。
3.4林业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强,破坏林地的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一些地方仍存在着毁林开垦、盗砍盗伐等违法行为,且毁林开垦和占用征收等消耗的多是优质林地,而通过废弃地、工程治理等补充的林地多是质量不高的土地。特别是一些涉及政府行为和法人行为乱占林地、毁林开垦等案件时有发生,虽然近年来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强,林地逆转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破坏林地案件的次数虽然逐步减少,但发生规模和危害程度有上升的趋势。另外,林地上存在一地多证现象,如国有林辅农田既有林业部门发的林权证,也有土地部门发的土地证,不仅为依法管理林地增加了阻力,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权利人权力的行使。
3.5林业资金投入有待加大
长期以来,贵州省地方对林业的投入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会投入资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财政对林业投入的不足,导致林业生态建设与林地保护难度大。自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省各级政府、社会机构、个人对林业的投入有较大增加,但投入的大部分资金仅局限于两江防护林、退耕等生态公益林建设,商品林建设水平不高,商品林建设投入和产出体系尚未形成。
4对策建议
林地资源是森林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保护林地资源安全,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增加森林碳汇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结合长顺县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4.1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一是针对目前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出台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细化相关标准,规范林地管理行为,建立林地保护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使林地管理工作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二是通过GPS坐标、现地标记等措施,建立林地边界坐标的数据库,明确林业用地界线,从而强化对林地边界的管理。三是理顺与国土、交通、建设、水利、农业等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正确分析利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形成做好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的合力,把林地资源管理工作推上新台阶。四是对蚕食林地的行为,要将责任落实到乡村两级组织目标责任制中,从而切实保护好现有林地资源。五是加强对林地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更新林地档案,保证档案精度,使档案工作能够真正做到“展现现实,运用资源”,从而充分发挥档案在林地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4.2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林地保护管理的重要意义,曝光辖区内重大林政案件,增强公民保护林地的意识,增强全民知法、守法意识,提高全社会保护林地资源、依法使用林地的自觉性、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将林地的保护行为由林业主管部门或相关林业企业逐步变成全社会的行为,从而有效保护好现有林地资源。
4.3严格执法,严肃法纪
一是提高执法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坚决遏制林地的非法流失。加强林地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实现林地执法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提高执法队伍综合素质,提高查处复杂林地案件的能力,保证林地有关法律法规的严格贯彻执行。二是林权管理是林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全面完成林地确权发证工作,并切实加强对林权登记档案的管理,提升社会对林地确权登记发证和林权证法律效力的认知度,维护林权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从既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又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正确处理好林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好各类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工作。
4.4加大投入,提高素质
多渠道争取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体系建设经费,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公、交通、通讯等条件,尽快改变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基础设施薄弱和执法手段落后的局面。加强林政管理和执法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及执法体系。加强对林业管理人员的政治和业务培训,通过定期有關政治素养和林地管理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技能较高、作风过硬、执法严明的资源林政管理队伍。真正做到一手抓资源管理,一手抓机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