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1-03-26 14:15杨玉林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6期
关键词:基础建筑施工

杨玉林

摘要:房屋建筑地基作为建筑物理结构的重要基石,其稳固性、负荷水平以及变形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可靠程度。在处理建筑物地基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依据建筑物物理结构的实际需求,以及地基土的特有属性,采取针对性的工艺技术,提升地基承载水平。对此,本文将就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房屋工程;地基技术;应用研究

1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1土钉墙支护法

在加固地基的过程中,土钉墙施工工艺的主要内容是墙体钉的放置和实施,为了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要做好土钉墙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在开展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进行检查、勘察,严格遵守施工要求,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土地进行平整。其次,根据施工位置和施工数据钻孔至数据测量位置,然后调整钻孔位置,设置钻杆,要注意避免位置错位和跑偏。最后,施工人员需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在钢网上喷涂混凝土。

1.2抛石挤淤法

进行抛石挤淤法施工时,抛石顺序为自路堤中部开始,逐次向两旁展开,使淤泥向两侧挤出。当抛入的片石露出水面后,用重锤夯实或用压路机等机械碾压密实,然后在其上铺设反滤层再行填土。当下卧岩层面具有明显的横向坡度时,抛石应从下卧层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扩展,并且在低的一侧适当高度范围内多抛填一些,以增加其稳定性。

1.3粉喷桩技术

粉喷桩是用改制的螺旋钻机,将钻杆钻至设计要求的土层深度,钻头到达下部持力层后,用压缩空气将水泥粉或生石灰粉经钻杆内孔输送至钻头上特制的喷嘴,随同钻头旋转向四周土体喷射,同时钻杆以一定的速度提升。钻头上的叶片将其四周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自下而上不断切割,使之疏松,并与水泥或生石灰粉搅拌混合胶结,硬化后即可形成一定直径的强度高于原土层的固结体。水泥加固软土是基于水泥与加固土的物理化学反应,水泥颗粒表面矿物很快与土体中的水发生水解和水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水化铁酸钙等。水泥的各种水化物生成后,有的自身继续硬化,形成水泥石骨架;有的与周围具有一定活性的黏土颗粒发生反应,形成水泥土的团粒结构,封闭各土团之间的孔隙,形成坚硬的联结体,并相互连接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提高土体强度,从而达到良好的软基加固效果。

1.4强夯法

强夯法施工主要是用重物分别压实基础,可有效避免建筑物基础发生较大沉降,提高基础结构的安全性。地基施工人员在应用强夯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结合建筑物地基的排水能力,合理控制地基自重,使地基结构更加可靠;其次,合理控制施工时间,若强夯时间过长,基础结构容易倒塌,从而降低建筑基础的施工质量。房屋上部结构的压力由地基承担,如果房屋建筑的地基类型不合理,就会降低地基的耐久性,影响地基的承载力。

2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2.1优化结构设计

地基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而对于相关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施工人员需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经验才能满足施工需求。同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施工时对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较高。(1)在设计前需要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保障勘察报告相关数据的有效性,并结合勘察的结果有效平衡经济成本和施工质量,以最小的开支获得最佳的施工效果。要注意的是,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反复勘察,进而有效减小数据偏差。(2)要借助细节分析,不断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这实际也是地基结构设计的核心内容。对于设计部门而言,需要有效建立“问题—处理—反馈—确认”机制,在勘察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断降低工程问题的发生率。对于地基基础工程而言,不合理的设计容易增加技术成本和施工成本,甚至增加施工难度和危险系数。

针对结构的设计过程,设计人员需要把控两点,分别是基本建筑的要求和具体施工地的特征,这二者实际上是工程施工的目标和根基,设计人员要采取措施使二者满足施工要求,避免采用生搬硬套的设计方式,进而达到设计流程自然化的目的。对于设计人员而言,需要分析施工地的水文、气候、交通和建筑特色等,做出科学的评估,保障设计满足施工要求。在地基、建筑整体和地质水文方面,设计人员要在整体的视角下不断审视相关地基结构的设计,并在设计中兼顾人文需求和地质条件,进而科学制订满足实际地基建设标准的方案,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设计工作,在全面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2.2加大勘探力度,保障地基建设的稳定性

首先,在报告的基础上,需要借助相关参数和建筑设计需要,科学计算相关地基载荷,如果地基无法承载相关载荷,就需要将此地基视为软土地基,同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此种地基通常由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组成,而主要的组分需要通过深入勘察和研究加以确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结合预期建筑面积计算相关建筑的平均载荷,如计算结果显示载荷大于平均承载量的4倍,就要结合相关经济原则,采取独立地基;若最大承载量不足平均承载量的2倍,就要将地基全部面积铺设于阀形基础上。其次,在勘察的過程中,若发现整体施工前地基出现了相关问题,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有助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相关的勘察人员需要采取阶段式的措施来完成相关工作。一是研究地基构造的相关节点,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二是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和理论基础,搭建满足地基建设需要的模型,在此基础上不断结合相关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具有差异性的勘察方案,在项目完成后针对性地做好检验工作,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不断加强和相关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强化信息交接工作处理和及时反馈。最后,就施工现场而言,在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要对现场条件进行测试、钻探和抽检,对这些环节要进行严格管理,从而减小误差。

2.3完善整体,加强整体工序管理

为了有效推进地基基础工程建设,对于所有的施工工序都需要采取严格的检查措施,这样才能有效进入下一工序。但实际上工程建设的工序较复杂,甚至很多工序具有隐秘性特征,需要强化应用相关建设经验对其进行科学判断。因此,相关工序验收工作也是地基工程建设的核心。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企业要对地基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把控,不断规范采购、运输和验收等环节,降低出现劣质工程的概率。

结语

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同时给建筑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在建筑施工中,地基工程是施工的基础,优质的地基工程建设可以保障整体施工的安全性和建筑的稳定性,因此,需要不断探索相关建筑基础工作,加强研究相关的技术和创新实践措施,进而有效研发新技术,不断为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碧红.高层建筑地基勘察设计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8):144-145.

[2]蔡传远,田鑫柳.高层建筑地基换填加固处理施工技术[J].城市住宅,2021,28(09):187-188.

[3]赵永亮.房屋建筑地基的基础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科技,2021(18):91-92.

猜你喜欢
基础建筑施工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