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武
(舒城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安徽 六安 231300)
近年来,舒城县按照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水稻质量效益主线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规范项目实施,努力提高创建质量和水平,促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加快水稻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高粮食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舒城县依托现有30座育秧工厂,积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创建,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79家,探索专业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不断提升创建层次和水平。
实行麦-稻、薯-稻种植模式,实施全程机械化种植,秸秆全量还田。其中发展常规单季稻绿色模式高产攻关,目标亩产750公斤以上;发展有机稻种植,目标亩产350公斤以上,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建立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展示品种100多个,开展品种对比试验示范;建立马铃薯技术攻关区(含马铃薯新品种展示区),马铃薯新品种展示60多个,马铃薯栽培试验近10个。
面积3.2(数据小于两种示范片的总和)万亩,其中建立水稻连片5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片35个,10万多亩,实行全程机械化种植,秸秆全量还田;100亩以上的生态特色种植区(含稻渔、稻鸭、沼液还田等)29个,核心示范片1万多亩。
以育秧工厂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核心,开展机插秧和植保统防统治,推广全程机械化和秸秆全量还田。
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示范区10个,开展油菜(油用、菜用、肥用、蜜用、观光)或紫云英等全产业链多元化开发。
引导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水稻专用品牌创建,鼓励有资质农业企业或实施主体(有有机认证或在转换期)在适宜区域建立或委托其他经营主体建立100亩以上集中连片品牌保护及生产基地。
3年来在全县14个水稻主产乡镇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打造一批集中连片、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辐射作用,实现了全县水稻主产区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全覆盖。
一是推广应用水稻良种,良种应用率达95%以上。二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示范片增施有机肥,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1.5个百分点。三是示范推广工厂化育秧,全县水稻机插秧面积达30万亩次。四是推广平衡栽培和“三控”栽培,示范片达到100%,辐射区达到60%以上,面积达到30%。五是全程机械化生产,全县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六是稻草还田率达85%以上。七是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全覆盖,辐射区达95%以上。
推广应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实现水稻良种良法配套、高产高效统一、生产生态协调。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机耕机收面积90%以上,机插面积20%以上。农药化肥实现零增长,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稻田养鱼(虾)、稻田养鸭等稻田生态种养面积逐步扩大,实现亩节本增效80多元。
2.4.1 稻鸭共养模式
鸭稻共生是指生产有机水稻和有机鸭的共作方法,使水稻田不用化肥、农药、不要人工除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在稻鸭共生技术中引入绿萍,不会和水稻争光争肥,鸭在稻田觅食吃青嫩杂草、虫子和绿萍,节约饲料20%左右,降低养鸭成本,而且无需为稻田增肥,生态效益显著。本模式既保证了水稻的产量,又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和口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值得推广。
2.4.2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
实行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每亩水稻产量约500公斤,产值1200元/亩,亩产龙虾100公斤,按均价40元/公斤计算,效益达4000元/亩,合计每亩产值5200元,扣除开销和成本,纯收入高达2000元。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种植大户均可实现纯收入翻番,效益十分明显。
2.4.3 养猪-沼液-水稻模式
以畜禽粪便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即围绕畜禽粪便燃料、肥料化综合利用,以养殖龙头企业为主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应用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技术、畜禽粪便高温好氧堆肥技术,配套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绿色稻谷种植技术,构建“畜禽粪便-沼气-沼渣沼液-稻谷”“畜禽粪便-有机肥-稻谷”产业链,推动当地养殖业、种植业发展。
2.4.4 稻-油(紫云英)全产业链多元化开发模式
实现油菜(紫云英)菜用、肥用、饲用、蜜用、观光等多元化开发利用,减少化肥使用量,稳定水稻产量和品质。
为扎实推进该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切实提升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层次和水平,确保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领导组,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实施小组,县农技推广中心成立了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技术指导组。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技术方案是做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的关键,按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方案要求,围绕节药、节肥、节水、节种,节本增效,组织栽培、土肥、植保、环保、种子、农机等专家,结合该县实际,因地制宜认真分析研究,分别制定了《舒城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实施方案》及各核心示范区技术方案。同时,县局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创建基地巡回现场指导,并通过“明白纸”、手机短信服务等方式,确保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落到实处。
通过技术攻关区重点对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中的技术瓶颈进行攻关,从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栽培试验入手,重点开展了水稻工厂化育插秧技术攻关、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攻关、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不同方式对比试验攻关、钵苗机插不同株行距栽培对比试验攻关、水稻不同品种对比试验攻关、不同肥效肥料施用对比试验攻关、机械施肥、机械(无人机)喷药试验攻关、绿色防控试验攻关(包括性诱剂杀虫、灯诱杀虫、色诱板杀虫、生物药剂、生物导弹技术应用等)、有机稻全部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攻关、稻田马铃薯大棚栽培、露天栽培、地膜覆盖、新品种展示等试验技术攻关。
该县把“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作为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的重要抓手。一是建立绿色、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稻米、富硒稻米、矿泉米、特色米等功能大米生产。二是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安徽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谷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省级粮食产业联合体。重点打造电子商务平台,把“过湾”专用品牌粮食实现线上销售线下配送相结合。三是建立水稻加工基地,培育以安徽青云精米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主的粮食加工和烘干企业。四是开展标准化生产,选用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品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发挥良种增产潜力。五是加强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实行可追溯体系。
综上所述,舒城县通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加快了水稻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了粮食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今后水稻开展“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提供了方案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