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峰
(江西宜黄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 抚州 344400)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作物生产的高效化、机械化,势必要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想要充分发挥高产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势与作用,首先要对其各环节的相关应用进行全面了解。
一方面要进行品种的选择,要保证采购的种子具有极强的抗病性和抗倒伏性,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结构和天气气候选择适合的种子,比如在潮湿、多雨的地区,需要选择抗涝能力较强的水稻种子,而在天气炎热、干旱的区域,则要选用抗旱、蓄水性强的种子,从而保障水稻产量。并且水稻品种要确保能够在长时间的生长周期中生存下来,具有较强的抗灾、抗病能力,不会在恶劣条件下,出现营养流失、果实不饱满等问题,影响农户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要合理选择播种的时期,由于水稻的生长受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因此不同气候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也不尽相同,为了保证农作物的高产需要对种植时间进行严格规划。第一,农民要重视地域差异,加强对地理环境的了解,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完成综合判断。第二要考虑降水量和气候适宜度,这样不仅能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切实保障农户自身的经济效益,还能防止干旱、洪涝对水稻造成影响,以此为后续的种植、施肥打下夯实的基础。
首先要进行土地的整理,要求水稻种植区的土壤保持平整并具有高质量的土壤肥沃力、透气性和渗水性,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使水稻提高成长速度,在进行水稻种植前,要做好土壤翻整工作,使其保持良好的蓬松度,以便后续灌溉、施肥环节的有效开展。同时在冬季来临前要适当完成土地的深耕工作,改善土壤结构,避免低温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其次要规划好植株的种植密度,若水稻的间隔空间过小,会影响彼此之间的通风性,长此以往会提高热病的形成几率。若种植密度较低,则会浪费耕地资源的使用效率,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难以满足高产量的实际需求,会大幅度降低水稻的生产效益。因此加强科学密植显得尤为重要,农业户需要根据土壤分布、区域面积进行合理规划,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比如宽窄行种植,即是采用宽行和窄行交替排列的种植方式使水稻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最后,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该环节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水稻秧苗,由于水稻田经常会生长大量杂草,挤压水稻成长的空间,抢夺有限的养分与能源,因此要提高杂草的清理频率,加强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在提高除草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资源的耗费量。同时农户也可选择使用生物农药进行杂草清除,这样不仅能保障水稻的健康生产,还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产生。
施肥工作是保证水稻高产的必要措施,能够提供其所需的大量养分,并提高土壤的肥沃力,加强水稻抗性,促进其生长。为了进一步提高施肥的作用与能效,需要进行施加方案的合理规划,首先要设计好肥料用量,控制好无机肥和有机肥的比例,避免过度使用造成严重的水土污染,破坏土壤结构,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其次要选择适合的施肥时间,充分发挥其促进生产的效果,保证水稻的高效吸收,发挥资源的最大经济性。最后要设置良好的灌排网络,虽然水稻本身浸润在水资源中,但也需要定时进行水资源的更换与清洁,同时要注意适量进行能源的调节,以此更好地应对干旱或暴雨天气造成的影响。
水稻常见的病理特征以及相关防治方式分别为:稻瘟病,症状体现为稻节上出现褐色小点,并呈现扩散趋势,使得病部变黑、质地变脆,容易发生折断现象,甚至会造成种子附带大量细菌,引起茎秆弯曲。其防治方法可采用施加有机肥的方式进行处理,或是喷洒富士乳油和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从而彻底消除危害病毒。水稻白叶枯病,症状体现为叶片和叶鞘上出现黄色小斑,并沿着叶脉一侧成波纹状扩散,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病斑转为白色,病部向内翻卷。其防治方法为使用生菌素进行消毒处理,或是使用赛生海藻酸碘进行喷洒。水稻叶鞘腐败病,症状体现为水稻果穗上出现暗褐色小斑,边缘部位较为模糊,并可逐渐扩散到叶鞘部位,导致幼穗全部枯死,引起菌丝体粉霉的扩散。农户可使用苯菌灵与赛生海藻酸碘的混合液体进行喷洒,以此消除病原细菌。以上病虫防治技术都能够起到消菌杀毒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病害的问题,降低植株坏死的可能。
由于病虫灾害防治技术有效降低了水稻出现疾病、降产等情况的几率,保证了水稻的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使得农户的经济收益得到切实提升。同时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技术能够提高水稻的营养丰富度,通过改良土壤养分,改善种植环境,使水稻果实饱满、丰硕,能够充分发挥其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比如:水稻可制成米糠,其皮层能够用于榨油或腌菜,并且其本身的营养价值极高,据统计,米糠的成分含量有90%以上是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同时,水稻制成的稻糠能够成为动物的食用饲料,也可以作为建筑材料,我国许多乡下的泥屋建设即是使用稻糠,通过将其附着在水泥混合材料中,提高其黏连性,使结构部件更稳固。此外,水稻芽可以用于制造医药用品,比如植酸钙和肌醇,具有良好的健脾开胃功能,有助于人体进行新陈代谢,从而消除腹胀口臭、不饥食少等问题。因此农户要加强病虫防治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使用价值和重要作用,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提升水稻的营养质量,达到节约成本支出、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农户要充分了解病虫防治关键技术,根据具体病理特征选择适合的防治方法,从而切实消除病虫、疾病,保证水稻植株的健康成长。在农药喷洒过程中要注意,虽然相关试剂、无机肥料能够在短时间内遏制疾病的蔓延,有效杀死病虫,但如果缺少合理的用量把控,为了提高农产品的生长效率,过量地进行肥料与农药的喷洒,其本身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与影响,甚至造成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变,使其丧失营养与肥沃力,不利于种植环节的有效开展。因此农民要做好用药用量把控,根据土地面积调制好相应的试剂比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破坏,确保病虫防治技术能够起到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而不是造成大量难以降解的生态污染。只有选择抗病性强的幼苗、杀虫效果好的农药,才能有效解决病虫灾害问题,使有机化肥的锌、钙、磷等元素被土壤充分吸收,保持土壤环境的稳定与健康。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高产水稻种植技术的种子处理、科学密植、合理应用肥料等环节产生的效力,阐述病虫防治关键技术对于保持水稻健康生长、节约经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等的实际作用,从而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病虫灾害产生的影响,切实加强农户的整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