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

2021-03-25 12:07王闻萱
关键词:思政课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王闻萱,张 慧

(锦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并曾在多个场合对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提出新理念和新要求,围绕新时代思政课的前沿理论、实践问题与改革创新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中提出了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时代思政课的教育实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体现了新时代思政课与时俱进与开拓创新的融合、细微践行与宏大布局的相通、情感深度与境界高度的升华。习近平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办好思政课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与问题意识。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将为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凝聚磅礴力量。

一、“为什么要办好”——习近平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的主体构成

“为什么要办好”是习近平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的主体构成,也是新时代思政课不断发展所必须要回答的现实问题。准确把握新时代思政课的历史地位、当下挑战和育人思路,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思政课工作与时俱进,推动思政课形成立德树人新局面,有效激励和引领广大青年学子的理论前提。

(一)新时代思政课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办好思政课十分关心。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思政课的建设提出了重要指示。思政课作为高校的一门课程,由党的最高领导人亲自主持座谈会,并亲自作出重要的、具体的指示,表明了对思政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显现了新时代思政课的历史地位。习近平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思政课历史地位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强调了要重视思政课地位、注重思政课教育方式方法。首先,思政课是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1],科学地指出了思政课在我们党和国家中的突出地位。其次,思政课是培养党和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关乎到我们党的千秋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十分必要,其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高度认同了新时代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重要地位。最后,思政课是保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1],充分肯定了新时代思政课在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关键地位。

(二)新时代思政课的当下挑战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是当前思政课所要面对的首要挑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境外敌对势力加紧了对我国社会各领域的渗透,针对青年学生群体冲击意识形态领域,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极大的影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日益扩大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也更加复杂。”[1]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就需要通过办好思政课去化解,去帮助学生们坚定“四个自信”从而积极迎接挑战。思政课目前还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当前思政课面临的关键挑战。虽然近些年思政课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教师队伍质量、教学效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从部分高校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研究力度、教学思路、教材内容、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等[1]方面着重指出当前思政课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育人合力不足是当下思政课所面对的另一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1]因此,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不再仅仅是学校的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以形成育人合力,共同办好思政课以提高各领域协同育人的效果。

(三)新时代思政课的育人思路

思政课不同于其他的专业课程,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具有极强的政治属性。习近平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逻辑严密、意蕴深刻、内涵丰富,为深入研究新时代思政课的育人思路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人的成长、成才、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这深刻指出了思政课在新时代需要进行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育人的教育思路。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2],表达了其高度重视青年学子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重强调了上好思政课的首要育人思路就是要紧紧围绕学生。最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匡时济世、天下为公,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古代读书人的远大理想,思政课要培养青年学生成为具有中国胸怀、全球视野的人才,要勇于担负起人类的重任。”[3]这为新时代思政课的育人思路做了境界的升华。

二、“何为办好关键”——习近平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的理论重点

思政课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型课程,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课程、核心课程和铸魂课程。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指出了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所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这对思政课教师的素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发挥好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政治要强、严于律己、情怀要深、视野要广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与理论要义。

(一)“求真”:政治要强

“政治要强”首先是作为政治话语提出的,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思政课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根本,更是科学的真理,“求真”是其本质要求。“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1]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进程,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四个要求,科学阐释了思政课教师“求真”的本质内涵。“真学”是对思政课教师的首要要求,教育者需要先受教育。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者、传承者,必须具有高度的学科理论功底,真真实实地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真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更好地成为立德树人践行者。“真懂”是对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机械性复述,而是要深刻领悟其政治内涵、价值意义、内在逻辑,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四个自信”,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以讲好思政理论。“真信”是对思政课教师的根本要求。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只有真信马克思主义,做好表率作用,才能在新时代成为可靠的马克思主义传道授业者,从而真正地铸魂育人。“真用”是对思政课教师的现实要求。理论知识需要实践的应用,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科学的方法论,要掌握理论背后的具体方法,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自律”:严于律己

自律要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另一重要要求。古语云:“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往往来自于高度的“自律”。“自律”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鲜明特征,也是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道德涵养、理论修养的重要表现。思政课教师不仅须自律,更须从严自律。[1]面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复杂多样,思政课必须要将讲政治始终放在第一位,做到旗帜鲜明,毫不动摇。首先,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政治自律,所讲授的各项思政课程要完全体现我们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递正能量,勇于直面各类挑战,敢于同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其次,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行为自律,严于律己,关键在于言行一致。思政课教师言行一致,是思政课内容旗帜鲜明、授课理直气壮的重要体现。思政课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相关理论的时代精华,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成果。思政课教师要成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传道者,更应自觉在课堂上下、网络内外、生活之中成为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典型模范。

(三)“讲情”:情怀要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1]他充分肯定了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并针对“情怀要深”的问题,提出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的新期望和新要求。所谓家国情怀,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心里要时刻装着国家和民族。“夫孝,德之本也”,为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家国情怀“爱家”与“爱国”的同一性。思政课教师心中要有家国情怀,才能为家尽孝、为国尽忠,才能做好“小孝”,以致力“大孝”,立足“近孝”,以追求“远孝”,实现思政课育人效果的融会贯通。所谓传道情怀,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对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有足够的热爱。“传道”是教育者第一责任,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更要担负起时代的嘱托,甘于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所谓仁爱情怀,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将自己的仁爱之心融入到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方法中来。教育的灵魂在于爱,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和注重用爱来传播理论知识,培育和激发学生的仁爱之心,从学生的所思所想出发,用大爱来温暖学生的身心,用仁义来培育学生的爱心,用赞美来提升学生的信心。

(四)“纵横”:视野要广

古语云:“纵攻于势、横攻于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也对思政课教师从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具备知识视野,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外,还要拥有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能力。思政课是在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课程,局限于单一的学科知识已不能适应当前思政课程的需要,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视野来满足思政课程的多维性。具备国际视野,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丰富的国际知识和全球素养,对国际时局、国际变化有清醒的认识。在当前阶段,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学生对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和全球治理前沿的身份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需利用思政课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真正地认识当代世界。具备历史视野,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在当前大力加强“四史”教育的背景下,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任务。这要求思政教师要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并兼顾讲好中华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史,以更好地对历史进行纵横的比较,将历史讲明白、讲清楚、讲透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如何推动创新”——习近平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的实践升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兴事物产生,各学科的教学工作早已不再是传统的分门别类式的教学,往往结合多学科,采取多样方式,联系多样背景。习近平对于思政课重要论述立意准确、思想深刻,对于指导新时代思政课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影响。面对复杂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思政课守正创新提出了要求。他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1]所以,思政课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以推动思政课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时代价值、历史意义。

(一)增强思想性:发挥政治引导功能

“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强调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并不是要把思政课讲成简单的政治宣传,而是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1]习近平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的基础性工作是要坚持发挥思政课思想建设的重要功能,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最新成果来武装头脑、指引实践,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首先,思政课一直以来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服务,因此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政治引导的功能。这一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在对思政课本质的坚守上,即“守正”。其次,思政课作为党和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需要以思想为提升、以政治为落实,即通过思政课教学使学生知其然,提升到思想的高度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落实到政治认同使学生知其所必然。[4]最后,思政课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要发挥思政课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作用,不断凝聚主流价值观认同,努力抵挡各种错误思想对当代青年的冲击与腐蚀,加强政治引导以营建思想“防火墙”,帮助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从而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增强理论性:深入学习原理原著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必须要将原理讲清楚讲透彻的新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用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头脑的必然举措,还是帮助学生形成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及素养的根本方法。首先,各种学习方式的改革并不能替代传统式读经典、悟原理的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依然十分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开出书单、指出重点,打牢基础建设,避免一知半解误读马克思主义。”[1]其次,一个坚持守正出新的思政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还需要引导学生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讲得出科学理论的独特魅力,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能力,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来,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最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全面深化思政课改革实践的生动理论发展。坚持守正出新的思政课教师要有能力充分把握这一思想的精髓,运用生动教学语言加以阐释,从教材出发,在讲好思政课程的同时更要讲透思政课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

(三)增强亲和力:会讲故事,讲好故事

思政课有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能不能说服学生,关键是看它以一种怎么样的方式与形式来表达和呈现,有没有足够的亲和力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亲和力”是人与人交往中最强烈的精神魅力,会对个体行为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和激励鼓舞。要想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讲好思政课的“故事”十分重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就是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1]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博览群书,擅于从中引经据典,在理论知识足够扎实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对“故事”的叙事能力和表达水平,增强课程的感染力,让青年学子聆听得懂、理解得会、接受得了。其次,思政课教师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表达方式,实现从“单向灌输”向“合作对话”的关键转换。总书记在一些讲话中经常通过一些小故事,以小见大,所选取的故事内容发人深省。从孝道、德行、修身到治国理政等各个方面,他一直带领我们从故事中汲取能量,铸造理想信念。再次,向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要赋予故事以人的情感,用生动的情感打动人,做到以情感人,以彰显思政课独有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高度的政治认同、科学的感性思维等学科素养,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四)增强针对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思政课教师的“教”只有成功转化为学生的“学”,才能产生真正的影响。[5]在思政课教学中,青年学生是教学针对性的根本立足点,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有着较高的自我学习渴望和深度学习需求,但是因自身被动接受教育而存在的滞后性和保守性现象依然存在,需要思政课教师积极推动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自我教育与他我教育的融会贯通。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授课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好思政课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大纲,抓好教学设计,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学习,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其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课程,在平时的教学备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眼中除了要有教材,还要有学生。通过课程反馈等方式及时关注学生们的困惑与需要,学生在哪些方面有困惑,思政课教师就要在哪些方面做好解惑;对哪些方面有需要,就应该重点关照哪些方面。学生的困惑在哪里,教学的重点就在哪里。最后,思政课教师要使课程设计紧贴时代感,努力探索当代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在保持原则的前提下,找到与课程相通的点,贴近教育对象、讲究教育艺术、实现教育效果,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思政课堂中来,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习近平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的思想内容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和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规律,科学探索其理论逻辑可以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希望、新前景和新路径,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深入学习和认真研究这一思想的重要内容,理性解读习近平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的主体构成、理论重点和实践升华,并积极开展习近平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的教育实践,积极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担负起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和奋斗目标,才能使当代青年学子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立场、强化责任担当和理想信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支让党放心、令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