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祥,张 航
(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喀什844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脱贫地区的教育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脱贫地区的教育发展与教师发展有密切联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高效开展教育的关键所在,心理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着深刻影响。教师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为社会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任务,而这一任务成功与否, 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1]教师教学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学生成长往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之中,全国发达地区和刚脱贫地区的教师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状。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教育概况—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显示,全国小学生仪器设备值为1201 元,比上年增加156 元,增长15.0%。刚脱贫地区学校相当于富裕地区学校的65.7%,而在校园网建设方面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差距仍然较大,刚脱贫地区建网学校比例为51.8%,比富裕地区学校低28 个百分点。[2]富裕地区的教师专业能力、专业素质、专业知识是十分优秀的,国家各个高校的毕业生大都选择到富裕地区的城市发展,而刚脱贫地区的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专业知识是普遍低于富裕地区现状,在青少年的综合发展之中,不同地区师资力量和质量的差异对青少年发展在不同程度上产生较大影响。
脱贫后地区的教师存在青黄不接的现状,年轻教师少有选择到刚脱贫地区进行教育工作,在脱贫地区工作的教师大多年龄比较大,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比较传统,教学态度不温不火。教师的年龄在不断地增长,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致使刚脱贫地区的学生与脱贫前的学生存在明显不同,接受信息快,思维灵活,对各种事物都存在着极大的兴趣,这个时期心理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教师对学生心理情况的掌握程度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的持续度。
脱贫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期,教育投入力度不大,教学环境一般,地区教育部门对心理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大。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造成教育部门对心理教师的培训投入很少,进而对心理教师的素质提升和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培训等综合能力提升的关注度不够,造成在刚脱贫地区心理教师专业知识不丰富、专业能力不强、专业素质较低。脱贫地区的教育部门对心理教师培训工作缺乏有效性,没有及时去帮助和组织脱贫地区教师通过进修等途径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培训需求是指教师因已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与工作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产生的学习培训需求。脱贫地区教师队伍和经济发展富裕地区教师的队伍相比,专业素养较匮乏,这些现状影响了刚脱贫地区教育工作的发展。[3]笔者认为,刚脱贫地区缺乏具体的培养政策和措施,对心理教师的短板方面没有进行特定且有针对性的培训。
脱贫地区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缺乏有效的合作渠道和相关平台,对心理教师的帮助和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作用有限,间接造成了教师专业综合素质较经济发达地区教师低,教师自身素质提升较慢,心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下降。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对刚脱贫地区教师而言是不足的,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专业知识学习增长较慢,不少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都没有参与过相关培训学习,教学专业知识的储备一直停留在一个阶段。[4]刚脱贫地区的教育受到该地区各方面实际情况限制,使教育事业发展处于持续缓慢阶段,教师的各方面需求达不到基础要求,教师专业的发展没有专业平台进行学习,年轻教师的继续教育得不到保证,中老年教师安于现状,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教学。
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正处于成长的关键节点上,在脱贫地区学校任教的心理教师存在着一人担多职的情况,教师工作繁重,心理教师承受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脱贫地区教师一边有繁重的工作,一边需要顾及家人生活,教师在不同程度存在较重的精神压力。我们不能空谈教师的职业道德,而忽视了教师也是有家庭、孩子的,这些也是需要教师兼顾的。这不仅仅反映了教师个体的物质需求,说明待遇和工资等物质生活对教师来说很重要;但是对于一名教师,精神上的给养和慰藉也至关重要。[5]经济发展上升期,经济压力较大,心理教师的福利待遇一般,教学和家庭的巨大精神压力都对心理教师教学有着强烈的刺激。
脱贫地区教育部门投入力度受到地区发展的限制,心理教师教育理念更新的缓慢性,教师缺乏接触新方法和理念的途径,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十分不利的。心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无法得到更新换代,使教师无法对学生教育教学进行新的研究,再加上脱贫地区教师综合素质一般,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导致部分教师科研意识淡薄,更甚者无暇顾及教学科研的提升。心理教师忙碌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和家庭生活之中,地区教育部门对教师的关注度不够,在各种压力之下,教师对于教研工作缺乏主动热情,缺乏形成主动思考和研究,教学研究自主意识不足的原因大多集中于:学校规模小很难形成团队的力量,形成共同研究的学习氛围,地区内学校的坐落布局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区域教学研究共同体;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能力缺乏,工作压力大缺乏教学研究时间和精力。[6]
我国对脱贫地区教育历来十分重视。学习物质文化匮乏、学习制度文化僵化、学习文化价值功利等情况,需要实施乡村教师学习援助计划。[7]教师在刚脱贫地区进行教学,对进行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丰厚的补贴和薪资待遇。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刚脱贫地区也有能力去逐步加强本地区的教育事业,加强对心理教师学习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地区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师学习计划,使教师可以在不断的学习之中得到进步,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的素质,让教师在个人提升上得到满足。
国家对刚脱贫地区教育大力支持,出台多部国家教育政策,教育部对教师交流轮岗的方式进行改革创新,要求教师轮岗交流,优质校长教师资源共享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和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和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和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走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提高教师轮岗交流的实效。地区的教育部门可以自主安排本地区的教师进行交流,让教师对教育理念进行更新,使教育方式更为有效。在相互的沟通和交流中,不断丰富自己,对自己所处的地区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丰富本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帮助本地区的教育更好发展。
脱贫后地区经济发展增速明显,地方政府为了整体发展,对教师的福利待遇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对表现优秀的教师和对本地区的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教师奖励和荣誉制度将进一步完善。2008年《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做了规定。工资绩效政策的实施大幅提升了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 增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8]。在我国对脱贫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之下,脱贫后地区的教育部门应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使得支持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教师感受到政府对脱贫地区辛劳工作教师的关切和重视,让勤于工作的教师更有动力和热情去对待教师这个职业。地区的教育部门还应完善教师的荣誉制度,对脱贫地区辛劳工作的优秀教师及时予以表彰,这是对教师的工作、教师的品格和教师职业成绩的认可。完善的荣誉制度可以让教师对工作更富有积极的热情和活力,更加有信心和信念帮助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们。所以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和完善好教师的荣誉制度。
脱贫地区的教师要看到我国政府和社会等各界对该地区教育发展、教师成长、师资储备和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如增加经费投入、建立制度保障、督促政策落实等。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是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在这些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与帮助下,是否能够勇于承担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是否能够真正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仅凭提高教师收入还无法有效实现革新教育的目的,教师态度的真正转变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条件。即在刚脱贫地区教师态度的回归才是本真。这些地区的教师须融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把握学习的机会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基于自我实践反思、校本研修和学习共同体研修,重视自身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提升。鼓励教师写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在与自我对话中反思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最终达到自省自悟。[9]这些成就需要刚脱贫地区的教师通过亲身实践来逐步掌握相关经验,也可通过观察学习的替代性经验进行自我的反思,从而提高自我认识,摆正心态,稳定自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要由内心而发,并在实践层面上落实。这样的自我反思不仅需要建立在外部活动上,更重要的是需要脱贫地区教师的自我思索,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今天,巩固今天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当下的主要任务。教育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可以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而教育的过程中,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而脱贫攻坚战刚刚取得历史性胜利的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仍有待得到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推动发展,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最终达到稳固脱贫攻坚丰硕成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