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凡 周 勇 闵 理 罗 翼 张闻力 段 宏 屠重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四川 成都 610041)
恶性骨肿瘤主要包括骨肉瘤和尤文肉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部分患者出生前即携带有导致该类疾病发生的基因变异。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早期易误诊、漏诊,因此,检出后患者多至大型综合医院就诊[1]。恶性骨肿瘤要求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主要涉及骨科或小儿外科、肿瘤科、胸外科、病理科及影像科等,是一类罕见但诊治非常复杂的疑难重症。由于其专业特殊性,结合我国现阶段该领域教育现状,基于恶骨性肿瘤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十分必要。其开展有利于包括本科生、规培生、研究生等在内的各级医学生在接受该领域专业知识教育和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医学人文和素质教育水平,加强学生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
恶性骨肿瘤早期症状特异性差,多数以发病部位非特异性疼痛为主,往往被忽视或被认为是生长痛。针对该类疾患的治疗,主要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保肢或截肢术,以及术后辅助化疗。但该类肿瘤的化疗周期长、用药剂量相对较大,副作用强。且罹患该疾病的患者年龄小,不论是截肢术还是保肢术,手术创伤均较大,术后康复周期较长,给患者及整个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与此同时,在常规的医疗诊治过程中,患者及家庭的心理焦虑较多时候被忽视,这种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医疗关系变得紧致,但又因其发病率低,社会关注度差[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包括罕见病在内的特殊病种被逐步重视,也被纳入国家政策。因此,为了提高该类疾病的长期诊治效果,以及减少患者及家庭在诊治过程中的心理创伤,针对即将进入医疗机构工作的医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等,加强针对恶性骨肿瘤的医学人文教育,意义重大且十分迫切。
目前的医疗模式已由传统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此同时,医学专业学生基本来自理科生,部分学生因学习任务较重,缺乏有效的人际沟通训练,与他人交流能力差。但该项技能在医疗工作中,特别是针对儿童恶性骨肿瘤的医疗活动中则非常重要。良好的医患沟通可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医患关系变得和谐,更有利于医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使患者及家庭受益。因此,针对此类医学生,特别是有意愿从事以儿童恶性骨肿瘤专业的医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十分必要。
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缺口高达20 万,虽然部分院校开展了儿科专业,但大部分医学院校没有专设此专业。所从事该专业的医生都是临床医学生,进入研究生后才细分为儿科学,研究生也是根据自己的领域确定专业方向。与此同时,因恶性骨肿瘤患儿的化疗及其他系统治疗有别于成人,对治疗管理及方案要求较高,更需要系统专业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在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中,必修课没有设置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相关课程。选修课可能涉及医患沟通课程,但没有引起医学生的重视,且学生参与度低。虽然部分医学生选择进入研究生继续深造,基于所从事学科进行了深入的专业学习,但在研究生课程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相关课程同样未被纳入必修课,因此医学生普遍对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感兴趣[3]。
由于社会观念及家庭因素的影响,恶性骨肿瘤患者家长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医学生参与儿童恶性肿瘤床旁的教学查房、见习等。但多数患者,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患者,对社会已有初步认识,却因未来的不确定性,又充满担忧,因此,患者群体具有强烈的沟通和交流欲望。从医学生本身来讲,由于该专业学习周期较长,多数学生对本专业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具有排斥和抵触情绪,这些都使得儿童恶性骨肿瘤的临床教学难以进行。
加强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理论支撑医疗实践的进行,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理论的巩固,是医学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医学生接触临床知识的早期开始医学人文教育有利于其职业的长期发展,但是,对于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往往不能有效的结合临床实际问题综合分析和处理,更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我们建议在本科、规培、研究生课程中增设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相关课程,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督促医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讲述当前该领域临床主要难题以及研究热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儿童恶性骨肿瘤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于患者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巩固“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在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教学水平,主要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 CBL)和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 TBL)。PBL 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问题、掌握临床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CBL 则以PBL 为基础,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TBL 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为重点[4]。上述教学方法是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和临床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讲者如果在上述教学的同时,加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儿童恶性肿瘤案例中,加强人文教育,讲述医学伦理、医患沟通技巧等,增强学生应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甚至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教授学生在临床上遇到问题时该如何解决。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以来,许多医学院校采用线上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对于线上教学的接受度、参与度都很高,而且线上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线上互动便捷[5]。讲者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可更加方便的给学生分享专业资料、最新进展以及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视频,讲枯燥的临床医学知识融入医学人文培养,可增强课堂活跃程度,同时对讲者自身人文素质也是一种提升[6]。
医学生从课堂到临床的转变过程中可能会有诸多不适应,部分学生在临床实际操作及诊疗过程中思维受限,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使得其自信心受挫。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引导和关怀,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针对儿童恶性骨肿瘤,部分患者预后较差,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本专业时会自觉成就感不高,失去对该学科的兴趣,教师应积极引导,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该学科的潜力,提高学生对于学科的认识和兴趣。
在基于病房的医学人文学习中,由于恶性骨肿瘤患者往往还需参与负荷较重的医治,往往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针对治疗后处于康复阶段的患者,组织基于医患的联谊和交流活动,可更好的表达患者的感受。同时,医学生因其处于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更有空间和时间与患者沟通,了解治疗后康复及心理状态,对该类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7]。
总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医学生加强医学人文教育非常必要。对于儿童恶性骨肿瘤亚专业,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更好的造福广大患者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