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提高记忆效率

2021-03-25 04:48张少嘉
考试与招生 2021年3期
关键词:笔记词汇记忆

>>>张少嘉 赵 鹏

高中阶段学习中,学习内容纷繁复杂,需要记忆的知识越来越多。例如:英语需要大量词汇、句型的积累;语文要背诵大量的诗词歌赋、名家经典;数学、物理、化学也要对公式、定理以及推导过程烂熟于心。可见,记忆是学习中一种重要的能力,而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能做到增强记忆能力,减缓遗忘,将对提升学习效率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开始探究记忆的奥秘。

一、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看记忆的方法

1885 年,德国心理学家Hermann Ebbinghaus通过实验发现,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发生,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可见,我们的学习在经过记忆后,由瞬时记忆成为了工作记忆,这种记忆是短暂的,易受外界的干扰,如不加以复习,遗忘的速度是很快的,第一天仅剩33%。因此,及时、反复的复习,是防止遗忘的根本方法。

复习首先要把握好时机。初次复习最好在学习新知识的当天进行,即遗忘大量发生之前。此时回忆起来比较容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首次复习安排在遗忘已大量发生之后进行,复习起来就会比较困难,效率也低。以英语学习为例:单词、句子的学习可制定记忆时间表,不断刺激和唤醒记忆。如第一个复习周期间隔5 分钟;第二个复习周期间隔30 分钟,之后为1 天、2 天、6 天、15 天等。如果学习新词汇则同时对之前的词汇加以复习,即第二天学习第二组词汇后交替复习第一组和第二组两组词汇,第三天在学习第三组词汇的基础上,交替复习前面三组词汇,以此类推。通过这种阶梯式循环复习的方法,在进入遗忘平稳期前至少可保证3—4 遍的复习量,促使其转入长期记忆。另外,复习的策略可以灵活多样。同一组词汇、句法的复习,可以是经典例词句的读、写、背诵;也可以是阅读含有核心词汇的材料;或是高质量试卷在词语填空、听力、写作等试题中反复呈现的内容。由最初掌握简单的词汇含义,过渡到在不同语境中深入理解词汇的多重含义,从而大幅提高记忆效率。

二、复习时提高记忆效率的策略

1.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詹金斯等人的遗忘干扰抑制学说认为: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是造成语言类信息遗忘的主要原因。学习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早上起来记忆一些知识点会感到清晰和高效;晚上临睡前记忆的信息会比较牢固。这是因为早上学习的材料没有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临睡前识记的内容没有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又如:我们在背诵《诗经》中的《卫风·氓》时,材料的序列位置会影响记忆的效果,同学们会感到首尾易记,中间段落容易忘记、混淆,这就是前摄抑制在学习同一段材料时的干扰现象。对此,可采取将材料化整为零、分段记忆的方法,减少前摄抑制的影响。另一方面,缪勒和皮尔才克提出的“持续固结”学说提示:在一种学习活动停止以后,参与这一学习的神经活动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进而使学习所建立的连接固结起来。因此,在学习一种材料之后,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正好适应了神经过程的这种后继活动,有助于学习记忆的巩固。如果学习了一种材料后,中间不休息,马上去学另一种材料,就会干扰神经过程的后继活动,使连接过程中断,从而影响记忆。

上述规律提示我们,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各科复习间保留适当的休息间隔;充分利用早、晚记忆的黄金期;难度较大的材料可以采用分段记忆的方法等等,从而提升整体学习效率。

2.巧用精加工策略,促使记忆更加牢固

通过精细加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被称为记忆的精加工策略。Mckeachie 等人认为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即将新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背景进行整理,然后与自己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去形成有意义记忆。这是因为人类更擅长记忆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例如,HL Roediger 等人的心理学实验显示,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被要求“诵读句子”的受试者比被要求“用句子的主语和宾语重新造句”的受试者记住的句子要少。其原因在于“诵读句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成分多,重新造句的过程则是一个精细加工并重新构造意义的过程,受试者需要对原句的主谓宾作较为深入的分析,需要在头脑中将新旧知识进行频繁紧密的联系,因而后者的记忆效果更好。

上述规律提示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主动思考、提炼、总结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某章节或文章时,可先将标题转换为问题,思考学习的目的、识别材料的重点部分;主动探究答案;经常整理笔记,归纳表格、图形;用自己的语言对知识进行总结和组织等等。

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求学时,记笔记和整理笔记的方法就很值得借鉴。他上课时先仔细听讲,再做笔记。记下听懂的内容,没听懂的先不忙着记;然后写出每天所学和所思考的摘要,可以是文字、图、表等形式,一页即可;每月他会把笔记内容重新归纳、综合,保留重要信息,删掉多余内容,整理出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学期结束时,一门课的笔记经过综合整理,成为一个册子。复习时利用整理的笔记,边看、边回忆、边思考。整理笔记的这三个过程,其本质就是对知识不断进行精细加工、消化、加深理解的过程,这称得上是早期的学霸笔记。

3.记忆的测试效应与复习方法的选择

记忆的测试效应是指学习(记忆)某一内容时,进行测试或通过练习能更好地提高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保持水平,即便在测试无反馈时也是如此。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测试或练习只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测试效应的发现及其相关研究使人们意识到,测试或练习这一行为本身对学习和长时记忆具有促进作用。2006 年美国心理学家Karpicke 和Roediger 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这个观点:对于一组学习材料,他们先后采取了:“全背,全测;背错,全测;全背,测错;背错,测错”4 种方式,结果发现前两种学习方法的效果更好,且第二种方法的效率最高。这提示:对于需要大量记忆的学习内容,经常性的测试比多次重复学习能取得更好的记忆效果。Tulving 率先用他的经典研究证明了学习不仅仅只发生在编码阶段,测试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所以,刷题、学习与测试的适当结合应受到重视。课堂小测、阶段小测、各种考试的错题和易错知识点应记录在专门的错题本上,作为日后复习的重点,反复强化,提高记忆的效率和持久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记忆效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一种解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公式、定理,进行了阅读、背诵,但这些都是知识的表现形式,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知识都有相同的理解,更不能拿来就用,而要结合具体情境、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判断。例如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对于澳大利亚东北地区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学生往往按照教材内容回答:“当地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类型。”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定势所在,仅仅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照搬照用,并没有分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从而造成了对当地气候成因的误判。可见,学习中对记忆的提取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麦克唐纳曾经说过:“几乎没有人会记得他丝毫不感兴趣的事情。”对于某一学科,能学会多少,记住多少,最重要的就是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已经知道多少。可见我们平时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广泛积累各领域的知识,当学习情境中出现共同的要素及知识结构之间共同的原理时,就容易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正向迁移的产生,活学活用。

另外,学习中的记忆过程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注意力、情绪动机,以及学习程度的深浅等等。只要平时注重经验与方法的积累,在学习中善于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相信每个人都能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最后请记住这句话,以愉快心情学会的内容将会永远记得。

猜你喜欢
笔记词汇记忆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我的自然笔记(一)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