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昌琴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工匠型专业技能人才孵化的摇篮,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大量的人力及智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依托人社、医保、残联等民生服务领域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观察,人们物质生活不断充裕,现下健康指数成为人们追求的更高层面内容,故而医药行业发展蒸蒸日上,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需求逐年递增,高等教育药学专业面临着培养大批具备高素质及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人才的机遇与挑战。在国家大力提倡产教融合的新背景下,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已成为目前各开设药学专业高职院校探索的新命题。近几年,我校药学专业立足现有各类条件,围绕着学生的职业成长,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当下已初步建立较为全面的现代化职教体系。随着各行业及产业的优化及转型升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优化升级,其办学主体亦需要向多元化发展,形成由学校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的办学模式,进而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莘莘学子。
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角色,其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模式。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难发现以往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表1: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分类
职业教育属于技术技能型教育,学生的实训教学往往决定教学的质量。通过对以上表1中的教学模式类比发现,以往的教学模式存在不足的根源在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实训项目不能代表最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实训项目也不具备生产性。在此背景下,产教融应运而生,其内涵在于: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办学,学校采用企业最前沿的生产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训项目,从而将教学产品转化成生产产品,产生一定的生产效益,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多方共赢。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办学模式的限制,将学校和企业融合为一体,把学校办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工匠型专业技术人才开辟了新的道路。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创建对学生专业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可立足学校现有条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引进相关的医药企业共同构建专业实训室,并配备相应的实验实训设备,设备配备的原则主要为:能服务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能完成相应企业生产项目;能完成专业技能创新;能承担药学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性。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需要以“双师型”教师为主,该类教师不仅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掌握了专业最新的实践技能,通过了职业技能认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
图1:“双师型”教师岗位能力图解(来源:笔者自绘)
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师主要从事学生的理论教学部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进入实训室,由实验训员进行专业实训教学;或是依专业特征,学生在理实一体化的实验室进行专业理论学习与实验。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存在缺陷,为了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对社会岗位的对接能力,采取产教融合的模式开展学生的专业培养,此时需要具备“双师”水平的教师担任学生指导老师。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是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地方特色十分浓厚,其“双师型”教师的养成主要通过引进相关企业药师进校进行教师培养;校内教师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双师型”教师引进;参加国家“双师型”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不同的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及经费状况进行人才培养或引进,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
表2:“双师型”教师养成途径类比
由表2中类比可知:“双师型”师资的不同培养途径所需的经费及周期各有不同,不同的职业院校可根据自身的现状择优选择。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场革新,可以满足当前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学徒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诞生于我国封建社会,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这种专业人才教育模式逐渐被职业教育所替代。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并推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优化完善校企双方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通过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最终培养新时代工匠人才。
表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优势
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进校既招工,具有多元化身份,整个培养过程由学校老师与企业师傅或“双师型”教师承担,采用企业真实生产性实训项目加入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从而培育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获益,学生在毕业后能及时上岗。
图2:以现代学徒制为模式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实施体系图(来源:笔者自绘)
产教融合背景下学生的培养质量呈螺旋式上升,在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需要及时诊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改进教学手段,最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3:以“诊改”为手段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来源:笔者自绘)